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6-20 13:29:04
农产品炒作现金融手法 炒绿豆就像炒小盘股
http://finance.stnn.cc/Macroecon ... 100618_1346103.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6-18


  星岛环球网消息:6月16日,在北京马家堡家乐福超市,散装绿豆的价格为7.8元每斤。而在一周前,绿豆价格超过了10元每斤。这是绿豆价格连续第七周下跌。经历了年初的疯狂涨势之后,以绿豆为主的杂粮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中国证券报》报道,有专家称,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玉米疯”,个别农产品价格暴涨显露出“金融炒作”的手法。目前,有关部门已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可疑资金来源、流向、用途等情况的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大额资金进出,会立即做出监管回应。

监控资金异动遏游资

  今年上半年个别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呈现出明显的金融炒作手法。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一些游资是股市、楼市等市场的出逃资金,另一方面,游资的炒作方式——联合狙击、拉高出货,是金融大鳄们的常用手法。

  流动性相对充裕、投资渠道相对匮乏是此轮农产品被爆炒的主要原因。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再加上股市疲软,使得一部分资金从楼市、股市退出。而金融危机以来,市场投资环境的恶化使得一些资金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撤离,成为做投机炒作生意的游资。大量资金无处可去,转向了农产品。

  在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个别农产品价格得到稳定,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农产品再遭爆炒值得深思。从根本上说,应改变粮食生产中“重主轻杂”、“重粮抑经”的思想观念,在稳定现有主粮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对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以及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可以考虑将大蒜、绿豆等小品种农产品纳入到农产品补贴政策中来,保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避免供求严重失衡。

  还可以考虑加强对小宗农产品的储备。目前,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品中有大豆、玉米、小麦等,这些都是国家储备品种,在遭到资金爆炒时,国家会将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抑价格,因此套利空间较小。相反,大蒜、绿豆等非期货品种没有这方面储备,容易成为游资炒作的目标。

  此外,要对进出农产品市场的大额资金进行重点跟踪、监管,对恶意收购者进行必要的打击,防止囤积居奇。但在“堵”的同时也要注意“疏”。农产品炒作背后强大的支撑因素之一是游资太多,资本流动性过剩,因此,解决农产品炒作关键是给这些资本找到新出路。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税收、融资等渠道引导游资有序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给资金创造更多的出路。

炒绿豆就像炒小盘股

  一位熟悉期货操盘的内部人士指出,实际上,本轮炒作个别农产品的操作非常明显地具有金融衍生品炒作手法和性质。一般的做法是,小杂粮商贩到农户家收购,销售到二级市场,然后再卖给消费者。“今年一些地方减产,豆农发现绿豆价格上涨,就开始‘捂盘惜售’,而收购商贩的追捧越发联合大量资金一起做多。产量少而且产地较为集中的绿豆,就像小盘股,资金稍微一集中,价格就给炒上去了。”这位人士说。

  不仅是绿豆,大蒜、玉米都呈现出成熟的期货炒家手法。这位人士透露,玉米现货市场的暴涨就与玉米加工企业囤货,并同时在期货市场做对冲有很大关系。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透露,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的多家大型大宗商品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均涌入了一定数量的多头资金,并且坚决做多。国内资本如此,国外资本也尽然。据统计,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今年以来金属市场的资金流出了10%,而农产品市场的资金量增长了15%。

  “流动性过剩、投资渠道狭窄,金融理财产品吸引力不足,艺术品投资门槛太高,使得寻求高利润的游资只能抓住一些突发事件、极端气候,对大蒜、绿豆等农产品进行炒作牟利。”刘满平说。

供求失衡是幕后推手

  绿豆、大蒜等农产品的价格暴涨并不完全是游资爆炒的结果。实际上,农产品涨价的背后,既有生产种植方面产量的因素,也有市场供求失衡的因素。

  从农产品生产情况看,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量不大,所需资金不多,而产地又相对集中,地域性强,容易被投机炒作者控制货源。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主产区为山东、江苏、河南三省,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山东济宁市金乡县是大蒜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素有“中国大蒜之乡”、“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山东,山东大蒜看金乡”之称。绿豆的主产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其中,东北地区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吉林洮南是“中国绿豆之乡”,产量占到东北地区绿豆总产量的70%以上。正是由于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产量少,即使按照高位价格,只需要几亿元资金就可完成大量囤积,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全国市场价格,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此外,绿豆、大蒜等减产,再加上社会舆论推高了大蒜、绿豆等需求量,市场供求失衡。

  中国粮食生产近几年呈现“重大宗主粮、轻小种杂粮”的局面,农民种植绿豆等杂粮减产现象严重。2003年,中国绿豆产量为120万吨,2009年只有70万吨,产量下降约40%。

  2007年和2008年大蒜价格的连续低迷,极大地打击了蒜农种蒜的意愿,导致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30%左右;单位产量减少7%以上。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金乡了解到,金乡今年大蒜总产量为45.93万吨,比去年总产量减少6.71万吨,减幅为12.7%。

  然而,近几年国内消费需求、出口需求都呈上升之势,在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价格当然上涨。

监控大额资金流动

  个别农产品价格的离奇上涨已引起高度重视。5月末,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多管齐下遏制住农产品价格炒作。其中,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可疑资金来源、流向、用途等情况的监测预警,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迅速查处。

  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商务部与工商总局展开的“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工作”也部署了对各生产和批发聚集地进行资金流向的调查。

  在山东“大蒜之都”金乡,调研组先后对当地农产品交易市场、银行、种植户等进行调研,尤其对当地银行的资金进出情况进行检查,从资金流通渠道上追查资金炒作的手法。

  对于检查结果,一位了解内部情况的人士透露,暂未发现资金异常流入的迹象。这位人士明确表示,也不可能有大量资金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进入大蒜收购和流通领域。

  但针对炒蒜资金的检查并没有到此结束。检查团还将继续对大蒜电子交易市场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大额资金进出,会立即做出监管回应。

