“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这个说法经常被人引用,但是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
下面介绍两个关于价格的模型:
模型1:数学公式价格模型
P=m/Q
dP/P=dm/m-dQ/Q
P价格,m需求(货币),Q供给量。
模型2:图像价格模型
斜向下的需求曲线,垂直的供给量线。
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交点的纵坐标是价格。需求曲线、供给量线变动,引起价格变动。
根据以上两个价格模型,价格上涨有5种情况,价格下跌有5种情况。
价格上涨的5种情况如下: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
此时,dP/P=dm/m大于0。
2.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dP/P=-dQ/Q 大于0。
3.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dP/P=dm/m-dQ/Q大于0。
4. 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dP/P=dm/m-dQ/Q大于0。
5. 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dP/P=dm/m-dQ/Q大于0。
以上5种情况可以概括为:当dP/P=dm/m-dQ/Q大于0时,价格上涨。
价格下跌的5种情况如下: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
此时,dP/P=dm/m小于0。
2.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dP/P=-dQ/Q小于0。
3.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dP/P=dm/m-dQ/Q小于0。
4. 需求曲线左下移(相当于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dP/P=dm/m-dQ/Q小于0。
5. 需求曲线右上移(相当于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dP/P=dm/m-dQ/Q小于0。
以上5种情况可以概括为:当dP/P=dm/m-dQ/Q小于0时,价格下跌。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结论:
价格上涨的原因是:dP/P=dm/m-dQ/Q大于0,即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需求的变化率(或需求的变化率大于供给量的变化率)。
价格下跌的原因是:dP/P=dm/m-dQ/Q小于0,即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需求的变化率(或需求的变化率小于供给量的变化率)。
我们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应被“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需求的变化率”替代。
“供过于求”应被“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需求的变化率”替代。
是需求与供给量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变化。需求与供给量变化率不一致(不相等)导致了价格的上涨或下跌。
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需求的变化率,价格上涨。
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需求的变化率,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