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在经济生活中,也就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生活中,最郁闷的一般就是两件事.
一件是:拼命挣了好多钱,结果还没花完呢,人却先走了,虽说给家人留下了财富,但对于他自己的人生而言,应该是得不偿失了.要知道,为了能出人头地,发财致富,如果不是有遗产可继承,自己打拼的.该是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换来的.结果,没有福气享受.你说这事要是遇上了,谁会不郁郁而终呢?
另一件则正好相反: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健康.可就是美中不足,人活得好好的,钱花完了.整日里为伙食发愁.手里没钱,干什么都不得劲,这样一来,活着就不是享福,而是受罪了.尤其是再来个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老了还又穷又病,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要是遇上这种情况,估计他宁可选择前一中郁闷了吧
因此,看是两个结果,其实也昭示着人们理财的人生布局,尤其是对自己一生的规划,尤其是养老的规划.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多做点准备,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啊.但同样也要注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否则,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拼了老命去挣钱.要么就是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年老的时候拿钱保命.要么就更惨,如第一种情况一样,真的是拿命换了钱,你说郁闷不郁闷?
为了避免第一种郁闷.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动动脑子,在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特别好,疾病什么的都不来找你,于是你好像挺寂寞,非得跟疾病较劲:找收入高的工作,一山望着那山高,全然不顾有的高工资是要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的.体力透支,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和休闲,一心就想变成有钱人.这样就是人们常说的:年轻的时候人去找病.当然,自然而然的就是下半句:年老的时候病来找人.
其实,身体健康一但失去是非常快的.我现在所在的公司,以前十几年都没出过什么大事,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以前的赔偿率只有40%左右,这两年大家也便和以前一样过,可是真是年纪大了不由人,工作压力过大和身体健康透支的问题便出来了,先是得到一个保险公司的年度报告:赔偿率已经达到了120%(就是我们交的钱还不够人家赔的,说明大家的小毛病越来越多了.今年要求提高保险费用,否则就不续保险了.)另外就是大毛病也出现了:一个白血病,一个是癌症….
再这么下去,估计我们当中的不少人就会是第一种郁闷的人了,钱是挣了,可就没命来享受了.因此,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的前提下,您再去追求挣更多的钱吧,否则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种郁闷的人现在还不会太多,因为大家可能都比较年轻,离老了还早着呢.而现在已经退休的人,因为是国家管着,我们出钱养着(我们交的养老金基本都孝敬上一代的老人了).但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基本按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路,吃喝玩乐,既透支金钱,也透支健康.每月的薪水都被潇洒的花个精光,也许还要借贷.在酒足饭饱,夜夜笙歌的潇洒中自称为月光一族.
这批人同样有一个问题:只顾眼前,不管将来.他们也许忘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从毕业出来到退休也就二三十年的时光.更别提现在人才市场上35岁就属于年龄偏大,找工作不易的老人了…,那么如果你不是说有一笔父母亲给的财产可以供你挥霍的话,你真正能积累资金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有了子女家庭以后,负担会变得很重,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保证家庭幸福的.更别提等你老了以后,由于现在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社会的到来,会让你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到时候,一个家庭要面临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估计是不现实的.况且您还由于过度潇洒选择了丁克.
那时候,如果你贫病交加,拖着又老又病的身体,看着空空如也的钱包,你曾经的月光生活还能给自己多少可怜的安慰和美好的回忆呢?
所以,在人生理财规划中,我们应该奉行中庸之道,为生活的质量计,为长远计.应当是既重消费,又重积累.在保障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去追求高的收入和丰厚的财富.使自己有一个火一样的青春年华,不要虚度岁月年华,不做处处节省的葛朗台.但也不能涸泽而渔,没有长远打算,这样只会痛快一时而到时候会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