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1317 1
2010-05-04
中央政府是否破除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无论如何不能趴下”的迷信?414起,接连出手果真不凡:宣布二套房首付比提至五成,贷款利率不得抵御基准利率110%;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贷,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
政策效果也在近期表现明显:地产股“应声而落”,二手房价止升回跌。
可是,注意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二手房价。一线城市的房价、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以及它们成交量却没有得以改观。政府诸如政策调控,打击点并不如意!
殊不知,这些政策“治标不治本”。政策打击点集中于投机、投资需求,甚至城市外来者的自住需求。但是对供应端的调控呢?这种调控首发,大有“专捏软柿子”之嫌。
殊可知,楼市供端的根本结症,在于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和只有地产商才能建房子卖房子。地方政府垄断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小产权房被严令禁止,不能正常上市流通。开发商是向市场提供商品房的唯一供货渠道。
需求无罪,何况是住房的刚性需求。不要说那些“非本地居民”的自住需求了,即便是适度的投机需求,也远比人为垄断来的正当。而后者,对市场危害更大。尚记否?2005年上海楼市、2007年深圳楼市,都曾为中央政府的类似调控而进入下跌通道,而随后几年,却以报复式的价格上涨。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利益被绑架了,或者说,是自身参与的“合谋”。市场监管者变身市场利益主体。公共政策人变成市场理性私利人。中央政府的一切楼市“新政”,都将由地方政府手上变形、走样、颠覆、反说。
上述这种情形,对自住购房的我们来说,很彷徨;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内心可能相当纠结;可是对深陷股市地产股的散户来说,其实是“福音”。
彷徨,是因为我们的刚性需求。从国家人口发展趋势来说,目前的2040岁人群,就是当年改革开放以来的“baby boom”;从微观个体来说,目前青年人的择业观倾向于大城市安身立命,注定了……。两者对房价的上涨的支撑很大。所以,很彷徨。
中央政府的纠结,是因它为利益“协同体”。楼市对整体经济增长作用不小。地方政府还要靠这它来吃饭。可是,这会儿,人民不答应了。虽然,你不是人民选举确立的(不要辩驳我,事实就是这样),可人民为“水”,子为“舟”也。更何况,当代领导集体还一直以“亲民”“民生”自诩。你说,能不纠结嘛?
福音,就是标题中的“温柔”之所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楼市政策,总是存在机会让上市房企股价翻身。所以,也可以看到,目前为止,绝大多的地产商都还在“护价”“捂盘”。
   当然,目前楼市政策的“温柔”并不代表后期政策调控力度的延续。在我看来,这段时间来银行以各种方式补充自己的资本金行径就是为更激烈的楼市政策埋下伏笔。为什么两者有联系?因为,银行是楼市的奶娘,悠悠大事,“房事”为大。纵使补充资本金是银行运作自身需要,而非专门为后期出台楼市政策的主观计划。而我期望的是,银行资本上去后,有能力抵御不良贷款减损风险时,作为“一家之主”的政府会让这个“娘”断奶,抛出更为激烈的楼市调控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1 07:50:18
楼主在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