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08年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除了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大学主办的学报名列其中外,基本很难找到学报类期刊的身影。由于核心期刊的导向作用,也导致了人们对学报类期刊的忽视,致使很多学报成为了本校老师职称晋升的平台甚至沦落为创收的工具。这一现象实在发人深省。 其实平心而论,多数学报类期刊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就笔者比较了解的几份学报来说,基本都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审稿程序,对论文的质量和格式也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很多学报的论文质量是不输于核心期刊的。一般一所高校只有一份学报,多数学校专门为此建立了学报编辑部,还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主编,并由学校财务给予办刊经费,由学校各学科的资深专家担任学报编委,可以想象,如果论文没有一点闪光点,是很难在学报上发表的。
但是,为什么学报类期刊很难进入核心期刊目录呢?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学报的综合性。为了照顾学校的学科分布,学报期刊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有的学校甚至文理合刊。对于读者来说,谁愿意为了一两篇论文而持续关注一本杂志呢?核心期刊是按照专业方向划分的,如哲学研究、心理学报等,对应的学科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即使某些学报影响因子很大,有资格进入核心期刊,但又怎么对其进行归类呢?
第二,对学报的一些偏见。学报期刊一般都冠以校名,名曰**大学(学院)学报。这些学校很多是普通本科甚至高职高专院校。这样,学报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校知名度的影响,如果学校知名度不高,学报也要因此受到拖累。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制定的,站在北大的高度,是很难把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报当做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