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论概率论与时空传送的科学原理
                        于德浩
                       2020.3.13
决定论是指有果必有因,着重强调一因一果。而概率论主要是指接受结果、不问原因,或者是认为一因多果。
举个例子,掷硬币第一次出现正面,第二次出现反面,第三次出现反面,第四次出现正面。决定论就想找出每次出现正面或反面的具体原因;而概率论则不想找这些原因,也许是太复杂,也许是能力有限,没这个必要。只要我知道掷硬币的结果有反有正,概率都是50%就足够了。
对于宏观物体来言,本质是决定论。比方说,掷硬币,如果能知道所有的已知条件,那么就能精确预测每一次的结果。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有了随机现象。
但对于微观粒子来言,本质是概率论。 比方说,电子有两个A1量子态和A2量子态,在某一时刻,电子只能处于其中一个量子态;也必然处于其中之一,不会有其它第三个可能。
去探究这些终极哲学问题,有用吗?有用。比方说,在相对论物理出现以前,“我用魔法一下子消灭一个城市”或者“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这都是魔幻的想法,很不可思议。可是,质能方程E=mc^2及洛伦兹时空变换,就为这些想法提供了科学原理依据。
同样,如果我们证实微观量子的本质是概率论,那么时空瞬时传送,就有了科学依据。
我们看宏观物理。 一个箱子分为左侧A1空间和右侧A2空间,一个小球在箱子里随机运动。当我们每次察看时,小球要么在A1要么在A2。 我们不能预测,每次小球到底时在哪个空间,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小球的运动规律。
但是,我们知道一点,就是中间放一个隔板,把A1与A2隔绝,那么这次小球若出现在A1,那么下次小球还会是在A1,永远不可能出现在A2。
当我们把宏观小球换成是微观粒子,比如电子。那么情形就不一样了。 即使,有隔板隔绝,这个电子,还是会在A2出现,而且与连通时几乎没有区别。
这时候,决定论的解释就是,电子能够穿墙,至于什么机理,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而概率论的解释是,这本来就是电子的2个量子态,他就应该有概率在A2出现,没有什么神秘穿墙术。
下一步,我们把A1与A2这两个关联量子态盒子,分开的足够远。这时候,我们在初态把这个标记的电子放到A1箱子。如果还能在下一个时刻,在A2箱子里发现这个电子,那么就可以证明本质是概率论,而非决定论。 在经典物理中,光速30万公里每秒是极限最大速度。 如果在1纳秒(10^-9s)时,两个盒子相距1米(超过0.3米的极限距离),还能检测到这个电子在A2出现,那么就证明本质是概率论。 当然,同时我们还要检测在无关联的B盒子里,永远看不到这个电子。
这个量子概率论的猜想,大约在一百年前就有了,但实验证明,是在最近几年才做出来。
这样的话,时空传送就有科学依据了。
我们把A1盒子放在地球上,A2盒子放在距离十万光年的赛亚星球上。我们在地球把电子放在A1,那么电子就有可能在外星球A2出现。于是,这就实现了时空瞬移传送。
对于这种关联的运用,在社会学早就应用了。 比方说,我们要去找一个人,他长什么样子,具体在天涯海角,我不知道,很难直接找到他。但是,我们能够很容易的找到他的儿子,那么他的儿子就一定会把他爸爸找来。具体他们爷俩是怎么联系上的,就不用我们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