  除了管住银行资金动向,此次打击农产品炒作的专项检查还专门针对农产品的收购、流通等环节进行监管,并整顿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刘满平认为,当前应该着重对国际资金进行监控,防止其以投资三农为借口入股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产业链,并进行投机炒作。国际投行美国摩根大通以及国际四大粮商中的邦吉、路易达孚和ADM公司,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涨价空间,伺机通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打通资金进出渠道,进入中国内地,然后进入有关农产品实施垄断性炒作,最后达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目的。一旦这一渠道打通,外资将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拉高利润空间,然后获利出货,最终把农产品价格炒作的风险转嫁到中国消费者身上。

www.stnn.cc
1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编辑:张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00:22:34
不敢苟同  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07:12:19
房价和菜价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是政策影响  一个是气候影响

现在人们了解到:纸币发行过多既不会增加社会的财富,也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反而会使手上的纸币的购买力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3 23:27:32
谁让大蒜如此“疯狂”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06月21日17:17

谁让大蒜如此“疯狂”
第2页:绿豆价格“异动”背后的算计
第3页:“炒作的因素只占两到三成”


  谁让大蒜如此“疯狂”

  通常流通1吨大蒜,蒜贩能赚200元,储存商能赚800元,批发商能赚200元。

  《望东方周刊》记者金明大 | 山东金乡报道

  今年以来,国内蒜价一路飙升,曾经几毛钱一斤的大蒜如今卖到几块钱,上涨了数十倍,北京等地甚至出现了10元一斤的“天价”。

  关于蒜价暴涨的原因,各种猜测不断,一时未有定论。而不久前金乡蒜商朱熹刚的“被抓”,更令大蒜涨价问题再添谜疑。

  2010年5月底,在新的蒜季到来之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赶赴“中国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进行实地调查,揭开蒜价“暴涨”内幕。

  蒜农“今年不赔了”

  5月31日下午,山东省金乡县,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大蒜味道。

  在兴隆乡苗刘村北头一块蒜地里,程海新一家正在忙着收蒜。

  程海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家今年种了10亩大蒜,每亩能产1800多斤,按照当天“鲜蒜两块钱一斤”的行情,她家的大蒜每亩能卖3600多元。

  加上卖蒜薹的收入和套种棉花的收成,除去2000多元的成本,程海新家每亩蒜地能收入3000元左右,“我们也沾了涨价的光,今年不再赔了。”

  得知外地蒜价暴涨到10元一斤,程海新也觉得很疑惑,“咋会那么贵呢?”她说,她家去年卖蒜时才1.5元一斤。

  距程海新家蒜地不远,就是大棠树村三组村民张德龙家的蒜地。此刻,张德龙花钱雇用的十几位民工正在帮他收蒜。

  6亩多的大蒜已经收完,装好的红色蒜袋一排排竖在那里,在绿色的田野里愈显壮观。

  不过,张德龙看起来却并不开心。张德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冬天,他家的6亩蒜地以每亩3400元的价格包给了同村的赵海军。当时预付1000元,今年收蒜时再付剩余的2400元。

  当时约定,“包地”期间,张德龙负责大蒜的种植、管理,蒜种、化肥、地膜、除草剂、浇水、人工等花费大部分要张德龙自己支出,“成本2000多元”,而收获的蒜薹、大蒜要全部归赵海军所有。

  今年蒜价高涨,他家的大蒜长势良好,原本可以卖更多的钱,可是如今,他却只能拿到每亩1400元的“包地”收入,远不如自己种划算。

  说“涨价百倍”不妥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年产大蒜70万吨左右,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

  西关大街与缗城路交叉口,是金乡县城最容易堵车的地段。每天清晨,来自各地的蒜贩都会开着满载大蒜的农用车向这里聚集。

  本刊记者在这里看到,各种蒜车沿路停靠,东西、南北绵延数千米。操着不同口音的蒜商穿梭于蒜车之间,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这里每天的上货量有600车左右,每车至少4吨。”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经理杨桂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这些都是蒜贩,他们从蒜农手里直接收购大蒜,然后转手卖给蒜商。

  杨桂华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从事大蒜等农产品行情咨询及现货交易服务的机构。金乡县每天的大蒜价格、交易量等数据,都会被他们详细记录。

  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1月至今,金乡县大蒜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从最低时的0.2元一斤,飞涨到4.5元一斤,最高时达到6元一斤。

  再往前溯,2008年金乡蒜价曾跌至4分钱一斤的历史新低点,由此推算,两年多来,金乡县大蒜售价“暴涨了100倍”。

  不过,杨桂华指出,这样的算法并不科学,“不能简单地拿最高的和最低的比,它们都是极端价格。”

  杨桂华说,判断蒜价的波动,应该以其“合理价格”为参照。当蒜价从极低点向“合理点”上涨时,属于合理回归;只有超过了“合理点”继续上涨,才算是“暴涨”。

  例如2009年,考虑蒜农和储存商的成本,2.2元左右一斤的价格“比较合理”,但当年的蒜价后来涨至6元,“涨了近三倍”。

  《瞭望东方周刊》查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数据获知,2010年1月1日到6月1日,新发地普通大蒜的每斤批发价格为3.3元到5.5元之间,而在2009年同期,仅为0.2元到0.87元,平均上涨了8.22倍。

  尽管杨桂华认为媒体报道的“暴涨百倍”说法欠妥,但他同时觉得北京等地10元一斤的蒜价“确实不正常”。

  “差价太大了,”杨桂华表示,金乡的蒜价是2元左右,怎么也不该卖到10元,“可能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

  大蒜“涨价”之路

  一颗大蒜,从蒜农的地里产出,到进入消费者的菜篮,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蒜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经理杨桂华向本刊记者介绍,首先是蒜贩从蒜农手中收购大蒜,然后卖给储存商,储存商把大蒜卖给批发商,批发商把大蒜从冷库运到各地市场,然后经过超市或小贩,再卖给消费者。

  在流通环节中,各方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来自山东菏泽的蒜贩张玉良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也仅仅是挣个辛苦费,“一斤能赚一毛钱”。

  从吉林来到金乡的储存商王东海也说自己“赚不了多少”,他每储存一斤大蒜获利只有几毛钱,“但风险很大。”2008年,他贷款近百万元来金乡购蒜,结果蒜价暴跌,他赔得血本无归,导致老婆和他离婚。

  而主要向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供应大蒜的批发商李多仁则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利润很有限,主要靠走量赚钱,他平均一天半向新发地发一次货,每车30吨,每斤只有5分到一毛钱的利润,“加价最多的是超市,然后是小贩。”

