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2010-5-3 07:19:04
本不想回帖的,但你现在的确是要人指点一下的时候了!
我有一同学(75年的)和你的情况极其相似:和单位领导关系、个人理想啊等等
我现在把结果告诉你:他说“我走出这一步不后悔,但是我不会要我儿子走我老路”
兄弟,好好体会这句话把!
我在这不是想打击你,五年后你会很痛苦的!
换位为儿子和老婆多考虑把!男人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
建议:现在赶快回去和领导搞好关系是正道!当然你是不会听的!呵呵!
                             一位圈内人士的忠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11:33:05
不要读

两个原因  1年龄问题导致的就业问题  2学校层次问题
1等你毕业了你就知道了  很多用人单位  非常看重年龄  尤其是金融界   很多时候 硕士30  博士35  都是就业的坎    硬性规定   目前看来  你被各大金融机构接收的可能性几乎为0     所以不推荐你毕业了再后悔
2学校层次很重要  金融业很有门阀的感觉     如果你是北清复交五道口  恭喜   如果你是人大对外经贸上财央财南开厦大   不错   如果你是西财武大暨南大学中南财东财  凑合   而一般的 不具有经济学优势的211大学  千万不要读  甚至貌似排名很高的985  如果原来是工科大学  也不要读  

从这个角度看  你读了  失去了3年20万(不要以为脱产读研还会有什么时间工作 顶多兼职点课题)  从39岁变成42岁   另外   有一点我必须要强调的    金融学 博士就业普遍比不上硕士!因为金融就是应用型的 很多人本科 硕士已经工作  或者留学   

那么什么是建设性的意见呢  1 继续工作  修在职硕士/在职MBA/全职MBA      跳槽到金融业或者咨询业

这是你唯一能够迈进金融业的方法     也就是说  你人生前十几年的工作积累 千万不要抛弃! 必须综合起来  而读MBA    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  如果我是你 我连MBA也不会读  因为  年龄确实是个问题!  比较起来 这是比读一个一般211大学的金融硕士要好得多的做法

但是 MBA也很有讲究   请参看福布斯和经理人排行榜    尽量选择前10的读    尽量选择传统名校的  

你确实表现了对金融行业的极大热爱 朝闻道夕死可矣   但是   你的年龄  会导致你连闻的机会都没有  毕业了基本上直接失业   用人年龄  这些都是很多单位硬性规定的   MBA   则这种问题相对好办

就此完毕 祝你好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17:01:11
楼主,你太理想主义了。
最后回你一次。“就业的最重要前提是学到什么程度”这句话不对。
如果去企业,学识是无关紧要的,你学的高深理论派不上用场。年龄、性别、家庭背景、人脉关系,性格等更重要。你觉得企业是个讲效益的地方,不错,但是你想想在现如今的社会状况下,一个四十来岁的博士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比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更能通宵加班,长期出差,陪客户吃喝玩乐?比有背景的人更能拉来客户?比年轻美貌的小姑娘更让领导赏心悦目,更能献身?
如果去学校,不错,学术水平很重要。那么你确定你在现在不太强的专业基础之上奋斗个三四年就能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文章?在这期间你还要完成课程的学习、硕士论文的撰写、考博的复习准备,而且上帝保佑你一次就考取。先不要考虑写文章的问题,你先翻翻经济研究,估摸一下你需要学习多久才能看懂吧。甚至就算你经过努力确实达到了在经济研究上发文章的实力,是不是确实能发文章仍然是个未知数,这里面的道道就多了,不像考试就看个分数。
你说“假如一个40岁考入行业内名校的硕士生,即便硕士毕业已经43岁也没有什么就业之虑”。这不是事实。我的同学35岁211院校金融硕士毕业就没有能在金融行业谋一份职位,找工作的辛酸真是没法说啊。那还是06年的事,现在的就业环境远不及那个时候,再过几年,呵呵。
我无意冒犯,言语唐突之处请楼主包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17:17:08
真是个知识无用论的年代!

大家想必都是学金融和经济的。可能对汇率决定论有些许认识。我倒要问个汇率决定问题,既然每年贸易用途的外汇交易的交易量几乎可以在目前的外汇交易中忽略不计,是不是我们就可以不需要考虑贸易帐对一国货币升贬的影响?

