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大功勋,护法安僧同守戒;
聪明正直,受持结愿本无私。
(旧联,刘江书)
【解析】护法安僧:护持佛法,安定僧众。守戒:恪守戒律。受持:佛教语,谓领受在心, 持久不忘。结愿:与佛结缘并誓愿。
上天竺法喜寺(六)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义;
四大皆空,五蕴非有,是谓若密多心。
(王正良书)
【解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语出《大般涅槃经》,意思是各种恶行不要去做,而各种善行要努力去奉行。四大皆空:佛教称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四大构成,而四大又从空而生,因此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旧时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五蕴非有:佛教语,指色(形相)、受(情欲)、想(意念)、行(行为)、识(心灵)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当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就没有了,故云。若密多心: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包含的精义和思想。“四大皆空”“五蕴非有”的概念即出于《心经》。
上天竺法喜寺(七)
不二为法门,历劫常留新日月;
大千归觉海,诸天咸与护云霞。
(陈世昌撰书)
【解析】不二为法门:佛教中有“不二法门”之语,指平等而无差异的至道,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大千:即大千世界,佛教语,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意为广阔无边的世界。觉海: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则喻其教义深广。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大雄宝殿东西两壁常供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二十诸天”。
上天竺法喜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