  综合多位蒜农、蒜贩、储存商、批发商、业内人士的说法,本刊记者推算了大蒜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变化幅度。

  以2009年鲜蒜为例,蒜农以每斤2元的价格卖给蒜贩,蒜贩加上0.1元的运输、人力成本和0.1元的利润,以2.2元的价格卖给储存商。因为鲜蒜含有水分不易保存,储存商需要先将鲜蒜晾晒成干蒜才能存入冷库,每斤鲜蒜大约能晒出7两干蒜,于是,经过晾晒的干蒜价格已升至3.2元。其间,储存商需要承担人工、包装、掉秤、利息、损耗、冷库费、次品差价等成本每斤0.4元,加上10%的利润,蒜价升至4元。

  此时,出现两种情况:拥有区域市场的储存商会把大蒜运到相关省市批发,此时,加上每斤0.15元的成本和0.1元的利润,蒜价升至4.25元。而自身没有市场的储存商会把大蒜卖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批发商再把大蒜运至各地市场批发,同样加上0.15元的成本和0.1元的利润,蒜价变为4.25元。

  接下来,如果批发商把大蒜批发给小贩,小贩再卖给消费者,每斤加价1~1.5元,蒜价为5.5元左右;如果批发商选择进超市,然后超市再卖给消费者,则往往加价2~3元甚至更多,蒜价变成7元左右。

  于是,经过漫长的“进城”之路,当大蒜最终到达消费者菜篮里,价格已经从当初的每斤2元左右,飙升至6~7元。

  按照上述算法,流通1吨大蒜,蒜贩能赚200元,储存商能赚800元,批发商能赚200元。

  金乡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以上仅仅是对“合理利润”的保守算法,事实上,由于2009年蒜价飞涨,很多储存及批发商都低买高卖,赚取的利润成倍增加,“储存商每吨能赚3000多元。”

  而批发商由于走货量大,利润更加可观,按照平均每天20吨的发货量,每年获利数百万元之巨。

  谁是“助涨”帮凶?

  从几分钱到几块钱,再到10元一斤的“天价”,大蒜价格为何一路疯涨?

  对此,金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子祥介绍,由于2007年、2008年大蒜产量大,库存多,2008年赶上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受阻,大蒜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导致蒜价暴跌至4分钱一斤的“冰点”。2009年,国际经济复苏,出口量增加,加上大蒜产量减少,大蒜价格才逐步回升。

  “由于2010年天气持续低温,大蒜大幅减产也是涨价原因之一。”金乡县商务局局长唐建中说。

  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经理杨桂华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近两年的大蒜涨价,主要原因确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做小动作”。

  采访中,金乡县官方和蒜商都否认有“囤积居奇”现象,但本刊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近两年,蒜商对蒜源的控制力度正逐步加大。

  蒜商通过向蒜农“包地”,摆脱了对蒜贩的依赖,直接控制了蒜源,进而掌握了大蒜的定价权。

  在金乡县周边,“包地”现象越来越多,行情也一路看涨,从最初的每亩3000元涨到后来的4500元。

  一位蒜商告诉本刊记者,在金乡,虽然“包地”的总量不到种植面积的10%,但由于都是大的蒜商,动辄“包地”上千亩,对蒜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去年他们就赚了不少钱。”

  此外,在金乡蒜商看来,“电子大蒜”也对蒜价异常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为了做多,不惜赔钱放货,拉高现货价格。”

  据了解,山东龙鼎电子交易市场因为大蒜交割价格太高,远超现实,最后崩盘,使得很多参与炒作的蒜商血本无归。随后,该电子盘受到当地政府的查处。

  对于是否有“游资”参与炒作的说法,金乡县商务局局长唐建中表示“目前没有发现”。

  不过,坊间还是有“游资炒作”的传闻频繁出现,而金乡“四大蒜王”之一朱熹刚的“被抓”,更是让炒蒜魅影如现眼前。

  6月1日下午,朱熹刚在金乡被警方从家中带走,随后,警方拿着朱熹刚的照片到金乡的冷库、村庄找人辨认,调查其是否参与炒作大蒜。

  现年40多岁的朱熹刚是山东单县人,90年代至今,因经营大蒜业绩骄人而跻身金乡“四大蒜王”。此前,坊间盛传朱熹刚炒作大蒜,他在市场公开高价购买大蒜,拉高蒜价,同时大量抛售,“他这边买了100吨,那边卖了2000多吨,大赚了一笔。”

  对此,“又被放了”的朱熹刚承认自己被警方带走“配合调查问题”,但否认“炒蒜”,他说,当时自己“一头蒜都没买过”,并且他总共存了1100吨大蒜,5月20日开库的时候发现有400吨变质了,从3元多卖到1元多,成本2元多,赔了不少钱,“怎么可能卖了2000吨?”

  不过,知情人透露,朱熹刚的问题并未最终定论,他目前仍被限制离开金乡。

  “大起大落”亟待纠正

  从2008年的4分钱一斤,到2010年的10元一斤,大蒜价格的“大起大落”着实令人震惊。

  不过,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有限公司经理杨桂华告诉本刊记者,大蒜价格的“异常波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以前没有这么大的幅度。

  杨桂华介绍,纵观近年来的行情数据,2005年、2006年大蒜价格高涨,2007年、2008年蒜价又暴跌,2009年至今,蒜价再次飞涨。

  “这样的暴跌暴涨极不正常。”杨桂华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蒜农根据蒜价盲目调整种植面积,导致来年大蒜供量大幅波动,“势必造成蒜价的异常波动”。

  5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整顿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其中明确指出,“对交易价格严重偏离现货市场、没有现货资源依托、交易规模过小、投机性严重,以及存在市场主办方入市操纵价格、挪用保证金等行为的,坚决予以取缔。”

  采访期间,金乡县官方和当地蒜商都承认目前蒜价暴涨的“不正常”,但作为蒜价暴涨的受益者,他们对“囤积、游资”等问题却极力回避。

  杨桂华建议,国家应该对大蒜种植进行调控,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蒜农理性种植,避免造成供量剧烈震荡。与此同时,蒜商也要加强自律,合法经营,避免囤积、炒作,否则,“受伤的还是蒜商自己。”

 绿豆价格“异动”背后的算计

  “价格涨得再高,但农民手里都没有了,该卖的早卖了”

  《望东方周刊》记者王立三 | 吉林洮南、长春报道

  种绿豆还是红豆?