告诉你答案: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不是貌似强大或有道理的事。而是更本源的东西。另外,金融大家都知道边际决定论。在外汇中,这不足1%的国际贸易外汇交易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汇率。换言,其他都是靠这1%锚定的。在这个问题上,读书就是一个人的锚,有边际效应。


其实,在楼上那位的理论:“学识是无关紧要的,你学的高深理论派不上用场。年龄、性别、家庭背景、人脉关系,性格等更重要。”几乎全是宿命论,或似是而非的玩意。请问,你凭什么去和你的高阶层客户建立关系?凭什么说别人的性格就比你差呢?客户的高层愿意和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年轻交底吗?一个小孩除了去给客户提鞋,赵小姐,还有通宵加班搞出一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长处。你不觉得一个领导在把自己的下属发展成QINGREN不仅危险而且非常不划算,试问有几个男人愿意干这种龌龊事?长得好看很了不起吗?与领导自己有何相干吗?(如果不发展成qingren),领导要的是能帮他办事的,有头脑,靠得住的人,而让一个人具有这些素质的一个办法就是读书。有时年轻反而是个劣势。当然领导未必喜欢世故的人,这如同不喜欢不谙世事,做事莽撞不着边际的人一样。难道这点上,年轻就一定不世故吗?世故和阅历不能等量齐观吧?我相信有阅历的人更容易总结经验和从实践中学习修正。反而可能与时俱进,不那么食古不化。

实际上,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人脉关系,性格之类东西更加靠不住和所费不赀(把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投入一个更加不靠谱的事)。凡是现在讲这些有用,或者已经因此而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没有:survival bias。李嘉诚只有一个,他的经历是nothing。

说白了,楼主要竞争的是那些,同样45岁,同时拿了博士学位很久的人,这些人占完坑后,是否还有你的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17:52:56
而且,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从楼主自身看。如果想从事主流金融业(非自己在家炒炒股票),必然要走学历道路。读了金融博士没前途,不读反而有前途?如果不读的话,难道楼主没有尽头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19:39:46
放平心态
冷静对待
坚持自己
勇气可嘉
面对现实
适当让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 21:53:17
215# tangb


VIP一席话,像春风一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4 07:21:33
已经说过,你走的是与众不同的路,所以不被很多人看好是很正常的,能否如你所愿,一半在你自已超常的努力,一半在运气。这里的人给你的所有建议都是善意的忠告,多数人建议你不要试图通过这条路改变命运,是因为他们觉得对你来说这不是一条能够达你所愿的路。
争取得到家人的支持。祝你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4 09:08:25
看到许多同学对南开公平度的辩驳,我很敬佩某些同学对母校的热爱情结。
这里,仅把我女朋友的切身经历写出来,不是质疑南开是否公平,仅仅是实事求是地记述经历。
去年报名前,我女朋友给导师发电子邮件,得到答复——欢迎报考(没有说没有名额)。复试后,她在导师下总成绩依然是第一。导师答复:很抱歉,我没有招生名额了。说实话,不要说没有进入前5名,就是进入,其它导师她也不想上。
经济学院总共招生122人,没有具体说明哪一个系招几个。而金融系挂牌出来19个导师。在招生说明下面,明确注明,某某导师名额已经满了,不要报考了。在经济学院里,仅涉及张丽老师一人,说调离本校,不要报考。再没有其它说明。
贵校既然决定直博生占总招生名额,也应该提前出来说明,说有直博生的导师不再招收公开考生,但是,贵校说了吗?没有!
复试进入21人,最后要5人,考生更是超过百人。如果贵校最初把信息公布,打死我们也不会去挑战这个极限,初试复试花费不说,本来我们早打算结婚,为了支持她考博,一拖再拖,已有的工作辞了,09年全脱产准备考博。
我这里也是就事论事,没有攻击哪一个老师。我觉得,任何人做任何事,讲任何话,都应该讲良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一下换位思考,你们遇到我们的情况,会怎么想?
去年基本等额复试,也许回帖的朋友就是去年考上的幸运同学之一,我由衷祝福你们。但是今年的情况,学院真的不应该如此不负责任。选择南开,本身就是对南开的向往和信任。我这里发帖,也仅仅希望南开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损失已经既成事实,无法挽回。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4539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4 09:28:49
不说南开如何,那只是一个招牌。

