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1239 0
2010-04-25
这两年流行的东西不少,除了有低到胯骨、让人想一脱了之的低腰裤,男像女、女像男的超女超男商业选绣外(超女的意思大概就是超出一般女性特征的人。男女定位不清可能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是像某些植物一样雌雄同体),还有的就是奢侈品。所有的时尚杂志都前仆后继地登文章发图片,我们杂志也最后加入阵营(当然,这么做被证明是对的,每年我们的奢侈品专刊都办得不错)。当初选题时,我就坚决反对,“黄土高坡上好多农民吃完饭后都没有干净水洗碗,还奢谈什么奢侈品”。不过,推迟了几个月后,我们的奢侈品专刊还是决定推出,而且广告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
         在同事们弹冠相庆的同时,我却感觉到悲哀,因为这说明奢侈品在中国的长势喜人。(两三年过后,中国人买奢侈品的大方更是让老外喜不自胜)近年来杂志上不断有一些关于亚洲人喜欢欧洲奢侈品的报道,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但他们并不是奢侈品的消费对象,甚至不是本土奢侈品的消费者。记得以前在中欧时有一个同事,曾喜孜孜地告诉我她穿的一个什么牌子的裤子要800多,一个什么包要900多,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一天在寒风中,个子小小的她穿着那条裤脚宽大的名牌裤,抖抖缩缩地在浦东金杨新村一个破旧的车站前,等到我们学校附近的妇幼医院的破旧班车(中欧不通公共汽车),为什么不打个车?不就十块钱吗,这可是我这种200元的裤子都不大舍得买的人在天气不好时的最佳实践。如果连随意打车的能力都达不到,根本就不适合买奢侈品。
          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买一两件名牌并不难,难的是买一全套名牌,或经常买名牌。连古人都只知道这个道理(记不清是谁了),这个人不肯戴别人送给他的一顶非常精美的帽子,因为他知道,戴了漂亮的帽子之后,为了配这顶帽子,就势必要穿华美的衣服,住大房子,最后还要乘坐华丽的轿子。
         可是,在温饱问题刚刚解决的中国,偏偏有这么人喜欢奢侈品。也许,我不理解他们对奢侈品的狂热,就像我不理解鸽子为什么喜欢狂吃毫无味道的玉米一样。拒绝过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笔丰厚年金的斯宾沙诺曾说过,“一个人并不会因为穿了一件好睡袍而变得更有价值”。这句话不乏启示。其实,我并不认为奢侈品没价值,它们中的很多从设计到制作都非常精美,也算是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我也常常会在杂志上欣赏那些奢侈品,喜欢很多名牌的美丽衣衫、真皮手袋、璀璨首饰,也并非都买不起,只是不愿这么浪费。就像我的同事Heather说的一样,如果有人送我名牌的东西,我很乐意收下。
         如果一个人对奢侈品是一种痴迷的态度,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分量太轻了。对于奢侈品的真正顾客来说,比如千万富翁或月入几十万的人,奢侈品也就不成其为奢侈品了,他们根本不会把这些牌子看得很重(有不少素质低的人除外)。还有,他们因为时间紧张,不像我等平民有时间逛小店,因此买名牌反而成为最cost-effective的做法。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喜欢到处找人交谈的苏格拉底路过热闹的市场时,曾喃喃地说道:“这世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如果他活在今天,一定会说“这世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奢侈品啊”。而且,和孔子或庄子不同的是,苏格拉底“从来没有向别人鼓吹过节制饮食、克制欲念,也没有唆使过别人像他一样简朴地生活”。整天忙于思索的他,根本不需要靠买东西来打发时间,更不需要靠名牌的分量来加重自己的分量。根据我的观察,周围那些特别痴迷于奢侈品品牌的人,很多都没有一颗纯洁的心,也大多没有什么强壮与有分量的灵魂。(得罪了,迷恋名牌而又有灵魂的人;为什么西方人像东方人这样迷恋名牌的要少得多?)
         说到灵魂,想起有一次看电视时,偶然听到了一个奢侈品公司CEO说过一句特别Boo Shit的话,那品牌的名字记不清了,就暂称其为B.S.品牌吧(刚知道B.S.是Boo Shit‘牛屎’的缩写:)),他说“当一个男人把一样B.S.品牌的东西交到女人手上时,就等于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她们”,真是标准的BS,不就是点物件吗,至于上升到灵魂的高度吗。不过,这样做倒是有可能买到某些女人的灵魂,而他们自己的灵魂要真这么容易就能交到女人手上,那就太好了——俺情愿出钱让俺的男人和俺觊觎的男人买两件奢侈品给我:)。相信该奢侈品品牌的客户,稍微有点头脑的,如果又是《疯狂的石头》的拥笃,不禁会来一句:“你不仅侮辱了我的人格与灵魂,你还侮辱了我的智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