  李洪山作为“中国绿豆之乡”──洮南市的农民,他每年都种豆。是种绿豆还是红豆?往年让他纠结的问题在今年彻底没有了悬念,绿豆价格一路走高,他下定决心,拿出30亩地种绿豆。

  至于哪种豆能赚钱,他觉得完全是靠运气,他认为种豆和打牌差不多,“不知道哪张牌能和。”

  新豆子三块多就卖了

  “全国绿豆看东北,东北绿豆看洮南。洮南没豆,全国基本上就没多少了。”洮南杂粮杂豆市场的绿豆经销商张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洮南市地处吉林省西部,临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经多年发展,这里逐渐形成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交易市场。洮南经济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统计资料显示,经过洮南杂粮杂豆市场集散的绿豆每年约有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高峰时经由洮南市场的绿豆交易量达55万吨,交易额也突破18亿元。

  在绿豆之乡,农民不会置身“绿豆”之外。全市曾经连续四年,绿豆播种面积在70万亩以上,占到全市耕地面积的1/3,那时几乎家家种绿豆。“绿豆不需要太好的土地,太好的土地会只长枝叶,不结荚。”村民李洪山告诉本刊记者。

  往前追溯两年,2008年风调雨顺,洮南及其周边的绿豆获得丰收。新上市的绿豆价格却跌至低谷,每斤售价只有1.6~1.8元。

  “谷贱伤农”再一次上演,2009年春天,观望的农民在种玉米还是种绿豆之间徘徊不决。洮南市农业局党委书记于洪军告诉本刊记者,春天下了一场雨,当时适合玉米播种,很多农民因为前一年丰产不丰收而弃种绿豆的土地,转种玉米。这直接导致了洮南地区绿豆面积大大减少。

  接下来的打击更为严重,六七月份,正在开花结荚的绿豆苗又遭遇了少有的干旱。在2009年新鲜绿豆上市之前,白城市绿豆产业协会就已经预测到绿豆价格肯定会涨,但“谁也想不到涨得这么猛”。

  去年种了10亩绿豆的安定镇张家店村农民李洪山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干旱,原来亩产近200斤的好地块,大幅减产。有的不浇灌的地块,亩产只有60~70斤。”

  “国庆前后,新绿豆会下来。一些‘小贩子’会开着车到各村屯收购,然后每斤加价3~5分钱送给我们,这也是一种生意。”经销商张兰告诉本刊记者。

  从简单的供求上,种豆的农民也预期到绿豆价格看好。“谁都知道可能涨,但谁也不知道能涨多少。”大多数农民和李洪山一样,窥不到“好价钱”的底线,“新豆子下来就三块多就卖了,当时那个价就挺乐,等钱还贷款,留不住。” 看着自己种出的豆子已经疯长到七八块钱,憨实的李洪山略显无奈,“价格涨得再高,但农民手里都没有了,该卖的早卖了。”

  绿豆价格过山车

  没有卖到最高价钱的豆农们,把希望放到了下一年。《瞭望东方周刊》调查了解到,受到绿豆高价的刺激,2010年洮南地区绿豆种植由历年的平均60万亩左右,扩大到100万亩以上。

  洮南杂粮杂豆批发市场粮商孙国民盘点了一下绿豆的进货价格,他说绿豆价格坐上了过山车:从2008年新豆子上市时2元左右,到2009年新豆下来,市场收购价是3.2~3.3/斤,过完年还曾经掉价,然后三、四月份忽然就涨起来了。五月中旬的时候,涨到 8~9元了。最高时达到9.5元,接着就是掉价到7块多,现在没有货源了。

  他说,“价格高是正常的,货源特别少。”他拿自己的经销部举例说,其他年份从春节到现在,走个七八千吨是正常的。但今年一共发出十几车货,也就600~700吨,洮南市场经营绿豆的就100家左右,都差不多,每家库存也就几十吨。现在有一家存上千吨的,那是出口日本,有订单的。

  开着农用车下乡收粮的王立民告诉本刊记者:“周边都没有货,一点豆子都没有,去年可空了,存货都卖没了,去年新货都没有,都是陈货。我们收的大部分是陈货。”

  豆农和经销商手中存有的绿豆日益稀少,洮南集散地的绿豆一部分走内销,一部分走出口,出口增大加剧了国内供应的紧张局面。2009年9月份,出口日本新豆子价格为1400美元/吨 ,后增至2800美元/吨。“好豆都让日本人吃了。”一位经销商感叹说,“去年整个国际市场绿豆货源短缺,印度和巴基斯坦需求量也很大,印度缺口在100万吨以上,占年销售量的2/3。”

  绿豆价格一路高歌猛涨,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派出的工作组到吉林省白城地区调研。接近调研组的人士称,“调研组此行目的是了解绿豆市场行情,座谈分析价格上涨的原因,调查有无游资炒作等问题。”

  上述人士称,“现在基本都没有货了,炒都炒不起来了。”调研组在洮南没有发现大户囤积行为。我们看到有一家经销商,大约有几百吨,有合同订单,是逐月供应出口的。

  8.5元进的现砸手里了

  绿豆价格为何“高烧”?可以确定的因素是减产导致的供求关系变化。

  究竟这次绿豆价格“高烧”是否有游资参与其中,游资是如何绑架绿豆?最后都变成“洮南人炒绿豆赚千万”的华丽故事。

  绿豆“虚火”,引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和工商总局关注。

  5月底,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

  国家发改委表示,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将会依法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万元以下罚款。屡查屡犯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在各部委对农产品涨价的密集调研中,绿豆价格开始回落。

  洮南杂粮杂豆市场的粮商徐勇告诉本刊记者:“绿豆价格高,用绿豆作原料的下游产业用完库存后很多都停了,加工绿豆糕、绿豆粉和绿豆冰棒的,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他认为市场供求变化让绿豆高烧渐退。

  6月3日,绿豆经销商张兰坐在自家的收购部里,挨个给广州的客商打电话,问他们要不要绿豆,得到的回答是,先观望一下,过几天再说。

  “我8.5元一斤进来的12吨绿豆,现在砸手里了。”张兰很无奈。6月8日,她通过电话告诉本刊记者:“洮南绿豆粮商手中还有4000吨左右的库存,现在价格在5块钱左右,有行无市,几乎没有成交量。”

  绿豆究竟多少钱一斤才算正常?

