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lzy 发表于 2010-5-4 08:15 
(一)
一个岛上,有1001个农民,农民们都靠种粮为生,岛上土地肥沃,如果每位农民都尽力生产,每年可以生产2000公斤粮食,但每年的实际消费只能吃完500公斤,农民们有了一定的粮食储备后,农民们发觉粮食种多了根本吃不完,就变得懒惰起来,每人每年只生产500公斤粮食了,由于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即使偶有年成不好,照样生活无忧,日子过得很滋润。
农民为什么要尽力生产粮食,这是你的假设,够用就行?另外他们有了剩余时间,难道说别的生产组合的生产方式为会零?
农具呢,难道说农民用手刨?农民还穿衣不?假设本身就是极空洞不合实际的。
后来,1001人中有一名叫诸葛先生的农民突然无意中发明了制造木流流马的技术,只要掌握了其中关键的技术,一年可以生产20来台都没有问题。这种木马好像现在的汽车一样,寿命可达两年,到哪里去方便又快捷再也不用自己走路了,简直比现在坐豪华的劳斯莱斯还有派头,是身份的象征。诸葛先生制造了第二辆木马后,打出广告出售这辆木马。岛上的居民人人都想拥有一辆,争先恐后的来找诸葛先生购买。诸葛先生学过经济学,见需求旺盛,于是声明价高者的,这个价自然是拿粮食来换,看谁愿意用最高的粮食数量来换去一辆木马,100公斤、200公斤。。。价格翻跟斗的往上涨,最后,其中一个农民防不时之需的粮食库存量最大,以1000公斤的价格竞得了这辆木马
什么叫需求?是需求还是交换?反过来说诸葛先生囤积粮食算不算需求?
可见需求就是一个狗屁不通的概念,它是要掩盖交换的实质。还要他屯积这么多粮食多什么?如果用这个粮食交换别的,那么他生产新工具的劳动力消耗也会增加,
而且农民凭什么一定要完全交换?只要不通农民征收某种赋或者税,
当获取新工具所需的劳动力消耗大于增长剩余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消耗时,那么交换就会中止。
这也证明 市场经济压根就不是自发社会秩序,它实际上是强 权 集 权政 府或者金融资本控制的 政 府用强制力计划出来的,如以土地来说,小土地的拥有者,如果觉得市场关系的生活压力太大,他们可能会选择退出交换性的市场,而自给自足,但是政 府的税或者说赋逼迫他们必须发生交换。
正如:
只要不对农民征收货币税,那么自然经济永远不会瓦解。因为农民不会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拿出来完全交换,只会把少数的多余产出拿出来交换。
只要获取新工具劳动消耗高于原有的劳动消耗,交换就会停止,所谓的农民变懒,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税赋,新工具会让农民更懒。
这个模型的假设非常之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