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一般认为,1817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美国股市的正式形成。最早活跃交易的是纽约银行和美国银行的股票。从1860年到1870年间,铁路公司大量上市,在推动股票发行量快速上升的同时也催生了铁路股泡沫。这次泡沫最终随着大批铁路公司的倒闭而破灭。
十九世纪后期铁路、制造业和矿业公司的大量上市融资活动促进了美国股市的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美国股市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自由贸易的扩大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促进了美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汽车、无线电设备和化工领域的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战争公债逐步退出、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和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为美国股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供应。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美国股市在1929年达到了空前繁荣,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纪元”。公众购买股票的热情高涨。很多人向银行和证券商贷款买股票。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入股市,推动了股价不断创新高。从1927年9月到1929年9月两年间,反映美国股市价格变动情况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将近一倍。汽车和无线电股票成为这一时期投机的热点。
就在人们对股市的乐观情绪进入疯狂状态的时候,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熊市 来临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29年9月3日创下381点新高后一个月内急跌17%,结束了长达6年的大牛市。此后,虽然经历了几次反弹,但股市在恐慌性抛售压力下继续下跌。这次大熊市直到1932年7月8日才以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结束,持续时间约34个月,跌幅高达89%。此后,直到1954年11月道琼斯指数才恢复到1929年高点的水平,历时268个月。
图1-1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近50年走势及历史事件回顾
(1960 – 2009年)
图1-1显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60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走势图。横坐标轴上深色区域表示美国经济处于衰退期。图中的方格显示在相应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极大地打击了公众对股票的信心。股票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在股市处于低谷的时候,不少股票的价格还不到其账面价值 的一半。为了控制金融风险,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国会通过了证券法(1933年)和证券交易法(1934年)等一系列法案并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监管机构。操纵股价、非法内部人交易和坐庄等一些在二十世纪初被华尔街习以为常的行为被立法禁止。保护投资者权益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成为金融监管的主题。由此,美国股市进入了规范化发展时代。
六十年代,美国股市进入了疯狂的成长型投资时代。投资者争抢各类股价可能大幅上升的股票。首先是电子科技股热潮,投资者对成长型企业的盲目追捧导致了半导体、光学仪器、宇航等新技术行业股价大幅飙升。IBM和德州仪器等一些股票的市盈率 一度超过80倍。然而到了1962年,这些科技股突然间由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变成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其价格大幅下跌。这波电子股热潮尚未消退,混合企业热潮就已悄然来临。一些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兼并活动制造公司利润快速增长的假象。这类收购活动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在没有实际利润增长的情况下提高股票的每股利润,从而达到哄抬股价的目的。这波混合企业热潮最后因为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混合企业的合并调查和收购兼并会计制度的修改而在1968年结束。
六十年代后期,投资者热衷于那些有着让人兴奋的概念和成功故事的股票(通常称为“概念股”)。投资者关心的是上市公司所标榜的优势(例如全新的商业模式或产品)是否会得到市场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公司许诺的高收益能否兑现。一些投资者认为,故事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只要接下来还有其他的投资者相信这个故事并买入这只股票,股价就一定会上涨。当熊市(1969–1971年)再度来临时,这些概念和故事很快失去听众。概念股价格急剧下跌。
七十年代初期,投资者开始追逐“理性投资”的潮流。他们争相持有那些能够长期稳健成长的股票。其中最受青睐的是IBM、通用电气、可口可乐、麦当劳和宝丽来等40多只家喻户晓的蓝筹股 。不少投资者认为由于这些公司未来能产生较稳定的收入而且不会倒闭,即使以高价买入其股票,也能在未来赚回来。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购买使得这些被称作“时髦50股”的股票价格猛涨。顶峰时期它们的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这一波蓝筹股泡沫最终在1973年的股市下跌中破灭。从1972年到1981年,美国股市在石油危机、美元贬值和经济滞胀的阴影下徘徊不前。
八十年代,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坚挺的美元和较高的利率吸引了国际资本的流入,带动了美国经济和股市的繁荣。从1982年到1987年最高点的5年时间里,道琼斯指数涨幅超过200%。高科技公司新股发行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发生了比六十年代更为疯狂的科技股泡沫,而且泡沫涉及的领域增加了生物技术和微电子行业。很多生物科技股在没有任何利润的情况下,股价一路狂飙。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大多数生物科技股的市值下跌超过70%。本文选自美国股市投资手册。1987年10月发生了全球股市的恐慌性大崩盘。其中以10月19日的下跌最为严重:道琼斯指数当日跌幅达22.6%,是该指数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这一天被称作“黑色星期一”。对此次崩盘的解释有很多,包括:美国股市在经历了较长的牛市后股价过高导致的回调、程序交易触发大量抛盘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影响等。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公众信心和帮助银行度过难关。这次下跌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道琼斯指数在该年年底收盘时比年初还略有上涨。此后,指数在1989年再创新高。
九十年代,在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低、美元坚挺、外资流入增加、科技创新和企业收购兼并活跃等有利因素的支持下,股市持续走强。道琼斯指数连续18年上涨(1982-1999年)。这是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牛市。道琼斯指数在这18年里增长超过12倍,按复利计算平均每年上涨15.38%。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