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6017 28
2010-05-07
昨天去华威大学参加一个关于IFRS和Fair Value的研讨会,颇有心得,于是发文与大家分享,共同思考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回到昨天的研讨会,一整天的时间只宣读了两篇文章,其余都是讨论时间。上午宣读的文章叫做Incentives or Standards: What determines accounting quality changes around IFRS adoption? 这是我的导师和之前的博士生合作的一篇文章。文章以德国公司为样本,将自愿实施IFRS的公司作为treatment group,而不愿意实施的公司当作control group。研究结论表明,IFRS并不一定能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只有那些真正愿意执行IFRS的公司的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提高。这篇文章乍看是篇会计学论文,确实也发表在JAR这样的top journal上,但实际上是在讨论一个经济学的本质问题:经济动机。作者认为是动机而非准则本身在决定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讨论者是剑桥的一位老教授,他认为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对信息质量的衡量。文章采用的衡量方法是来自经典的实证会计文章,用及时性和应计盈余来度量会计质量。讨论者却认为,如果坏消息及时披露就意味着会计质量好,那么big bath该怎么解释?另外,如果accrual与cash flow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表示有盈余管理的嫌疑,是不是只有cash flow的公司信息质量就是最好的呢?最后,如果光从盈余的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会不会有些片面?下午宣读的文章是关于Fair Value的,作者采用的是case study的方法。由于我本身是做实证的,对这篇文章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后来的讨论者理论性更强,从Fisher 方程式出发推导出Fair Value存在的合理性。他认为,只要我们承认Fisher理论的正确性,也就是承认了Fair Value的合理性。他的点评充满了经济学理论,从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让我越来越发现,会计学的本质竟然是经济学。

我的导师告诉我,其实英国最早一批搞会计的都是经济学家,他们研究的会计学更多是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例如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制度经济学等。后来,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应用,他们又开始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会计问题。可以这么说,会计本身是一种技术,是经济学赋予了它血肉。我觉得对于研究会计学的人来说,这也是很有启示的。我们在研究会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透过问题本身去揣摩其所包含的经济本质,每一种会计行为,每一个会计选择,都是“理性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的结果。尤其是在研究IFRS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听到的词汇是趋同,但由于各自的经济动机和制度环境不同,真正发生趋同的可能性又有几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7 20:01:18
趋同的是“理性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21:20:45
说得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20:49:23
每一种会计行为,每一个会计选择,都是“理性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4 16:33:31
最终都是数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4 16:44:51
数学只是工具。

FV本来就是悖论,泡沫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用,危机了大家都不想用了,会计准则也因此受到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