  吉林省物价局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绿豆5块钱左右波动是比较合理的,年景好的时候亩产200斤,才1000块钱产值。种植玉米一亩会达到1400元,绿豆没法比。种绿豆是靠天吃饭,不会种到特别好的土地上,得就得了。”

  绿豆涨价后遗症

  做了多年绿豆生意的张兰用两个“百年不遇”形容这次绿豆价格异常波动:第一个百年不遇是价格涨到这么高;第二个百年不遇是在大夏天,东北产地青黄不接的时候绿豆跌价这么多。

  按照往年常理,南方的天气炎热之时,正应该是绿豆生意的旺季。她几乎忘记了还压在手中的12吨高价绿豆,爽快地告诉本刊记者:“别听张悟本瞎忽悠,绿豆就是个解暑降温,多点少点都行。”

  异常的价格波动让她和市场上所有的商户一样,开始忌惮每一笔和有关绿豆的交易。

  她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装一车(一般60吨)绿豆,一般能净赚三四千块钱。都是随来随走,一般不囤积,除非有出口订单。这么大的市场100多家就库存4000吨左右的绿豆,连以前的老客户都维持不住。”她抱怨,绿豆价格走高,税务部门告诉她“绿豆今年贵了,税收就高”,以前每年按季度收取一万左右费用,今年有点货就要钱。

  更让她担心的是“农民是种香不种臭”,熬过这段时间,等到“十一”的时候新豆子下来,会怎么样?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三井子镇党委书记刘利民告诉本刊记者,绿豆等杂粮国家是完全走市场,粗线条管理,一般都是种植户和粮商自己把握,没有储备,国家无法进行调控,只能通过政策影响。

  白城市商务局副局长、绿豆产业协会秘书长关怀告诉本刊记者:“绿豆价格上涨对老百姓生活冲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它不属于生活必需品,老百姓一周能吃几回豆?不要人为地把它搞恐高了,减产和出口扩大,把价格抬上来很正常,自然经济杠杆调节,配合国家政策,价格就会回落。”


“炒作的因素只占两到三成”

   ––––访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

  不正常的价格上涨,它的利益分配是畸形的,大部分的利益被中间环节的炒作方给拿走了

  《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王晓 | 北京报道

  每次蔬菜价格波动的时候,也是戴中久最为繁忙的时候。作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已经多次前往山东、河南等蔬菜产地调研,他频频亮相于各大媒体,呼吁政府部门警惕大蒜价格“疯涨”,把对于农产品的宏观调控真正落实到位。

  6月8日上午,戴中久就时下部分农产品涨价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七八月菜价将平稳

  《瞭望东方周刊》:当前,蔬菜价格的整体态势如何?

  戴中久:近期,蔬菜整体价格是稳中回落的态势。这主要是随着季节的变化,“露地菜”开始上市了。所谓“露地菜”是相对于“大棚菜”而言的,冬季北方主要是依靠大棚种植,数量有限,成本也很高。进入5月份以后,“露地菜”生长起来,开始上市了,这必然使得菜价要开始回落。

  根据我们对全国48种蔬菜价格的追踪结果,截止到6月1号,全国蔬菜整体价格比5月份回落了12.8%,但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8%。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个月前5月1号的统计菜价上涨了18%有余,因此5月份蔬菜价格回落是明显的,只是相对于去年同期依然是上涨的。

  我预计,接下来的七八月份,除非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全国菜价也将是平稳的。

  《瞭望东方周刊》:但老百姓依然感觉吃不起菜。

  戴中久:有些老百姓有个说法:3块钱一斤的菜已经很少了。但这有个概念,3块钱的菜价是相对于过去3毛钱2毛钱一斤的菜价而言的。要记住,我们的菜价长期以来都是偏低的,因此必然有一个正常上涨的趋势。

  当然,像近期大蒜价格几十倍、上百倍的上涨是不正常的。我要说的是,由于蔬菜价格长期偏低,加上国家扶持三农,蔬菜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必然趋势,也就是说必然通过价格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瞭望东方周刊》:通过价格来实现农民的价值?

  戴中久:对。一瓶矿泉水都两块钱,没有人说它贵,但一斤菜就几毛钱,你想想为了这一斤菜农民要付出多少艰辛?所以,我说今年菜价上涨的根源是长期菜价偏低造成的。当然,具体分析,还有西南地区干旱、北方倒春寒等异常天气的影响,以及农药、石油等生产和流通成本的提高。

  要区分囤积和正常收储

  《瞭望东方周刊》:在近期的大蒜价格上涨中,炒作占到了怎样的比重?

  戴中久:举个例子,按照正常的生产程序5月份收蒜薹,6月初开始收大蒜。但我去河南祁县调研时发现,早在5月份好多地方整个大蒜一片一片地都被人买断了,然后又层层转手,大蒜还在土壤里就已经被买走了。这就不是正常的流通,而是炒作了。这也是造成大蒜价格暴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根本原因还在于供求,这占到了七八成;至于炒作,两到三成。

  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强调打击囤积居奇,如果是恶意炒作,打击是应该的。但要注意,大蒜是“季节生产、全年消费”,蒜农根据市场行情选择收储或是售出,这不应该被视为囤积居奇。所以,我认为这个度应该把握好,我们也已经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建议,要把“囤积居奇”和正常的收储区分开来,否则反过来也会伤害农民的积极性。

  《瞭望东方周刊》:农户在此次价格上涨中是否得利的?

  戴中久:在正常的价格上涨中,应该说它的利益分配是均等的;不正常的价格上涨,它的利益分配是畸形的,“两头受损,中间得利”,大部分的利益被中间环节的炒作方给拿走了。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人担心,大蒜、绿豆价格的上涨会传染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戴中久:这个是有可能的。如果不对大蒜的疯涨及时采取措施,很有可能波及其他农产品。最近,山西的马铃薯价格就出现了波动,一度上涨了5倍,目前有所回落,但这依然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先出现失衡才导致炒作

  《瞭望东方周刊》:农民因为信息的滞后,往往习惯于“追高”。此轮价格波动会不会造成明年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的异常?

