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49 11
2020-02-27

作者:一本叔

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


人这一生不仅要做加法,更要懂得做减法。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勤奋”。

面对生命中的万事万物,唯有积极进取,才能拥有更多、更好的“奖赏”。

但习惯了风尘碌碌、负重前行,也要学会偷偷懒,为生活减减负。

有时候“偷懒”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01 -

鸡毛蒜皮,懒得“计较”


周国平说:人生要有不计较的智慧。

生活中的事,千奇百怪、光怪陆离,总有我们意想不到、无法掌控的。对于自己能掌控的,努力行动。

而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就不要妄动肝火了。把心放宽,顺其自然就好。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诗人苏东坡曾与好友佛印出门游玩,途中走进一个饭馆休息。

可没想到店中的那个伙计竟是个“变色龙”,很会“看人下菜”。

面对衣着显贵的客人,无不毕恭毕敬、笑脸相迎。但对风尘仆仆的苏东坡和佛印,态度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饭吃得差不多时,佛印客客气气地喊来伙计付钱。

出门后,苏东坡有点愤懑地说:这个伙计真令人讨厌。

佛印应和道说:是个势利小人。

这时东坡不解地问:那你为何还对他如此恭敬?

佛印讪讪地回答说:我为什么要让他来改变我的行为呢?


的确,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人的行为态度,也无法保证自己遇到的都是“惠风和畅”,但如果你把自己的情绪开关交给别人,整日活得左顾右盼,人生还谈何精彩?

有些人,不值得你浪费精力与口舌;有些事,太过计较只会让心情更烂。


与其斤斤计较,不如摆摆衣袖、潇洒转身。要知道,敢于不计较才是聪明人该有的姿态。


- 02 -

是是非非,懒得"议论"


做人,要有“边界感”。

别人有什么缺点,不要随便揭露;别人有什么隐私,不要随便透露;别人的生活,也不要随便指手画脚,这是一种修养。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

他们喜欢对人生妄加评论,好像地球上的一切唯有按照他的想法来运行才行。若是看不惯,肯定免不了要口舌两句。


甚至还会把它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朋友小萱跟我吐槽,她在单位就遇到这样一个“热心”的大姐,年纪比她稍长。

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人加了好友,偶尔会在在朋友圈互动。

然后有一天,一个跟小萱关系不错的同事在卫生间,听到那位大姐在背后暗戳戳的议论小萱:

“你看她朋友圈发的那些照片……小姑娘家的,还是年轻,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小萱听说后,气得连忙拉黑了她。

自以为热心肠,多管闲事,招人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虽然无意识,却是十足的恶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资格用自己的价值观去丈量别人的世界。


而且就像古人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放着自己兵荒马乱的生活不理,反而对别人的生活横加干预、议论纷纷,既不讨人喜欢,还浪费时间、浪费人生,不是很荒谬么?


倒不如静下心来,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精彩。


- 03 -

得失成败,懒得“操心”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一无所获,不是因为命运的不垂青,而是因为你总是想太多。

一件事明明还没动手去做,就已经操心最坏的结果。

以至于畏首畏尾,毫无进展。

想起之前看过一个很有名的寓言故事,它就说出了现在很多人的通病。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

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因为害怕面对失败,所以早早地避免了一切。


但人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胡乱操心,除了平添烦恼,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对此,日本东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吉田正雄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100个条件相当的志愿者,分成两组,布置了同一个任务。不同的是,要求第一组详细、周全地考虑整个任务的过程、方法和意义。第二组不做要求,只让他们直接行动。最后的结果是,第一组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质量也远不如第二组。一直以来,我们都讲究“谋而后动”。

就是凡事制定好计划之后再行动,但世事繁复,不可以偏概全。


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让思想“偷偷懒”。


毕竟,因为只有开始行动了,我们才会知道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以及如何改变。而一昧地钻牛角尖操心,不仅会将问题复杂化,还会浪费很多光阴。


放下过多的思虑、抛却多余的杂念,少想多做,少虑多行。

唯有心态从容了,人生才能柳暗花明。


生活一场,我们有太多必须“勤勤恳恳” 的瞬间了,该偷懒的时候不妨就“歇一歇”。


当然,偷懒不是让你成为懒人,而是养成一个比较潇洒随意的人生态度。无关紧要的不计较、与己无关的不干预、未曾发生的不操心……


人懒一点,身上的负担轻一点,日子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书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2-27 21:42:48
了解,谢谢提供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7 22:08:49
是的,谢谢发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7 22:25:36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8 08:27:13
yyj_1976 发表于 2020-2-27 21:12
作者:一本叔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
人这一生不仅要做加法,更要懂得做减法。一直以来,我们都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8 10:33:20
很受启发 多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