就说这帮人,太孙子了。

ps. 这个回帖严重跑题了。
rendongdong 发表于 2010-5-4 09:08
看到许多同学对南开公平度的辩驳,我很敬佩某些同学对母校的热爱情结。
这里,仅把我女朋友的切身经历写出来,不是质疑南开是否公平,仅仅是实事求是地记述经历。
去年报名前,我女朋友给导师发电子邮件,得到答复——欢迎报考(没有说没有名额)。复试后,她在导师下总成绩依然是第一。导师答复:很抱歉,我没有招生名额了。说实话,不要说没有进入前5名,就是进入,其它导师她也不想上。
经济学院总共招生122人,没有具体说明哪一个系招几个。而金融系挂牌出来19个导师。在招生说明下面,明确注明,某某导师名额已经满了,不要报考了。在经济学院里,仅涉及张丽老师一人,说调离本校,不要报考。再没有其它说明。
贵校既然决定直博生占总招生名额,也应该提前出来说明,说有直博生的导师不再招收公开考生,但是,贵校说了吗?没有!
复试进入21人,最后要5人,考生更是超过百人。如果贵校最初把信息公布,打死我们也不会去挑战这个极限,初试复试花费不说,本来我们早打算结婚,为了支持她考博,一拖再拖,已有的工作辞了,09年全脱产准备考博。
我这里也是就事论事,没有攻击哪一个老师。我觉得,任何人做任何事,讲任何话,都应该讲良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一下换位思考,你们遇到我们的情况,会怎么想?
去年基本等额复试,也许回帖的朋友就是去年考上的幸运同学之一,我由衷祝福你们。但是今年的情况,学院真的不应该如此不负责任。选择南开,本身就是对南开的向往和信任。我这里发帖,也仅仅希望南开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损失已经既成事实,无法挽回。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4539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8 11:27:04
不值了,赶紧撤吧,在一般的院校+高龄=后悔!
人生还有很多其他值得追求的东西嘛,能考上,说明你还很有潜力,不如转到其他方面试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6 12:58:25
我今年42岁,是二级法官,庭长,考上c类中医内科研究生,与楼主2010年一样初试、复试;现在正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烦恼是相同的,考虑也是相同的。我认为考上研究生的机会是金钱无法再次买的,如果不上,就再不会去考试了,就别说考博了,工作也会顺利的。我现在没有更好的说辞劝自己放弃时,我认为奋发向上是值得肯定的,上研不是机械的从本科毕业顺理成章的该上研,年龄刚好是20多岁,然后工作婚嫁直至人生总结,否则,国家在报名要求中明言即可,也不会让我们这些40岁左右的人,为考上研究生是否上,而苦恼不堪,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妻儿,还为失去既得的利益忧心忡忡的。关键是怎样度过自己的余生,是否能承受上学时失去的学前安逸的生活,是否习惯20年前的学生生活,是否耐得住清贫,是否能保持一贯的奋发精神,是否心理上不失衡,有轻生的想法。我也一直在想,很快就要面对新生入学,是否去。去了会怎样,不去会怎样,起初食不香,夜不寐,到今天好多了,人也冷静了。去,意味着从零开始,必然辞职,将失去每月稳定的工资收入,失去稳定的福利待遇,失去稳定的家庭生活,失去对孩子的监督和培养,失去稳定的居所,而这一切得三年后有稳定的工作后才能再现的生活画面。能否将家搬至学院附近,爱人的工作如何,省会的住房价格是否能接受,上学不是调动工作,去了就能马上有工资可发,上学是投资,如同上高中的孩子,如同上大学的骄子。成年人肩上承载的家庭负担,将由谁去承担,妻子?孩子?还是以往的积蓄?即便是动用所有的积蓄,将房屋卖掉,公积金取出,存款全部提取,三年的家庭开支足够了。可三年后呢?工作是重新开始,工龄是否重新计算,房屋是贷款买而自己成为房奴?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在那?妻子的工作在那?对于孩子而言,二老的晚年如何度过?这一切能否由新的工作补偿?自己能否毕业后,日进斗金?成人上研没有特权,一切的一切都要和同年毕业的广大研究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甚至在社会的大熔炉内会跑在比自己小20岁的年轻人后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也如此,唯有如此,社会才是和谐的,公平的,因此,成年考研,与年轻人相比,多的是年龄和资历的投资,这种投资的价值是多少钱?能否折算为学费,学院肯定不理会的。因此如果没有如此沉重的代价,40岁的人就会充斥所有的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6 13:32:35
好像从法律跳到医生,除非完全是出于爱好,似乎跨度有些难以接受。虽然我赞成读研读博,但也不太赞成非理性的行为。如果你打算这样做,就决不能期望经济状况因读研改变,甚至要面对更差的局面。

