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2115 0
2010-04-27
摘  要:央行财务会计异常行为是不合理、不合法财务会计行为的统称。会计异常行为削弱央行会计基础工作,影响央行会计工作秩序,阻碍会计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对央行职能的顺利履行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着力加强会计安全管理,防范会计财务资金风险是当前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重点,因此,对央行财务会计异常行为的剖析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信息,会计监督
    一、央行财务会计异常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现行央行会计规范体系的弊端。
    《会计法》没有实施细则,缺乏约束性规定,实施过程中检查处理比较困难,可操作性不够。这使得中央银行以《会计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作为法律依据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等会计规章制度规范,同样缺乏具体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会计行为规定及处理措施。
    央行会计法规不完善,使会计工作的行为准则缺少判断衡量标准,会计执法环境欠佳,会计人员因没有坚强的法律后盾,实施的会计监督行为得不到法律的真正保护。而某些单位领导人也没有因为违反财经纪律、甚至明显的财务违法行为而受到法律惩罚,导致财务会计不合理及违法行为常有发生。
    (二)央行会计标准存在缺陷。
    目前央行只是定期在互联网上公布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外汇储备等部分数据,还不能真正公开中央银行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与财务公开制度未能建立,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财务公开是置央行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的基本方法。
    实行会计财务公开,无形中会强化央行财务会计行为的谨慎态度。由于央行和会计人员对财务公开可能引起的“风险”,如对公众的质询等感到不安,所以央行和会计人员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财务公开,从而使会计行为受到影响,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对称也就在所难免,必然滋生不合理、违法的财务会计行为。
    (三)会计核算体制不够合理。
    当前,人民银行系统内实行“纵向集中、横向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各级会计部门是本行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而人民银行现行职能分工的实际情况是营业、国库、货币发行、外汇等部门分别承担人民银行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各部门使用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致使核算业务横向分散,纵向又趋于集中,结果导致各核算系统操作规定各异,核算系统之间信息割裂、互不支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难以完成。
    虽然制度赋予会计部门对本行各部门在规范会计行为等方面有牵头管理、协调、监督和业务指导的职能,但同时规定,会计部门与本行其他业务部门在行政上是平级关系,这样,同级别的部门在业务指导和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难度,部门之间就会计制度的实施与理解必然存在差异,必然导致会计行为不统一、不合理。
    二、央行财务会计异常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加强会计法规建设,完善央行会计行为法律规范。
    应当根据经济活动和会计改革的发展,尽快修订《会计法》,并制定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同时,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就《会计法》涉及的主要问题,以法规、规章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形成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共同规范会计工作中的各种行为。
    随着国家会计法规体系的完善健全,央行应据此发展和完善央行的会计制度体系,适时修订《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等法规、制度,并制定出这些法规体系的实施细则,同时,应对某些会计业务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处理规定,对央行财务会计行为作出全面的规定,将合理的、不合理的、合法的、不合法的会计行为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会计主体的行为不允许超出会计规范之外,从法规层面强制约束央行财务会计行为。
    (二)建立央行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完善央行会计行为道德规范。
    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了六条道德标准,这也是央行会计人员目前仅有的可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央行会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会计工作实际的央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强制性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行为守则、具有现实操作性的行为守则说明等,确立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制度,促使道德规范付诸实施,从而提高央行会计人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保证会计行为质量,为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理性规范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同时改革央行会计标准,发展和完善央行会计行为理性规范。在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原则中,增加“充分披露”原则,逐步完善央行资产负债表等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同时,实行彻底的财务公开制度和严格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制度,促使会计行为合理化、合法化。
    (三)优化央行会计管理机制,保证央行财务会计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实现。
    合理调整央行内部会计机构,加强央行会计部门、会计核算组织间的协调、配合。中央银行会计应尽快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建议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拆分为会计财务科和支付结算科,以便能更有效地规范央行会计行为。进一步明确央行会计部门、会计核算组织和会计行为个体的权责关系,以确保各部门和人员都能各司其责。
    进一步协调央行会计部门、会计核算组织间的分工协作,要求各会计行为个体必须密切配合,协调行动,以保证会计行为的专业化和有效管理。整合会计核算系统资源,优化会计核算体制改变会计人员岗位配备重复、业务流程交叉、人力、财力、信息资源浪费的现状,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建立涵盖会计、营业、国库、发行、外汇等各类会计核算业务的综合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规范操作程序,统一全行会计行为。
    梳理完善会计规章制度,强化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对央行各类会计核算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及时完善与修订,统一建立认识一致、操作一致、连续系统、内容完整、操作性强的、可有效规范与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一套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优化会计激励机制。为了提高激励的效价,央行应在完善劳动制度、干部制度、工资制度、奖惩制度、教育及培训制度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同时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激励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会计人员的需要和追求,使激励机制起到激发动机、合理实施会计行为的作用。特别要认识到,奖励、惩罚都是激励机制,在重视奖励的同时,也要适时应用惩罚机制。
    (四)健全会计监督网络,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强化对会计行为合理化、规范化的监督力度。
    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对央行会计行为合理化的作用,要优化央行会计监督网络:政府监督系统、内部监督系统、社会监督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使之对会计行为的监督严密而有效,真正起到“经济警察”、“会计警察”的作用,使央行财务会计行为合理化、规范化具有重要保证。
    加强培训与教育力度,提升央行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的综合素质。除会计专业以外的培训外,应加大财务会计主体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意志力、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与教育。使央行各级机构行负责人(或重要领导)一方面成为“通才”,一方面成为“帅才”;使央行财务会计人员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才”与“将才”,熟知会计财务方面的各种知识,责任心强,讲究“聚财”、“生财”、“用财”之道。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王莹 来源:《西部金融》2010年第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