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7.人类对基本粒子的认识可能存在严重错误
2014.12.19
在分析原子内部核力形成原因时我遇到了找不到原因的困惑:同电相聚和正负电荷对偶聚集是电磁作用力与核力形成的物质基础,可按照现代物理的解释中子属于电中性基本粒子,质子属于“弱偏电荷”基本粒子,原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按照现代物理的解释夸克之间的联系依靠“胶子”的作用,质子与中子相互交换W、Z粒子联系在一起,而据说W、Z粒子的质量比质子大两个数量级,其中Z粒子的质量比质子大一百倍,存在于夸克之中,还是与质子、中子并列,又是依靠什么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或者质子与中子体内均有大量正负电荷的对偶聚集,强电磁作用力可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或者它们分别聚集质量可观的正负电荷,但质子多出一个电子单位的电量,与核外电子平衡,由此产生的核力可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或者质子与中子分别为正反物质,偏电荷形成的核力也可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问题是现代物理关于它们的认识都与上述可能不符!
原子是不可能用胶水粘在一起的,基本物理作用力只能从物质的基本属性中寻找。正负电荷的存在是所有其他物质形态存在的物质基础,可以通过正负电荷——光子——原子的聚变,形成所有其他物质形态,所有其他物质形态也可以通过原子——光子——正负电荷的裂变转化为正负电荷。其中光子的存在也是能量的存在形态,光子密度决定物体和环境温度,而上述转化关系决定质量等于能量。
同电相聚和正负电荷对偶聚集是正负电荷的基本物理属性,也是电磁作用力、核力形成的基本原因。可以说,找不到正负电荷的同电相聚、对偶聚集,就找不到电磁作用力与核力形成的原因。所以,现代物理科学关于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认识使我陷入找不到核力形成原因的困惑。于是,我倒推出人类对基本粒子的认识可能存在严重错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