而楼主则完全不同。第一,相信他的工作的前景没有你作法官的前景好。其二,他是进入金融行业,这个基本可以认为有良好前景的行业。而你却是从一个经济前景非常看好的领域,进入一个比较冷的领域。

三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6 13:58:07
谢谢tangb一直以来热心的回复。 这帖子的回复中悲观大于乐观。我同样感谢大家。我也不知道未来确切的情况,但我相信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什么,我觉得人生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人生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希望活个明白,那样即便死也会明白的。
      “飞花落洞庭”网友 ,您的工作是公务员,都是很多人挤破头都希望进去的工作,我们的情况非常类似。我们的顾虑有很多是相似的,一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1。“40岁的人如果没有如此沉重的代价会充斥所有的大学”的说法,因为即便同龄人之中不是谁都能像我们这种做法的,至少在我认识的年龄相近的人之中大都没有这种想法了。我想即便在福利很高的发达国家这种年龄再希望去过一种苦行僧式的研究生生活的人也绝对不会占据多数。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2. 我同意您所言的成人上研没有特权的说法,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正如我们在一个起跑线上参与考研一样, 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能否还能有竞争力, 能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考研已经成为过去,读研将是另外一种生活。社会不需要照顾那些尚未进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我们需要正视自己,能不能还有竞争力,能不能继续保持非常刻苦的状态而不为别的因素所扰;
    3. 经济上的考虑是必然的,因为人首先要生存,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平等的,不去上学不会富裕到什么程度,上学,会必然暂时让家庭陷入清贫甚至贫困,关键是能否来得及成功过渡并恢复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同时实现自己所希望的梦想。 (这一点很多回帖已经告诉我极其悲观的结论。) 从经济上的角度,这的确是一项风险投资,主要的风险应该在于年龄,投资有多大,收益有多大. 我已经大致考虑过, 我能够承受这些. 所以我决定去了。
    4. 我不想知道您为什么希望放弃相对优越稳定的工作和我一样进入考研的状态,这是个既有共性又有个别特殊性的问题.  希望您尽早结束犹豫。 我不得不承认我心理上有着为逃避什么而去考研的想法,而现在对我来说似乎不再需要逃避什么,而是面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6 14:23:07
我个人认为,楼主的生涯规划大致不会有问题,当然这是基于学成的基础而言的。如果只是得到一张文凭,可能也只能用于进入金融行业,但后劲则可能使这个读研的决定不成功。所以,这一点上讲,楼主几乎面临破釜沉舟的局面。

对于40岁或接近40岁的人,最重要的人生计算是养老。对上面准备离开法律行业的“飞花落洞庭"
而言,如果不考虑任何特质的问题,共性来讲,从法律进入医学,一定要考虑好,你将来打算怎样退休,和养老?一个45岁才医学新鲜人怎样能够在未来20年转到足够的养老的费用是个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

当然,既然考上内科医生的研究生,可能说明“飞花落洞庭"本身就是医学生,后转行去法律行业。诸如此类的特质问题不在本帖看法之内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6 19:13:42
说点题外话,信仰中医的,貌似都属于现代科学素养低的。。。

