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进入了第三次转折期:
第一次转折始于30年前,依靠业态创新(如超商)与组织创新(连锁)实现了初步规模化经营;
第二次转折始于15年前,零售对外资从局部开放转变为全面开放,我国零售业开始了本土内的国际化竞争,产权变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竞争的结果是:外资零售由慢变快,内资零售由快变慢;
第三次转折始于全球金融危机,行业希望通过赢利模式转型与经营管理创新来实现新发展。
中国零售业的现实病症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零售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利润锐减等。如何看待零售业不景气的现状?有人将此归于大环境不景气,有人认为是网店的发展,有人则认为是价格因素或者促销力度不够,还有人认为是买房买车挤压了日常消费。究其真正的原因,我们还需先从我国零售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症状入手。
1.浮肿症。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这是典型的浮肿症状。
2.狂热症。中国零售企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3.败血症。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4.分裂症。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企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企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从老化中寻求进化
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弊端而使中国零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但是以下两方面也是销售下滑的重要原因。
从投资因素来分析,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新开门店减少,关店数量增加,这是导致销售下降的基本原因。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从心理因素来分析,金融危机首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由于对环境与未来的担忧,使消费更为理性与保守。这一点从销售数据下降的业态差异来看就很明显:折扣店销售上升,大卖场与标准超市和便利店相比,销售下降幅度最低,标准超市其次,便利店下降幅度最大。心理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很大,心理预期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另外,电视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的盛行,培育了一大批“宅男宅女”,由此也派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宅经济。
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企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企业的侵入,其实,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目前仍具有三大优势,
例如肌肤快线连锁店:
一是地盘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是应变性,国家对外资企业的管制相对较多,内资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应变条件都应该更好;
三是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广泛。
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占领地盘,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虽然也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但更多的是机遇性成功,而不是战略性成功。即使有战略,也不是有效的战略管理的成功,而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外力拉动多于内力推动。
现在进超市如进菜市场,商场广播震天动地,视频广告混淆视听,促销人员吆喝四起。店虽然越开越多,生意手法却没有根本性突破,甚至变本加厉忽悠顾客。我们的零售企业领导人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正在老化,需要进化?从现实问题来观察,我国零售企业目前存在三大缺陷。
1.店铺老化。尤其是赢利占大部分的“标准超市”的老化程度就更甚。一大一小的两种业态(大卖场与便利店)虽然也存在老化现象,但由于开店较晚,目前国内肌肤快线连锁店店铺装修和店内布局处于业态先进水平。
2.职员老化。店铺内很难看到年轻而有活力的服务人员。有些公司抱怨:新进大学生当年就流失90%,而且这些大学生都不希望长期从事店铺的营运管理工作。那为什么同样的人到外资零售企业就会充满服务热情与激情,在内资零售企业却总是无精打采。考评导向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考评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是要改变内资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建立新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把对顾客的尊重纳入到考评体系。
3.干部老化。许多成功的零售企业都是最近15年内白手起家的,他们也是从不懂零售开始的,靠的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但这些经验是在特定的、机遇性成功的背景下积累起来的,很多规则已经不合时宜。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如何才能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些由外行转变而来的内行,又回归到了“外行”,于是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甚至“外行领导外行”的新格局。有些从外资零售企业流入内资零售企业的专业干部,若干年以后想离开内资企业回到外资企业,发现自己已经落伍,当然也就无法回归,这就是干部的老化与退化,这些现象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肌肤快线连锁店创新管理模式
一、企业架构——产业链集团
成功的企业是“架构”出来的,而不是自由发展而成的。奥玛国际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年的发展,旗下拥有9家全资控股企业,是一家华南地区颇具规模的投资控股集团!1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化妆品产业,是一家具备研究、生产、特许连锁经营等产业链的产业集团。肌肤快线是集团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二、培训系统——零售“黄埔军校”
集团创办中国首家化妆品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易美商学院!为加盟商培养一批有战斗力的队伍。打造了“店铺管理、店铺陈列、专业化妆品理论、化妆品销售、实战演练”5S标准系统化课程,让所有店主轻松经营,放心赚钱!
三、创新法则——营养肌肤产品
肌肤快线将触角伸向蕴藏丰富矿物质的海洋和高科技的实验室提炼技术等更广阔的营养领域,并融合韩国等国际最新护肤技术及成果,开发出种类更为多样的营养肌肤产品,精心打造全国首家 “营养肌肤产品”。
四、品牌战策——最具投资潜力的连锁品牌大奖
肌肤快线——中国首个补充营养的化妆品!美丽口号“肌肤有营养 美丽才开始”、“肌肤直接营养 美丽快速再现”
肌肤快线由具有青春靓丽气质的超级女生张含韵倾情代言。张含韵深受产品主流消费群体的追捧。肌肤快线的广告创意完全展现其产品营养肌肤的品牌形象。
荣获《信息时报》“2009年度华南地区时尚产业最具投资潜力的连锁品牌”大奖!
一个好的品牌定位,就成功了一半!
五、广告宣传——三维媒体综合宣传
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三维模式投放广告,品牌知名度迅速拉升,加盟商共享品牌无形资产。
1.电视媒体:湖南卫视、央视二台、央视三台。
2.平面媒体:商界、瑞丽、上海服饰、以及各地报媒全面启动品牌广告。
3.网络媒体:长期在门户网站和女性论坛投放硬软广告。现有新浪、网易、瑞丽、太平洋女性、爱美网、腾讯女性等女性门户网站和主流论坛。
六、用户口碑——80%回头客;65%友情推荐
据肌肤快线各分店对800多位女性顾客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5%的人认为肌肤快线产品效果和性价比是吸引她们来此购物的首要因素,80%的人表示打算再次来买,65%的人表示会向亲朋好友推荐。
七、扶持计划——金钥匙扶持金计划
加盟商在开业6个月内开分店,即可申请公司的公司“ 金钥匙扶持金计划”,凡获得“ 金钥匙扶持金计划”资格,公司即送全店货柜5000元,送产品5000元!我们的事业可大可小,如果您想扩大事业,即可规划开分店,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开分店是扩大事业规模最佳方案!可令您的事业无限扩展!如:我们北京的某某,2008年开的第一家,每月能赚6000,2008年6月即开始制定分店计划,在不到2年的时间,一共开到15家,每月净利润达到15万!并升级为地区代理!2010年,他表示,将继续增开专卖店到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