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1.光的粒子、波动和波粒二重说
2010.4.30
迄今为止,人类对光的认识经历了粒子、波动和波粒二重说三个阶段。
最早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粒子说,由于解释不了光的衍射现象而被波动说取代。而波动说也有局限性,解释不了光在真空状态下的传播,于是让位于波粒二重说。
其实地面环境和太空环境并不相同,不能以地面试验取代太空实验。
例如,太空的真空、低温和失重态我们在地球上很难模拟,如何真实反映光线在太空中的传播呢?
还有,物质的穿透力与能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最小的基本粒子可能穿透地球,而光线的成分非常复杂,仅不可见光中的放射线就有伽马、贝塔、阿尔法、X射线等,代表了基本粒子的不同级别和能量,其中有电子、光子,也有氦粒子。
在地面我们感觉阳光很温暖,而2.7k的太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足以使许多物质超导。而许多屏障可以阻挡和影响光线的传播,甚至改变光的成分和状态(物质的能量可以传递,从而产生波动;物质的碰撞还可以产生破碎和融合、能量和光线的释放,产生更为细小、或更大的颗粒,甚至新的物质)。
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验证以往的许多认识。而我们对光的不同理论认识,不过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阶段。任何以现有的权威认识嘲讽新的探索和思辨的行为都是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