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三大审计体系之一,也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企业建立内审制度以来的发展过程看,内审工作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内部审计主要以开展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为维护国有企业执行财经纪律,促进治理整顿,保障企业各项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第二阶段,内部审计在坚持以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效益审计,在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做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内部审计更多地成为提高效益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工程投资审计、购销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标志的效益审计也成为审计基本内容,这一时期,内部审计的突出作用已经由监督向效益审计倾斜;第三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内审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董事会、管理层有效履行受托责任的重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由财务效益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为主转变,内部审计也被界定为“二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为“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新形势下,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位,在企业中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政府国资委成立以来,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建章立制、对内控制度“查漏补缺”,开展各种专项审计、落实各类审计后续管理工作、内控自评机制创新等工作进行了安排、总结,推动了内审工作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后,省属监管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时制宜地健全内审机构和岗位设置,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扎实开展各项内审工作,确保内审工作向以“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目标、增值为目的”的管理审计发展。
一、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从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汇总看,各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内部审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多数企业按照要求制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规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和兼职内审人员,并独立开展了内审工作,初步建立起内部审计的制度体系。尽管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省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实际效果离监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够,内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一些企业内审工作范围不宽,深度不够,独立性较差;在人员配置上,审计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审计工作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成效。
截止到2008年24户企业进行内部审计项目886项,其中财务审计120项、效益审计204项、经济责任审计156项、基本建设审计30项、专项审计104项、内控审计199项、风险评估7项、其他审计66项,查出损失浪费21.995万元、增加效益3099万元、提出意见被采纳1013件、建议司法处理6人、财务决算审签132个。
二、内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内审机构设置情况。截至2008年末,省属24户监管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部分大型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还在所属子公司设立了审计机构,据统计子公司共设立内审机构49个。各企业设置内审机构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下设审计部或审计室等机构,作为审计专职机构,接受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如酒钢公司、金川公司、刘化集团等)。
第二,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如审计处、审计监察处),作为审计专职机构,直接向公司董事会负责,独立开展工作(如靖远煤业、省电力投资公司、华龙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第三,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财务、综合管理、监事会、法律事务等部门合署办公,并对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负责(如长风集团、工交投资公司等)。
2.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情况。截至2008年末,24户省属监管企业共配有内审人员344名,这些人员大都从事过审计或财务工作;部分人员取得了审计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具有审计从业资格证(酒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中还有2人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还有一些企业有工程师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三、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制约了工作开展。目前,省属企业还有部分单位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许多单位在人员编制上随意性很大,有的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人员没有内部审计人员资格上岗证,不具备上岗条件。
2.企业主要领导对内审工作不够重视。表现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分管领导层次较低,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3.企业内审工作经费保障困难。企业内审机构普遍缺乏审计经费和人员培训经费,尤其在二级单位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单位更为突出。
4.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是部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审计业务素质不高;二是审计业务开展和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四是内部审计决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5.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单一。尽管企业内审工作已经开展了20多年,但部分企业审计仍停留在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上,工作思路窄,没有向更深更广的经济领域拓展。由于审计面单一,每年的审计工作常常成为例行公事,久而久之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影响了内审工作在企业应有的重要位置。
四、各企业的典型做法
1.强化内审机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金川公司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领导重视、管理严格、机构设置健全,工作扎实规范,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荣获了“甘肃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充实和培训内审人员,加强内审人员的素质。金川公司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注重培训和充实年轻骨干人员,审计人员只要取得职称、资格证书的,学习费用报销,职称和职务的晋升挂钩。兰石集团审计人员如果做出成绩就给与奖励,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审计人员培训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审计和财务人员持双证上岗,人员定期进行交流,岗位轮换。
3.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祁连山公司每一项采购业务,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形成一套严格的审计程序。对基建项目审计,有内审人员、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监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共同组成监督组,对整个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靖远煤业从工程的开工、施工、预算、决算进行跟踪审计,百万元以上专项工程,预算必须由审计处牵头进行,然后进行招投标。
华龙证券在审计人员使用方面严格要求,内部和外部人员相结合,内部力量不足时聘请社会人员参加审计。从2008年起要求内审后3个月内反馈整改结果。
省电投对下属控股公司每年按照规范审计一遍。
省信托审计部门不但审计业务和流程,还监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对检查出的问题必须提出解决方案,每次的审计要总结、交流,发现问题要处分责任人。
省物产集团对业务开展不错但效益不佳的企业重点审计,找出问题,将普遍、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要求限期整改,职工监督,审计结果运用领导调整,效果明显。
水利水电工程局2009年对全局涉及金额46000万元的64个在建项目、13个长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审计,出具了79份报告,对4家项目部在经营中涉及问题的向局党专题报告。
五、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意见
1.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甘肃省大型企业集团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要求设立独立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对于设立董事会的企业,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以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于尚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充实内部审计工作力量。要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配备一批既懂财务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4.大力支持审计人员的工作。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在企业内部加大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审计坏境和氛围,为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5.各企业要建立审计工作责任的问责制度。对于审计人员玩忽职守、重大审计错漏、重大线索遗失和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或者未按规定履行审计工作职责,要认真追究审计人员责任,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作者:甘肃省国资委统计评价处 胡乐水 来源:《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