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06 2
2020-02-28
       我知道,这篇随笔的观点与我所受的经济学教育,以及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背景非常不符,因此,不敢以正式文字落笔,而在此处贴出随笔。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却去如抽丝,从时间上计算,大约可见对宏观经济冲击多大!媒体用“停摆”一次,非常准确。对此,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得观点,对这些观点,我都认真学习了。大体上,思路都在凯恩斯主义框架之内。我也一样,但结合中国的情况,提几个思路。
      第一,无法回避的房地产和基建。现在很多情况下,大家提观点时在尽量回避房地产,这也证明了一个事实,房地产和基建,仍然非常重要。但是,为什么一定不能让房地产建设或销售活动旺盛起来呢?为什么“启动”房地产就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对立的眼光来看带这个问题?如果是适度降低住房、商铺、厂房价格,对刚需购买者和产业需求给予大力度的金融支持,同时将房价控制在尽量低的合理水平,让建设活动旺盛起来,让经济活动最大的成本降下来,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金融成本问题。我们的企业、居民,所面对的金融成本在全球来看,是相当高的。西方国家利率都非常低了,我们用高利率+限制外汇市场,保障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可是牺牲了什么?有两大问题:第一,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叠加,导致国内经济回调时,股价在低位,企业和社会公众资金也在低位,刚好给外资抄底,然后高抛,下一次又来抄底,屡屡如此,这个循环如何破解?第二,社会的金融成本(主要指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实际上,资本项目没有开放的前提下,以国有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安全性不能依靠高利率来解决,而应该是,社会成本降下来,企业活了,居民活了,银行就安全了。西方的零利率、负利率政策,我认为,我们也应该用。
     第三,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空间太集中了,大城市病导致交通体系、居住体系压力太大,主要还是因为城市空间布局过分集中了。这应该是源于中国的土地政策,导致难以形成中心-外围的城市空间结构。这是一个核心症结。让公共服务体系和工厂、企业、单位、居民合理化按照中心外围机构布局,类似东京的结构,这是经济规律。实际上,北京、上海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一些产业集聚自发地向CBD之外略偏的地段布局,如果加以引导、辅以政策,让居住条件和住房价格、生产和公共服务在空间结构上和谐起来,让中国人过上富足轻松快乐的日子,让国民通过勤劳就能致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2-28 11:46:10
可喷、可辱,也可以笑话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8 11:50:56
马克斯,凯恩斯都是时代巨人,让他们处在现在的中国,我们猜猜他们会出什么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