  戴中久:今年因为价格疯涨,可能导致明年大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这就可能导致价格大幅度的下降。这也给政府部门提出了更多的考验,需要及时加强对农户的引导。

  我们的建议是,一要加强信息的传递,二是建立起国家主要蔬菜产品的收储制度,从而避免蔬菜价格的大起大落。

  《瞭望东方周刊》:一个突出现象是,这些年总是会出现蔬菜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戴中久:这么多年了历届政府都想解决这一问题,但依然有待改善。主要还是信息不及时、引导不到位、宏观调控没有真正落实。当前,很主要的一点依然是要注重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对农民的指导性。这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需要发挥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也就是说关键还是要加强信息的对称性。

  戴中久:在我们国家农村千家万户都种菜,总量多少谁也说不清楚。这也就说明需要继续提供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至于防止炒作、防止游资进入,那都是因为供求出现缺口了。并不是炒作把供求搞乱了,而是供求先出现问题才吸引了游资的进入。■

  涨价背后的“通胀预期”

  “当时觉得大蒜不是生活必需品,炒得高一些对生活影响也不大”

  《望东方周刊》记者王晓 | 北京报道

  前后半年多的时间,绿豆的价格竟然翻了一番。

  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新上市时9元1公斤的绿豆,到今年5月份涨到了20元1公斤。

  事实上,我国部分食品价格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了轮番涨价。

  据国家发改委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先是大米(特别是粳米)和蔬菜价格上涨;之后是部分中药材价格暴涨,到今年四月底五月初,轮到大蒜和绿豆。

  “轮番涨价的势头,目前还没有得到遏制,到了农产品淡季,一旦气候不利,有可能继续上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讲得委婉一点,在农产品轮番上涨,货币发行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所反映的通货膨胀迹象越来越明显。”

  “主要是游资炒作”

  5月22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部分农产品涨价是由天气原因造成的,农副产品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

  随后的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将出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行为。

  到了5月28日,农业部官员又称,游资炒作不是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对于三方不一的说法,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高级经济师徐连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部委的说法各有道理,“但因为他们情况没说清楚,导致大家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太一样。”

  徐连仲表示,早在今年年初,他们就预测到了大蒜的涨价,但涨得有些过了。

  徐连仲还透露,今年四五月份,发改委陆续派出了十几个小组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农产品产地进行调研。“往年4月份,蔬菜价格应该是回落的,但是今年4月份反而涨上去了。像大蒜、绿豆这类农产品,减产是一个方面,我觉得更主要的是游资炒作。”

  此前,有业内人士提出,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投放了大量货币,我国去年银行贷款投放了9万多亿元。资金流动性充裕后要寻找出路,大量资金被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吸收。而2010年以来,由于楼市降温、股市低迷,因此大量资金退出股市和楼市,开始选择新的目标。

  徐连仲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游资得有个去向,炒房、炒股不行,就要寻找新的机会。之所以选择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一是因为这几类产品容易储存,二是产量少,地域性比较强。”

  “在我们最初从价格监测点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徐连仲称,“而且当时觉得大蒜不是生活必需品,炒得高一些对生活影响也不大。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在大蒜本身,今天炒这个,明天炒那个,到炒粮食的时候影响就大了。”

  李国祥也认为,炒家之所以能够炒起来,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比如炒绿豆的,他拼命夸大绿豆价值,或者说是减产,但具体绿豆价值有多大,减产有多少,消费者并不知情。”

  媒体渲染增加通胀预期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食品涨价,使得有关通胀的议论不绝于耳。

  徐连仲用“外强中干”形容通胀压力。他分析后指出,这样上涨的态势不会持续太久,“菜价已经明显往下走了,大蒜的价格应该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些年粮食连续五六年丰收,粮食的库存储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供给可以支撑好几年。如果不出现大的灾难的话,通胀是没有可能的。”

  5月份的CPI指数显示,部分食品价格在4月份环比下降0.1%以后,5月份再次下降0.5%,其中,鲜菜价格更是环比大幅下降了9.8%。

  徐连仲认为,如果不出现意外,2010年的CPI不会超过3%。“这就意味着粮食价格的涨幅在5%〜10%,是比较温和的,也是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

  西南证券分析师王剑辉则预计,今年的CPI涨幅最多在3.2%左右。“这个涨幅应该是比较温和的。目前,部分食品价格已经涨了,并且已经完成了这个上涨,再涨就会突破人们的购买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不具备上涨动力的。”

  “之前媒体的导向也存在问题。”徐连仲认为,媒体越是渲染物价上涨,越容易增加人们的通胀预期,而这,正是炒家们所希望的。

  “目前来看,人们的通胀预期已经形成了。”李国祥指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家通过什么手段进行调控。

  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立即开展农产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标本兼治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要严厉打击投机炒作。一方面,要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另一方面,发改委已经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进行调研,拟从支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等入手,研究稳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

  李国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想要遏制这种势头,必须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投放量不能太多,否则轮番涨价,市场就会有波动。”

  “这样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会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农产品的配置都会有影响,国家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期货市场,也要加强监管,哪些资本能进入,哪些资本不能进入,要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李国祥认为,而从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在农业资源日渐减少的情况下,要想把农业保持住,必须靠科技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 00:12:01
有关系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 08:59:36
绿豆涨价幕后黑手被揪出 带头涨价企业被罚百万

http://news.sohu.com/20100702/n273226024.shtml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7月02日04:04


 带头串通涨价企业被处最高罚款100万 3家协办企业罚30万~50万 109家经销企业被提醒告诫



  据新华社电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昨日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被价格主管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司司长许昆林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被主管部门按照法定最高处罚额度处以最高100万元罚款,协办会议的3家企业被罚款30万~50万元不等,参加会议并相互串通的其他109家绿豆经销企业也被提醒告诫。

  他说,去年10月17日,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召集16个省区市109家绿豆经销企业在吉林洮南市召开“第一届全国绿豆市场产销行情研讨会”。会后,该公司将会议纪要及其撰写的《2009年产区绿豆种植情况调研报告》印发与会企业,宣称“2009年绿豆主产区产量同比下降64.05%”,与《中国粮食年鉴》中国内绿豆产量下降14.9%的统计数据相差悬殊。

