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895 14
2010-05-07
转贴者言:xiaxt先生的这篇论文隐藏在一系列回帖中有些可惜,所以将它摘选出来独立成章,以飨读者。

xiaxt:
马克思经常借用哲学思辨的词句以概括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及二者间的“辨证”关系。例如:将哲学与贫困;产品与价值;武器与批判;等等,用动宾词组组成一个个新概念,而未能给它们下一个准确的、全面的定义,所以后人在此感到十分为难。今天,我们读到“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产品的价值与价值的产品”;“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等“未曾定义过的”概念,大可不必去钻“牛角尖”。如果,马克思讲了“价值的价格与价格的价值”的话,不知在座的诸位读者感受如何,反正我思维要“崩溃”啦。
在哥白尼发现太阳中心说之前,人们已经通过日冕、月蚀、星辰运动和潮汐,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且不是宇宙的之心,但惮于宗教的强大势力及囿于文化的固有传统,仍然坚持地球是一个自我为中心封闭的世界;
当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之前,人们已经通过光磁电共生的波粒现象、宇宙天体运行及微观物理粒子运动,观察到太阳并非宇宙的之心,宇宙天体之间的运动及空间均是相对的,但源于牛顿经典力学的强大影响及囿于文化的固有传统,仍然坚持宇宙是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的二维世界。

人们曾问起爱因斯坦对其写出“相对论”论文的切身感受时,他风趣地回答:我和你们都是一只在硬纸板上寻寻觅觅的小瓢虫,然而我幸运地爬到了硬纸板的边角,触摸和感觉到这块硬纸板不仅具有二维,而且还是三维的,然后我就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世界——这就是“相对论”。

自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起,资产阶级接替封建贵族皇权统治以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自瓦特发明蒸汽机也已有200多年历史了。马克思所处的那个建立在蒸汽机生产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时代,其劳动特点是以简单的、机械地、群体性的、体力劳动为主要形式。但是,今天这个时代,蒸汽机生产作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时代早已过去,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组合一体作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生产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及内涵,已与无法明晰地解释今天社会的新经济现象。因为,坚持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一元论”观点,那么价值唯一源泉是抽象劳动;价值内涵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单一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采用不断采购新机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工人阶级来说,并不是什么福祉,而是灾祸。原因就在于,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势必造成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减少,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对降低。而工人阶级的劳动力成本恰恰是由生活消费资料的价值所构成,所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生产生活消费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减少,势必造成生活消费资料的价值量的相对减少,工人阶级将陷入相对贫困之中;同理,随着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上呈现绝对减少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则是工人阶级势必将不断滑向绝对贫困的境地........。
但是,今天看来,工人阶级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并非如此。今天的西欧工人阶级乐见资本家采购新机器而淘汰旧机器。为此,工资并没有下降,资本家也没有因此破产。今天的美国煤矿工人不愿意人工采掘和炮炸工作方式,即便工资提高也不愿意,而愿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采掘设备进行工作。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这是基本事实。同时,伴随这一趋势,社会价值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总量的不断增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增加。显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一元论”解释不清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同时,除了“价值源于劳动”之外,显然还有其他什么东西也在决定并影响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这一东西显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它到底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94773&page=4&from^^uid=11232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7 09:55:49
1# 赫赫铭儿0
xiaxt: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这是基本事实。同时,伴随这一趋势,社会价值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总量的不断增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增加。显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一元论”解释不清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同时,除了“价值源于劳动”之外,显然还有其他什么东西也在决定并影响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这一东西显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它到底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97567&page=1&from^^uid=1123236

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认为: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随着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产品的劳动价值应该不断减少才是。
但xiaxt却向我们指出一个矛盾:“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这是基本事实。同时,伴随这一趋势,社会价值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并且进一步向我们指出:“社会价值总量的不断增加,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增加。”
……谁能解释这个矛盾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0:19:47
有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0:22:23
1# 赫赫铭儿0

xiaxt的初步判断是:“显然还有其他什么东西也在决定并影响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这一东西显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它到底是什么呢?”——分析到此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于是效用派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充分的),从而提出了效用价值论的观点。
于是货币派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不对的,从而提出了货币价值论的观点。
于是博弈派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不对的,从而提出了博弈(讨价还价)价值论的观点。
于是数理派认为:根本没必要研究价值论,有数理化公式就够了。
于是马经派认为:劳动价值论还是对的,但需要用辩证法来配合。
……
xiaxt显然还有进一步的观点要表达;所以这里要问:先生打算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2:26:07
生产率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2:39:24
我觉得,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社会产品总量的增加不表示价值总量的增加。形象的说,以前1万个商品需要1万小时,现在生产力提高了,100万商品还是只需要1万小时,效率提高了,产品总量增加了,但价值总量变没变,不知道,因为以前1万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现在1万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可比性,说不上来谁大谁小。打个比方,失去了共同的参照系地球,你能说太阳和月球的飞行速度哪个快?

当然,我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