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政策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是追溯调整法下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的难点问题,但对这一问题在相应的会计准则中却没有详细的解释。如何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怎样编制调整分录是正确把握此部分内容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变更前的会计政策与税法允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例如: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由于试行新会计准则,而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2006年初使用的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也采用后进先出法,该上市公司2006年赊销产品的收入为80万元,2006年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为零,本期购进商品若干批,其价值共计100万元,后进先出法下销售产品的成本为30万元,先进先出法下销售产品的成本为18万元,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率为25%。计提公积金的比例为1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
    分析过程如下:
    1.后进先出法下的会计处理及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1)利润总额=80-30=50
    (2)暂时性差异=0
    (3)应纳税所得=利润总额=50
    (4)应交所得税=50×25%=12.5
    (5)所得税费用=12.5
    (6)净利润=50-12.5=37.5
    (7)盈余公积=37.5×10%=3.75
    (8)未分配利润=37.5-3.75=33.75
    (9)会计处理:
    ①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
    贷:库存商品    30
    ③确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
    

    2.先进先出法下会计处理及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1)利润总额=80-18=62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发生)=12(3)应纳税所得额=62-12=50
    (4)应交所得税=50×25%=12.5
    (5)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12×25%=3
    (6)所得税费用=12.5+3=15.5
    (7)净利润=62-15.5=46.5
    (8)盈余公积=46.5×10%=4.65
    (9)未分配利润=46.5-4.65=41.85
    (10)会计处理:
    ①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贷:库存商品    18
    ③确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5.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3
    

    3.比较不同方法下的会计信息
    经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后进先出法比先进先出法多转成本12万元,多冲销库存商品12万元,少确认所得税费用3万元,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万元,两方法下应交的所得税相同,均为12.5万元。所以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应做如下调整:
    (1)账务调整
    ①借:库存商品(存货)    1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12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3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
    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12-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
    ④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9
    贷:盈余公积    0.9
    或四笔合为一笔:
    借:库存商品(存货)    12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
    盈余公积    0.9
    (2)报表调整
    

    经过上述调整,调整后资产负债表上年初数和调整后利润表中的上年数,均与2006年初该项业务初次发生时,就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先进先出法所提供的报表数据完全相同。
    
二、变更前的会计政策与税法允许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
    例题:仍以前题为例,假定税法规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其他内容不变。
    分析过程如下:
    1.后进先出法下的会计处理及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1)利润总额=80-30=50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12
    (3)应纳税所得额=50+12=62(4)应交所得税:62×25%=15.5
    (5)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12×25%=3
    (6)所得税费用:15.5-3=12.5
    (7)净利润=50-12.5=37.5
    (8)盈余公积=37.5×10%=3.75
    (9)未分配利润=37.5-3.75=33.75
    (10)会计处理:
    ①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
    贷:库存商品    30
    ③确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5
    

    2.先进先出法下会计处理及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1)利润总额=80-18=62
    (2)暂时性差异=0
    (3)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62
    (4)应交所得税=62×25%=15.5
    (5)所得税费用=15.5
    (6)净利润=62-15.5=46.5
    (7)盈余公积=46.5×10%=4.65
    (8)未分配利润=46.5-4.65=41.85
    (9)会计处理:
    ①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贷:库存商品    18
    ③确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5.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5
    

    3.比较不同方法下的会计信息
    经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后进先出法比先进先出法多转成本12万元,多冲销库存商品12万元,少确认所得税费用3万元,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万元,两方法下应交的所得税相同,均为15.5万元。所以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应做如下调整:
    (1)账务调整
    ①借:库存商品(存货)    1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12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3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
    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12-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
    ④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9(9×10%)
    贷:盈余公积    0.9
    或四笔合为一笔:
    借:库存商品(存货)    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
    盈余公积    0.9
    (2)报表调整:
    

    经过上述调整,调整后资产负债表上年初数和调整后利润表中的上年数,均与2006年初该项业务初次发生时,就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先进先出法所提供的报表数据完全相同。
    
三、变更前后的会计政策均与税法允许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
    例题:仍以上题为例,假定税法规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并已知加权平均法下销售商品的成本为20万元,其他内容不变。
    1.后进先出法下会计处理及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
    (1)利润总额=80-30=50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10
    (3)应纳税所得额:50+10=60
    (4)应交所得税=60×25%=15
    (5)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10×25%=2.5
    (6)所得税费用=15-2.5=12.5
    (7)净利润=50-12.5=37.5
    (8)盈余公积=37.5×10%:3.75
    (9)未分配利=37.5-3.75=33.75
    (10)会计处理:
    ①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
    贷:库存商品
    ③确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先进先出法下会计处理及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1)利润总额=80-18=62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发生)=2
    (3)应纳税所得额=62-2=60
    (4)应交所得税=60x25%=15
    (5)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2×25%=0.5
    (6)所得税费用=15+0.5=15.5
    (7)净利润=62-15.5=46.5
    (8)盈余公积=46.5x10%=4.65
    (9)未分配利润=46.5-4.65=41.85
    (10)会计处理:
    ①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80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
    贷:库存商品
    ③结转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5.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递延所得税负债    0.5 
    

    3.比较不同方法下的会计信息经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后进先出法比先进先出法多转成本12万元,多冲销库存商品12万元,少确认所得税费用3万元,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0.5万元,两方法下应交的所得税相等,均为15万元。所以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应做如下调整:
    (1)账务调整
    ①借:库存商品(存货)    1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12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3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0.5
    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12-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
    ④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9(9×10%)
    贷:盈余公积    0.9
    或四笔合为一笔:
    借:库存商品(存货)    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0.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
    盈余公积    0.9
    (2)报表调整:
    

    经过上述调整,调整后资产负债表上年初数和调整后利润表中的上年数与2006年初该项业务初次发生时,就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先进先出法所提供的报表数据完全相同。
作者:山西财经大学 温玉彪 来源:《财务与会计导刊》2010年第3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