  许昆林说,吉林省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绿豆的主要生产地和集散地,与会的绿豆经销企业遍布国内绿豆主产、主销区,其中许多是当地绿豆经销大户。这些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绿豆大幅减产等涨价信息,统一价格上涨共识,对全国绿豆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违反了《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有关规定。

  对于100万元罚款,许昆林说,被查处企业认为罚得太多,我们认为罚得太少。目前,发改委正加紧构建价格异常波动快速反应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处罚力度,预防农产品价格被恶意哄抬等问题的发生。

  囤积居奇炒大蒜被罚10万

  此外,山东省物价局查处了某大蒜经销商囤积居奇囤积大蒜,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定最高处罚额度处以最高10万元罚款。

  河南省中牟县发展改革委查处了当地冷藏保鲜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大蒜冷藏收费标准行为,处以8万元罚款。

  涨幅较大农产品价格快速回落

  按照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有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农产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农产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近期,绿豆、大蒜等前期涨幅较大品种价格快速回落,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目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绿豆、大蒜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3.5元和9.2元,比前期最高点下跌30.8%和12.3%。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郭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6 18:22:21
扯淡,这些根本体制上的问题
仅仅针对表面现象说,根本触及不到实质

怎么不讲讲中国的现有投资渠道?怎么不讲讲现有企业经营环境?怎么不讲讲中国政府要求保证发展的情况下对中国企业的涸泽而渔?怎么不讲讲中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

由房价谈菜价,无非转移了一个目标而已,根本没有意义
说不定明天又换标题,从菜价到其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6 18:25:53
不让我发表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7 21:24:13
发改委首次公布录音揭绿豆价格暴涨背后黑手
发改委首次公布录音揭绿豆价格暴涨背后黑手

http://news.163.com/10/0717/17/6BQGSJQ4000146BD.html

2010-07-17 17:4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了一段录音显示,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会上,一个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参加会议的代表不要卖出绿豆,要卖也要少卖。




中新网7月17日电 据央视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了一段录音,从录音可以看出,前段时间绿豆价格暴涨同一些企业和个人,散布绿豆涨价信息、串通涨价等行为不无关系。



发改委提供的这份录音显示,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会上,一个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参加会议的代表不要卖出绿豆,要卖也要少卖。

国家发改委价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检查发现,2009年10月17日,吉利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吉利某酒店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绿豆产销行情研讨会,并且在会后向部分与会企业印发了会议纪要和绿豆产销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中称,2009年绿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同比下降29.03%,单产同比下降49.34%,据此推断绿豆主产区的产量同比下降64.05%,而这与《中国粮食年鉴》中国绿豆产量下降14.9%的统计数据相差悬殊。

从录音中不时还可以听到,“绿豆产量会出现明显减少”,“价格上涨已成必然”、“会议有益于经营者对未来市场预期达成共识”等言辞。

这次会议之后,参加会议的经销企业,纷纷入市收购绿豆。而其销售价格则不断暴涨。


国家发改委价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玉米批发市场等企业相互串通,散布涨价信息,操纵市场价格,在客观上起到了对全国绿豆市场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闻回顾:发改委:吉林企业串通操纵绿豆价格被罚100万
发改委等部门1日宣布: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罚款100万元。



发改委处罚吉林绿豆涨价"黑手" 3家企业喊冤
7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宣布,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联合其他企业相互串通,操纵绿豆市场价格,被处以法定最高处罚额100万元。该公司一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挺冤的。”另外一家公司则表示将申诉。



吉林绿豆价格再涨1.8元 距发改委重罚仅过3天
吉林绿豆价格在一度下跌之后,再度涨价,3天内涨价超过1.8元,业内人士预计将直逼每斤8元。国家针对一系列农产品的调控措施,并没有影响到这里的经销商,此次涨价距国家相关部门宣布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等罚款的通报仅有3天时间。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8 11:08:39
百家绿豆企业串通涨价受重罚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7-18




星岛环球网消息:今年以来,大蒜、绿豆等“菜篮子”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各界此前也一直众说纷纭。昨天,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份录音显示,今年上半年绿豆价格暴涨同一些企业和个人散布绿豆涨价信息、串通涨价等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百家企业串通涨价

  北京晨报报道:2009年10月17日,在我国绿豆主产区的吉林省洮南市,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109家绿豆经销企业在吉林省某酒店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绿豆市场产销行情研讨会”。

  而这场百家绿豆经销企业的研讨会,却演变成为一场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的密谋会。昨天,央视公布的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这份录音显示,一个代表在会上呼吁参加会议的代表不要卖出绿豆,要卖也要少卖。

  记者从录音中不时还可以听到,“绿豆产量会出现明显减少”,“价格上涨已成必然”,“会议有益于经营者对未来市场预期达成共识”等言辞。

  发布产量锐减报告

  国家发改委价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检查发现,“第一届绿豆产销行情研讨会”在会后向部分与会企业印发了会议纪要和绿豆产销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中称,2009年绿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同比下降29.03%,单产同比下降49.34%,据此推断绿豆主产区的产量同比下降64.05%,而这与《中国粮食年鉴》中绿豆产量下降14.9%的统计数据相差悬殊。

  当事企业被罚百万

  国家发改委表示,吉林省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绿豆的主要生产地和集散地,与会的绿豆经销企业遍布国内绿豆主产、主销区,其中许多是当地绿豆经销大户。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相互串通,捏造散布绿豆大幅减产等涨价信息,统一价格上涨共识,对全国绿豆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查清事实后,价格主管部门对市场主办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按照法定最高处罚额度处以100万元罚款;对协办企业处以50万元罚款;对参加会议并相互串通的其他109家绿豆经销企业,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予以告诫。

  绿豆价格大幅回落

  由于产量下降、市场炒作增加等因素影响,北京绿豆、大蒜等价格也一度出现大幅飙升,国家加强监管、打击炒作后,目前已有所回落。

  北京绿豆批发价格此前一直维持在每公斤10.7元,受到影响,今年4月22日,北京绿豆批发价开始突然跳涨至每公斤14.8元,在随后短短10天内经过惊人三连跳之后,北京绿豆批发价格涨至每公斤20元。

