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药名联(二)
袁枚续联
相传,清代诗人袁枚任江宁知府时,一天信步至一古寺。寺中老和尚邀其至禅房,让坐敬茶后,请袁枚到天井边去看一面半掩的堂鼓,并请他为老祖师留下的一副上联续对。原来此鼓乃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帐中用物,岳飞遭害后,有人将堂鼓暗中收藏,以表怀念。当传到老祖师手中时,将鼓带回家乡江宁,出家当了和尚,一天风雨交加,藏鼓楼倒塌,鼓架断损,堂鼓半埋,极度伤感的老祖师不禁惋叹,挥笔写下了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这是一副语意双关的药名上联,不久老祖师去世,临终前嘱咐,一定要请人对出下联,方能取出堂鼓,修复后再藏鼓楼。多年来未能遂祖师遗愿,今见袁枚知其乃天下奇才,料能续对,特意告知此鼓往事,袁枚颇为感慨,一时也未能对出,正沉思时,忽见家人,提灯笼来找他回家,顿受启发,脱口对出下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这副22字对联,嵌入了陈皮、半夏、枳壳、防风四味药名,对得工整贴切,琅琅上口,传为佳话。
谜联求药
明朝永乐五年元宵节,明成祖朱棣带领翰林学士解缙微服出宫,查访民情,与民同乐。整个京城张灯结彩,一派太平景象。朱棣龙颜大悦,随口吟道:
火树银花元宵夜;
才思敏捷的解缙立即对道:
风调雨顺大有年。
君臣二人来到一家名“回春堂”的药店,见柜后坐的是一位少女,恬静典雅。为试其才华,明成祖上前要求购药,并道:“姑娘,我忘了带药方,凭记忆买几味药,好吗?”姑娘:“当然可以,先生请说。”下面就是成祖与姑娘的对答联。
成祖:一买宴罢欲何为?
姑娘:宴罢酒酣客当归。
成祖:二买黑夜不迷途;
姑娘:黑夜不迷是熟地。
成祖:三买艳阳牡丹妹;
姑娘:牡丹花妹红芍药。
成祖:四买从军万里征;
姑娘:万里戍疆有远志。
成祖:五买百年美貂裘;
姑娘:百年貂裘是陈皮。
成祖:六买八月花吐蕊;
姑娘:秋花点点乃桂枝。
成祖:七买蝴蝶穿花飞;
姑娘:蝴蝶穿花因香附。
成祖买的七味药是:当归,熟地,芍药,远志,陈皮,桂枝,香附。全部答对,成祖赞不绝口,紧接着吟出:
仁心济世杏林暖;
解缙买药后,随即答道:
妙手回春赞誉高。
成祖心情大悦,索笔亲题“回春堂”相赠。药店声名因此远近闻名。
秀才挞时
相传古时有位秀才,穷困潦倒,过年时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二月兰,三白草,四叶参,五倍子;
六神曲,七叶莲,八厘麻,九里香。
联中用了八味数字命名的中药,惟独没有“一”和“十”。即缺“一”少“十”,乃“衣”和“食”的谐音,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其意,是对社会入木三分的鞭挞。
无独有偶,清末其地有一陈姓药贩子,靠投机哄骗,赚了不少钱,也想过过官瘾,花了五万两银子买了一个“五品官”,即有名无实空衔。但他恬不知耻,一有热闹场合,就穿着天青色的“五品服”招摇过市到处炫耀。有一位秀才,很是气愤,悄悄在他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五品青天服;
六味地黄丸。
第二天,围观者都嘲笑指责。他看后,竟自鸣得意,连称妙极!妙极!
实际上联中的六味地黄丸,是补肾虚的中药,是“身虚”的谐音,巧用对比、相承、谐音手法讥讽这位“五品官”的虚荣与无耻嘴脸。
药联讽袁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这是一副讥讽袁世凯的绝妙药名联。按联律要求虽不算工整,但是贴切,幽默含蓄,入木三分。据知,袁世凯称帝前,自称筹安会六君子的杨度、刘师培等六人,积极拥袁称帝,袁世凯也飘飘然做了八十三天短命皇帝。上联即指此事。下联中的“二陈汤”是指陈树藩、陈官、汤之铭三人,也是溜须拍马的拥袁者,后来见各省相继独立,大势已去,三人也反戈一击,成了袁世凯的催命鬼。有人借其名用中药名写了此联,嵌入这九位政治投机分子,讥讽辛辣,语意双关。如果上联中“病起”二字改为“病缘”或“筹安”,似乎更工整合律,读者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