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et_8 发表于 2010-5-6 13:49 
连续几天都在关注这个帖子,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帖子在短期时间内很快被封不得再回复?清华也太厉害吧,手伸这么长,管到人大来了?
清华拒“不入流本科生”其实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也是其君”伪精英教育“的最佳阐释。君不见中国的教育资源有多么的分配不均!!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的这种极度不平均,必然导致拥有丰厚资源的学校可以请一流教授前来执教(想想飞涨的房价),而且也只有这几个学校才能聘得到,因为他们手中掌握了太多的资源,无论是话语权、金钱,还是其它有形无形的隐性权利。下面地方省市的高校呢?他们一方面要容纳远远超过他们最佳教学数量的学生,另一方面资金、硬件、师资方面却远远达不到应有水平,但是这些地方上的高校却承载着接受教育的主体人群的超负荷任务。清华这类学校只知道他们牛,不可否认,清华的本科是一流的,从师资力量一眼便知。但他们绝然没有、也不会想到,支撑他们科研的经费,是来自全国纳税人的钱。一方面吃着大众的奶水长大,另一方面却又要从这些”大众“里分离出来,成为精英。恰恰这个强大,却是建立在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之上。这几年清华疯狂挖人建文史类学院,有钱呗,高房价时代有钱就是王道。在中国建个学院不是太简单了,搞点钱拉一帮子人过来就可以上马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年头,中国悄然吹起了“精英教育”这个口号。我想大概是那些国内,或者从国外回来自视为“精英”的人群提出的吧?可惜了,中国这个社会从来没有过精英传统,也没有出过几个真正的“精英”。即使有过真正的精英阶层,也只是昙花一现。现在提倡想“精英教育",请先陶冶下自己的精英面貌,精英不是你自我标榜出来的,你有精英所应该具有的素养吗?请首先反思自己是一个精英吗。精英仅仅是指一个知识存量的大小多少的概念吗?
教育的不公平,是中国最大的不公平,因为教育成功与否对未来的生活质量,有着一种简明而清晰因果关系,特别在学位崇拜环境下。想想苦战好多年,到头来却被棒喝“非主流”学校而被拒的滋味。我不知道这位学生是否来自农村,是否看得开点。在农村,一直期待通过考入名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别无它途!可是农村的孩子却上学越来越难,学费越来越昂贵。人口多、条件苦、师资差的地方,高考这根独木桥挤不过去,只有上一所差一点的学校,妄图通过“二次革命”取得自己的进阶钥匙,却到最后被宣布终生禁入,是一个什么样的绝望!我不否认论坛上有些人提出,城市的孩子就是好,各种素质都是一流,没人说你不是一流。是的,绝对的,越是搞素质教育,农村的孩子更加难以融入这个社会的主流,更加难以挤身到上层社会,而只能世世代代为农,或者混个初中毕业去打两年工在白+黑5+2的环境里苦苦劳作,他们的下一代依然过着如此简单循环的生活。为什么一谈素质农村的孩子就不行了呢?一台钢琴破一点的要4、5万,你农村的孩子素质得起吗?你有空练书法吗?你资本学芭蕾吗?你有人教美声唱法吗?你什么都不会,你就是一泥腿子。你幻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永远是个梦想。因为你的受教育权,进而生存权利被注定了、固化了。农村孩子往上走的空间被封杀了,你的下一代依然如此。因为没有人关注你,这个社会的政策制订者跟你的出生环境、成长环境、评价标准太不一样了。怎么能要求人家能制订出益和你利益一致的政策出来呢?农村的孩子你们这样做是不是对这些”精英们“提出的要求太高了,你们怎么能要求他们做出超出他们阅历的事情呢?就像哲人说的你不能要求猿猴做出人类的思考一样。
听说最近还玩什么”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国的教育体制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挺无聊,因为这个帖子很快要么被删除再无踪迹,要么被精英们辱骂、肆意曲解,乱扣帽子。我心痛的是这个教育体系里的受伤害者们、被剥夺者们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帖子的。或许他们正在烈日下忍受太阳肆虐的暴晒,或者是在拿着传单正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敲门,进行”扫楼运动“;更甚至,他们没有闲功夫坐在这里聊聊天看看帖。
相信这个”被清华拒绝的考生“事件很快会被权威机构给平息掉,在中国屏蔽言论这算个什么。依邹恒甫老师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名气、人品,常年累月的揭露张维迎这位北大院长的恶心事迹和丑露嘴脸,也如同蚍蜉撼树。王益现在下马了,张院长依然常青。(王益的《神州颂》在北大开演期间,一向词锋甚健的张维迎激动得语带哽咽,尊称王益为“我们敬爱的王益老师”。他在文章中曾经写道:“对于王益老师的身份,我们真的很难表述。金融家?音乐家?历史学人?还是‘王益老师’这个光华人对他的称谓更为亲切。 对于王益老师的气质,我们真的很难分辨。诗人的率真和激情;历史学人的深邃和内敛;金融家的果断和严谨;我们更愿意把他视作有哲学思辨、历史钩沉和文学冲动的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和朋友。 )看到了吧,名校有多护自己的孩子。
学术界,一个权威如果被神化,那么就不仅仅是危险二字;一所大学,被无限的神圣化,更是那个没有理性时代的悲哀。不幸的是,我们正生活在这个体制下,这个时代中。
王益现在下马了,张院长依然常青。(王益的《神州颂》在北大开演期间,一向词锋甚健的张维迎激动得语带哽咽,尊称王益为“我们敬爱的王益老师”。他在文章中曾经写道:“对于王益老师的身份,我们真的很难表述。金融家?音乐家?历史学人?还是‘王益老师’这个光华人对他的称谓更为亲切。 对于王益老师的气质,我们真的很难分辨。诗人的率真和激情;历史学人的深邃和内敛;金融家的果断和严谨;我们更愿意把他视作有哲学思辨、历史钩沉和文学冲动的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和朋友。 )看到了吧,名校有多护自己的孩子。
维迎跳进黄河也清不了了。可叹一代英才,不懂得说话留有余地、不懂得怎么保护自己,不懂得长远考虑啊。书呆子最终被贪官给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