  近期,绿豆、大蒜等前期涨幅较大品种价格快速回落,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

  哄抬物价处罚将翻倍

  在开出罚单后,国家发改委在网站正式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加大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散布涨价信息造成市场价格异动的行为,罚款最高达200万元,而此前对于类似行为的罚款最高为100万元;此外,还增加了对个人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行为作出处罚规定,最高罚款10万元。

www.stnn.cc
来源: 北京晨报    编辑:董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 10:38:08
投资者自揭姜蒜暴利链 千万级别只是小炒家
投资者自揭姜蒜暴利链 千万级别只是小炒家

http://finance.stnn.cc/Macroecon ... 100802_1385877.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8-02






  山东金乡被业内戏称为“大蒜华尔街”,近千辆满载着大蒜的三轮车在等待交易。现在生姜也卷入涨价潮中。





  星岛环球网消息:“没见到姜,也没见到仓库,但我名下的姜可能这一辈子都吃不完了。”今年初,在上海打拼的高级白领张华(化名)拿着近300万元的资金跟着朋友投身到了炒姜的队伍,成为一名“资金炒家”。



  半年多过去了,他手上的姜已经从买入时的每公斤4元涨到了每公斤9元,张华自言雄心不大,“到了3倍就抛”。而这些“盈利”都将依靠一纸买卖合同和一个炒家的圈子来实现。




“稳赚不赔”

买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姜囤着

  据《东方早报》报道,马克思说:“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对于2009年的大蒜炒家来说,100%的利润还是太少了。“我的一个朋友,去年拿了几百万元去炒蒜,几个月盈利将近10倍,拿了几千万出来。”这种疯狂的利润和赚钱的速度让张华怦然心动。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华学语言出身,从事过传媒、投资等多个行业,目前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我以前做的事情和农产品一点关系都没有。”张华说,其实现在除了大宗的蒜价和姜价之外,他对其他有关蔬菜的情况也一无所知。“纯粹是为了盈利,朋友赚钱的例子摆在面前,今年我就跟着一起做了。”


  “老百姓买股票、买基金,为的是什么?赚钱呗!”张华没有把自己炒姜的事情告诉父母,他说老人家都70来岁了,要是跟他们说自己买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姜放在仓库里,不知道老人会有多担心。而他在买姜前也仔细思考过这笔生意的“投资价值”,“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风险,是稳赚不赔。”



  张华参与炒姜的模式很简单,去年炒蒜赚了钱的朋友是“带头大哥”,他在今年初又继续投资炒蒜和姜,张华和他沟通过后认为炒蒜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所以张华没有炒蒜,而是选择了炒姜。“带头大哥”用去年的利润投资了1000多万囤积了数千吨的姜,张华先是出资100万元从朋友手中接手了一部分姜,后来他继续看好,又增持了一部分。“我朋友建仓建得早,我从他手里拿姜的价格已经让他有了一部分利润。”




“高点出货”

越来越像一个小的私募基金

  “目前很顺利,又有新的合伙人加入了,我们越来越像一个小的私募基金。”张华参与的炒姜事业在另一位朋友后变得越来越红火,他从“带头大哥”手上接了一部分的货,后来的合伙人又以略低于当时市场价格的价位,从他和“带头大哥”的手上接了一部分的姜。“这样我们大家都有利可图。”




  “带头大哥”去年盈利的故事在他的朋友圈里堪称是一个传奇,但这个模式看上去却非常简单。“低买高卖,赚钱走人。”张华说,大蒜的保质期短,保存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放在冷库里保存,这也使得炒蒜的周期不是很长。而像“带头大哥”这种千万级别的投资者在炒蒜的浪潮中只是一个小水花,“我们绝对是小炒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的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大蒜年均产量70余万吨。如果按照新蒜上市时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整个金乡县的大蒜价值约7亿多元,要是按照昨天金乡大蒜最新市场价格每公斤10-11元计算,这些大蒜的价值已经高达70余亿元。张华说,去年“带头大哥”就是以每公斤1元多的价格入市,然后在高点出货,获利巨大。而金乡大蒜只是占全国市场的一部分,与涌入炒蒜的资金总量相比,千万级别的炒家确实只是“毛毛雨”。



  “一般的大炒家不会把货在自己的手上存太久。”大蒜一个炒价周期为3个月左右。在炒蒜的圈子里,真正的大炒家有的只赚20%或者30%就出手了,张华说不同的资金量决定了不同级别炒家的心态。像他们这样的小炒家中,有一部分人本来就是从事蔬菜进出口贸易或者自己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这类炒家往往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张华说,这些人能一点点消化掉手上的蒜,“不管是出口也好,还是在自己的渠道消化掉,都可以直接实现盈利。”






“击鼓传花”

不用去市场,下家自己会找来

  “击鼓传花?可以这么形容我们吧。”张华说自己算是纯粹的“资金炒家”,“带头大哥”有经验、有圈子,张华把资金交给他来打理。虽然张华投资了近300万元来炒姜,但他到现在也没有去过在东北的仓库,也没有看到过那近千吨属于他的姜,他有的只是一纸买卖合同。张华手上的姜成本价格是每公斤4元,这半年的时间里,他的姜已经涨到了每公斤9元,而他预计的出手价位是每公斤12元,“当时我们商量好,不出大的意外,到了3倍就抛出。”





  “带头大哥”负责买入和卖出以及日常的管理,张华称,这些炒家之间有自己的圈子,不用到市场上去,自然会有下家或者有出口商找到来拿货。“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商品交易,合法地赚钱。”





  所谓的“击鼓传花”就是博弈,是炒家根据市场来判断商品的价格,“很有做期货的感觉。”张华认为蒜和姜都是老百姓日常会消费的商品,大宗的蒜姜交易距离日常生活很远,但最终的交易价格实际上还是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炒家不断地转手,价格也就随之走高,但其实不管蒜和姜的价格是多少,对于批发商来说,他们只是在批发价格上加上一定的利润再批发给零售商,而零售商再加上零售的利润形成最终零售价格。“各个角色分工不一样,他们基本利润率是固定的。”就在昨天,上海市内的菜场里生姜的零售价格已经是每公斤15元左右了。
www.stnn.cc


来源: 东方早报    编辑:陈银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