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450 3
2006-03-29


对学术造假绝不能“宽容”!<?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盛大林

因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据了解,刘辉是由于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被撤销教授职务的。(据千龙新闻网327日报道)

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近年来,学术方面的造假之风愈演愈烈。但像清华大学这样“严肃”地处理造假者,还不多见。实际上,在如何处理学术造假问题上,各个高校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在今年两会上,北大校长许智宏对记者说,对教授涉嫌学术腐败的处理学校还是相当谨慎,既不会宽容问题,也会保护好人才。而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则认为,“对于学术腐败要严格的鞭打,但对一些学者本人也要有宽容之心。”(据311日《新京报》)

北大和武大两位负责人的说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倾向性却是一致的,即对待造假者也需要“保护”和“宽容”。这与清华“撤销教授职务”的做法显然是大异其趣的。那么,哪一种态度更值得提倡呢?我坚定地站在清华的一边。

大学也被称为象牙塔。在世人的心目中,那是纯洁、神圣的所在,是与虚假、欺骗绝缘的地方。“传道,授业,解惑”——排在首位的还是“传道”。所谓“道”,既包括“道理”,更包括“道德”。“师道尊严”也重在一个“道”字。因此,做学问、搞研究、为人师,如果失去了“道”,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再者,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作为一名教师和科学工作者,应该比其他人更看重道德和诚信;而作为一所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更应该精心呵护自己的声誉。如果有人突破了道德底线而让斯文扫地,那么他就应该被“清除”,从而保证“象牙塔”的圣洁。

相反,如果“宽容”学术造假,会怎样呢?首先是师道尊严被玷污、科学精神被亵渎。再就是对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的人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宽容”很容易变成“纵容”。这些年来,学术造假为什么越来越多?在笔者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过于宽容。有不少人的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被揭露后,有关部门的所谓“严肃处理”总是轻描淡写,甚至教授还是教授,校长还是校长,这无异于树立了一个恶劣的榜样,学术风气岂能不坏?

诚然,人才需要保护,但保护不能失去原则。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含糊。韩国的黄禹锡虽然作了假,但他仍是韩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毕竟他在韩国第一个掌握了克隆技术。这样的“人才”,韩国“保护”了吗?丝毫也没有。前不久,他也被首尔大学撤销了教授职务,其他一切待遇也都统统被取消,真可谓声败名裂。为什么要如此决绝?因为如果“保护”了一个黄禹锡,可能会有千百个“黄禹锡”冒出来!

的确,学术环境的“保洁”比个别人才的“保护”更重要。有了纯净的学术环境,才能建设起科技的大厦;而对学术造假的“宽容”,无异于侵蚀科学的根基。我们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与“作假”是根本对立的。因此,为了科学的发展,为了国家的未来,就应该像清华大学这样对学术造假毫不留情!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2006-03-27/01198534092s.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11/02578413730s.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29 20:57:00
其实我们国家为什么学术造假愈演愈烈,还不是人们在纵容,如果严格打击,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21:20:00

what a pity, 学术造假太普及了,我无以表达。看看如今发表论文,越眩越高,其实呢,大家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 08:21:00
学术方面的造假,其实查证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很多科研单位与学校有“家丑不可外扬”之虑,怕因此影响了自己单位与学校声誉,内部淡化处理,或者仅只是个别交谈一下,“下不为例”——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如其说是宽容,还不如说是放纵。所以说问题的关键是,是否敢于认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