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怂和懦弱,是有区别的。
 01 
上学时,老师讲《滕王阁序》,讲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
说阮籍郁郁不得志,经常坐着牛车走到无路可走,然后放声大哭。
那时听得懵懂,只觉与文字间意气风发的王勃相比,这人可真的是又丧又怂。
后来渐渐长大,经过一些挫折,体验过无能为力,对阮籍王勃也了解更多,方明了王勃正年少风华正茂,自当激扬文字、挥斥方遒;而阮籍,人到中年,太多事要顾及,避无可避。
要收着性子,要想着一家老小,要学会承担,要学会忍耐,要活得正确且正常。
怂,是一种无奈,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02 
也曾轻狂
阮籍是公认的狂放不羁。
最喜欢干的,就是明目张胆地表达着自己的特立独行。
礼教上说男女要大防,授受都不能亲,他不顾别人闲言碎语,嫂子回娘家时专门去送行,送完还大放厥词:我就是来打破规则的。
邻家有个小酒馆,老板娘很漂亮,他就经常到那里去喝酒,喝醉后就直接睡在老板娘脚边上。
人人都以为他要当隔壁老王,老板也备好了棍棒,就等着机会抓个现行。
谁料,他每次酒醒后爬起来就走,看不出半丝邪念。到最后,酒馆老板都随他去了。
 03 
也曾有梦
曾经,阮籍也曾有梦。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谁还没过建功立业的理想?
老子学问扎实,人品好、三观正,文能提笔安天下。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里坰。”
老子还功夫一流,有胆、有谋,武能上马定乾坤。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虽说人的一生终将尽化作尘埃,但也有人越过生死,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存于世间啊,那些名垂千古的雄杰之士不都是?
所以啊,与其消极一生,不如建功立业、求取功名。
 04 
英雄梦,不幸只是一场梦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残酷的。
学成文武艺,还没来及得贩卖给帝王家的阮籍,反手就被现实给了一个巴掌。
大批有同样想法的名士,在曹氏与司家马的权力角逐中,成为了牺牲品。
何晏,玄学发起人,被司马懿杀,诛三族;
夏侯玄,曹魏时玄学领袖,被司马师杀,诛三族;
桓范,文学家、画家,被司马懿杀,诛三族;
……
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
阮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也是承过曹家恩情的。
而且这时,三国群英已经谢幕,三国归晋也将成大势,
沙场鏖战的激情被权力的争斗所替代。
阴谋、权术、明争暗夺、投机取巧,
生命在这时越发的卑微,豪情壮志也只能随暗潮涌动。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
阮籍站在楚汉古战场凭吊古人的同时,也看清了之前预想的路真的不通。
此后,再不做英雄梦。
 05 
认怂,是因为有所在乎的温情
是的,他怂了。
他改变不了世界,抗争也无力,能做的就只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这么大也不容易。
鉴于祸多从口出,他首先让自己学会的便是不乱说话。
为此,他还发明了一套“阮言阮语”。
每当有人想从他那儿问一些针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时,他都能给你谈到玄学上,并在最后落点到万事皆空、你这问题毫无意义或生命到底意义是什么的终极思考中。
这点司马昭都无可奈何。
“阮籍这个人啊,境界太高,说的话老让人听不懂;而且背后从不说人,谁也不得罪。”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世说新语·德行》
但作为一个文人,免不了还是难以克制住文字带来的诱惑。
毕竟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
技痒了怎么办?
阮籍有的是办法。
八十二首《咏怀诗》,写得大多让人看不懂,被称作是“文多隐蔽、兴寄无端”,更有一个词“阮旨遥深”,专门形容这种写作方式。
“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文心雕龙·明诗》
 06 
认怂,是人生烦恼的有效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