中医还要读研。。。

还要舍弃成熟的职业,和家庭的稳定去读。。。

我谨慎表示悲观。


222# 飞花落洞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6 19:40:39
我认为楼主暂时不要表态去还是不去,因为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寄到,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仍然在上班,开庭并且承担重大疑难的案件的审理。tangb一直关心着我们这类特殊的人群,确实让人感激。我也是想求得一个成功的学长,即走过这条成功路的人的指点。但我的周围没有这样的人,在网上搜索到了楼主,今日便赶紧注册发言。我现在没有在单位扩散考上的消息,只是对问及的人说只是想试试,没有想到会去面试。我已经将政审材料交至单位,而我是处于基层法院。我加入此贴是想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这样有抱负的人,但是从楼主发帖到今天,似乎关注的人不是太多。我的情况确如tangb所言,是学医出身,现在已经在法院工作多年,对我国的法制有着深刻的体验。从网上其他帖子所言,似乎40岁的人去上研究生是心智不成熟,有某种难以释怀的情结,好像是说从小没有实现某种就学的愿望。作为法官,我对人性有着深刻的体验,对人生有着高于常人的理解,为什么要去读研,无非是想实现多年的心中梦想。谁没有梦?就连在狱中的犯人也有梦想呀。可以说我热爱法官职业,对社会能做出贡献,能稳定社会,但是中国人的窝里斗是我的法官仕途基本上走到了尽头,法官在我国是公务员,讲的是正科,付处的,我现在是正科,是通过斗争,加上上级法院领导的关心,赢回了本属于我的职位,在往下发展,能看到自己的末路了。选择考研是有风险的,而风险是让人能看到希望的,人应该活在巨大的希望之中的。我身边也有仕途终结的同龄人,也有50多岁在40岁终结仕途的人,甚至有一参加工作即每日领取工资而无所事事的人,大家都再混,唯一能增加收入的只有级别和职务的升迁,而要升迁就有投资,而看到他人的升迁,总是多方打听是如何做到的,真正凭其本领上升的人,太少了,送钱送物是基本的规则,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甚至是常年累月的,上去的人盯着下面的,上面的低着要往上送,甚至有以身献官的,法院的工作就成了养家糊口的本钱了,我常常看到这些残酷的现实,总是想到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想楼主一定为着今天的考研,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做了相同的准备。像我们这样考研,国家的政策如果允许我们去做,至少在道义上是合法的,是国家允许的。我也听到太多的悲观想法,来自亲朋好友,我父亲听到我考上的第一反应是说我是“肉头”,根本不应该报名,更不应该去复试,而今我面试成功了,就等待录取通知书了,我的母亲知道我考上后(我自己通知的),不止一遍的说不要去上了。看着年幼的孩子(12岁),让他参与我的奋斗,不免心如刀割,我应当想其他父亲一样,天天陪着他,为他创造优裕的生活,让他快乐的成长,无忧无虑的成长。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中国的社会体制,约束了太多的梦想,40岁考研无疑是社会的进步,而今的社会风气,确实是让人无可奈何,40岁的考研是人生的飞跃,是少数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而不做的人,自有其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有其生活的道路去走,考研对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仕途的成功人士更是如此,对于将要看到我们的投资,他们是看热闹的情绪。我现在没有想太多,明显的是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已,现在读研,根据今年的政策,读研是受到国家扶持的,维持自己在学院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生活,如何面对现实问题,40岁的人多少有经济的积蓄。20多岁的人靠父母,我们靠自己也可以上,楼主不知现在何性质单位工作,是否仕途如我无望,是否愿意在新的环境中去奋斗,新的环境中会有贵人帮助我们的,只要自己是个良民,不是个混蛋。新的环境必然有新的人脉的,发展是肯定的,20岁的研究生有20岁的发展道路,40岁有40岁的人的发展道路,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何况我比你还大三岁,我是没有读博的梦想了,我只想有更丰富的生活,通过努力改变一家的生活环境,我生活在偏远的新疆喀什地区,我梦想着有一天,我的孩子在我的努力下,有更好的人生,我不解决改变环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留给了孩子。为此,我奋斗多年,取得了国家司法考试A证,取得了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的职称,同时也取得了全国职业医师资格证书。因此,我离开单位,可以成为律师,这一自由职业是我今后人生道路的保障。为什么考医学研究生,而不考法律研究生,或在职法律硕士,因为我身边的挚友与兄弟均有死于癌症的,因此,我报考了中医药肿瘤研究与防治这个专业,在面试时我也说过,愿意将自己的后半生献给医学事业的话,看是唱高调,其实是实在的事情,我这么想了,也就这么做了,是否最终放弃工作,要看学院是否录取,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再做决定,毕竟40岁考研是做浪尖上的事情。平凡的世界中说,人生紧要处就两三步,不考虑好不行。兵法也云,不可怒而兴兵。我等40岁的人更不可莽撞行事。冷静再冷静,是我现在的心境,经过数月的心灵磨练,我们40岁考研的人对于是否上研究生,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的,不仅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楼主,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决定,相信,你不是孤行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7 11:06:24
很多事情不好说啊,感悟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7 11:21:37
飞花网友,您所接触的现实是很深入的,非常钦佩您在残酷的现实中保持了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良知和正直,钦佩您在医学和法律两个方面都作出的不懈努力。事实上您作出的成绩比我要大,付出的努力比我应该还要多,尤其是在工作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9 18:50:06
支持你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9 19:48:08
飞花网友你让我感动,正因为有你这样的人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就像花不都是在春天开放,有的在夏天有的在秋天,甚至有的在冬天,正因为如此自然界才如此美丽。人生也是这样,我同意你所说人就应生活在希望之中,这世界有太多的人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这是一种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0 16:49:55
那天去校医院体检,正好碰见今年通过初试的博士体检,听到两个不是很年轻(30岁以上)的女生讲,孩子五个月,家在外地,要把孩子扔给婆婆,来北京读博士,作为一个马上毕业的女博士来说,我当时甚至冲动的想对她说:真的别读了!!!
当然,会有人说,人各有志!
确实,除非你不讨厌做研究,而且做研究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真的别读了!
读博士和前途从来没有什么关系,
选择读不读博士,还是要看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是好工作和不好工作的区别,不是赚钱多少的区别,而是工作性质和工作类型的区别
永远别把收入、前途、未来。。。。作为读博士的期望值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0 17:21:52
我觉得你可以学个双证MBA,可能对你今后发展更加有利。
原因:
1、双证MBA考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当时我们学校同学,很多同学是大专或者中专,稍微努力一把就够线了。 有的还超过了北大,复旦,清华 的招分线几十分(我们学校是国内排前十的,还凑合,当时选择的原因是CAPEX比较低,学费低:))

