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房地产市场和任何一个市场一样
讲求供给和需求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富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可是我们的人口基数大
这部分人构成了大城市房地产这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他们的需求弹性相对小
因为他们能支付的起而且当作一项投资对未来不断看涨
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增长现在还是开端
拿我所在的杭州地产市场来说
市区合意地段的房价居13000/平不下
因为他们售房的时候本来就没有期望能让大部分市民买的起
试想一下,像杭州这样的城市
如果能让工薪阶层很轻松的买的起房子
是不是全国人民都要向杭州迁徙
政府当然也扮演一些角色
比如开辟一些地块建经济适用房
那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不可能满足所有平民百姓的购房需求
还是那句话,如果把杭州现存人口的购房需求用经济适用房全部满足
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口来杭州呢
中国人的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倾其所有也要先解决这个问题
群体的消费或者说投资观念
让地产行情迟迟打不开涨停板
我认为杭州的地产市场行情不会低落下去
比如降到7000-8000/平
会有很多人进场抢筹或者说作为一项投资
这和证券市场的运行异曲同工
在关键的价位总是能得到支撑
然后反转向上
地产的收益还涉及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可以想见对于像颁布国九条这样的法令
削减政府税收的政策会那么容易就通过吗
这还不算政府和地产商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寻租关系
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合谋,利益集团的关系
最后说一下中国的城市化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
至少我这样认为
全国的人力资源涌向大城市
客观上造成了城市的“原住民”和外来人口的竞争
在这个竞争中
低收入没有房产的原住民会被外来有能力的人力资源
驱逐出这个城市
对于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
没有什么可以立足只有凭自己的能力
可以期待若干年以后能在这个城市站住并拥有一套房子
所以城市化的过程
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素质
50%的正确率给你就很高了。虽然我也想房价降下来,但房价的决定因素并不只是供给和需求那么简单啊。必定土地总量是有限的。纵观这几年的房价的涨势,完全不能用需求和供给来解释,投机以及房产在国人心中的特殊性更能解释房价的走势。
外资银行来中国,十年内对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能构成多大影响。
中国的银行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除个别地方外,房价降是不可能的,银行贷款只是开发商资金的一个来源;开发商拿土地要全部是自有资金,四证齐全后才能把土地抵押出去,空手套白狼最近几年是少了.
[国际歌说得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空军单单依靠等空,盼空是不够的,漫长的等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要加快买房的进度,就必须自己行动起来;必须从等空转变为做空。总而言之一句话,空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盼出来的,空是做出来的! QUOTE]
说得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1 10:22:03编辑过]
虽然我也想房价降下来!但现在或以后几年我觉得还是不太可能,因为人们心中有一个房价升值的预期!
目前,希望房价稳中有涨的集团有:
1、房地产商
2、已买房的(资产升值)
3、银行(若跌,则没人还贷)
4、政府(GDP业绩)
希望房价跌的只有没买房的~
所以,弱小的力量无法撼动高高的房价
听起来有点蛊惑人心哦。记得财经朗咸平有期节目现场对MBA学生做了简单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没有人会马上(2006年12月31日之后)讲钱转存外资银行,少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对于外资银行中国老百姓要经过一个认识并接受的过程,即使所谓的部分高端用户的资金流向会暂时影响中资银行的现金来源,但是本人认为“引狼入室”的意图旨在引入提高本土金融业的素质,所以从长期的竞争和发展结果考虑,这是必然的。
北京的房价也是有泡沫的,在下一次中国经济发生问题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虽然楼价太高,但我还是觉得会涨的.
尽管到2007年1月1号,中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资开放,但外资银行的业务拓展还得有个过渡期,几年之内不易解决,比如营业网点的增设、职员的招聘等;
我国银行短期内,也不会为了急于收回资金,而与开发商关系搞僵,将房地产泡沫捅破。
房地产泡沫也是与大家对经济的良好预期,以及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大量的智力型人才向大城市聚集,以及商业资本大量流入,带来对房地产的大量需求,成为房价高居不下的基石;并且,由于大城市房地产的高价位,使得一批中小城市也大搞房地产开发。
如果把外资银行看成1840年的英国炮舰
中资那就只好是可爱的晚清军队了
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