2、上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掌握同学及人脉,这一点在脱产的时候难度是有点大的, 毕竟会脱产去读研究生的人要么是有极大的毅力和决心,要么就是对当前工作非常不满意才会做出此决定的,这意味着毕业后他的人脉什么都要重新搭建,这个关系网的扩展相对在职的就会较难。

3、学东西最快的应该是在相应的工作中才能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东西。我在读MBA的时候一直在搞技术的事情,学习也就学着玩玩,读完MBA之后在公司内换了个咨询类的岗位,这才觉得读MBA的时候学的东西很重要,而读的时候就是泛泛的过了而已,现在才开始重新加深这些方面的知识

还有,对你最有帮助的应该是你过往的职业经验,是你过去15年工作的经历和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如果你贸然完全脱离这个行业的话,和别人竞争会非常幸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0 19:08:08
大叔啊,三思而后行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1 13:33:34
个人觉得 你可以全职读而不放弃现在的工作 你得先去你准备读的学校调研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 19:12:05
楼主别折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17:26:17
litaogzl 发表于 2010-4-28 10:01
打个比方吧,读书就好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你上学,读研,考博,就是在不断的扩大地基面积及深度,然而人始终不能住在地基中的,打完地基只能表明你将来能盖多高多大的楼房,至于能否成功,还是要靠自己。人们通常只能看到地面上的建筑,忽视了地下的地基
说的真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4:44:39
建议考在职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8 00:18:49
我研马上毕业,班里有一个同学是69年的,也是辞职了来读的研。这个40岁的同学说他读研的原因,不甘于之前的工作,而且很多之前的同学都混的不错了,有一定的人脉,只要有比较高的学历,就可以帮他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我觉得这样也不错,当然这个同学没打算读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8 01:35:30
编辑掉,有些事不适合曝光,现在网上什么都能搜索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