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604 3
2010-05-17
摘要:目前,虽然金融危机已经得到逐步缓解,但是中国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中国长期保持沉重的就业压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并在一定时期内将持续增加,中国现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7亿人,今后一段时间每年将以500万~1 000万人的速度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农村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初步预测,2010年末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2亿人,2030年将达到2.8亿~2.9亿人。由于农村人口庞大,农业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素质偏低,造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而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局面,对城市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开拓和完善城乡市场,扬长避短发展城乡联合,具有重要影响。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只有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比例,才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水平,进而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非农化水平的提高方面,而且更在于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农民的消费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经济,现代化意味着通过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增长和农业中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如果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过大的人口压力必然阻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只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充分转移,才能有真正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才能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如表1,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大省湖南省改革开放几个时期的实际生产总值、农民纯收入水平、农村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量,从表中几个数值的年度变化可以看出,农业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很明显的。在表1中,农村中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与生产总值、农民纯收入是成反比例的。说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比例越大,也即农村中农业劳动力比重越小,农民的纯收入就越多,而生产总值GDP也越大。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繁荣农村市场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均低于10%,而中国却高达80%。人口流动不但能降低中国务农劳动者的实际人数,还可较快地改变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组合,并有力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外出劳动力增加的收入,绝大部分带回家乡消费,带动了当地建材业和商业的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消费水平,增加了农村社会购买力,而且把部分收入用于发展农村经济,部分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家、实业家已经在“打工仔”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其中许多人致富后带着资金、项目、技术回家,促进了当地市场的繁荣,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表2是湖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情况,农民收入增加,反过来把收入投入农村,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繁荣农村市场。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客观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能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比较优势,把土地资源置换出来,发展用地较少,而耗费劳动力较多的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迫使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就业容量。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小流域治理、荒山绿化、平原绿化、农村交通建设等。引导农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1999年湖南大英县外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15.70%,而到2001年则上升到39.60%左右。据此次对该县河边镇的调查资料显示,转移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到2008年己上升到55.52%。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年总收入占其家庭年总收入的比重己达69.10%。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年平均收入为6 312元/人,比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务农平均年收入高1 241元/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当地己经形成了“早出早致富,迟出迟致富,不外出不富”的普遍意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减少了农业劳动力数量,相对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优化了农业产业的结构。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拓展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产业化经营是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为核心,注重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和流通,可以调整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副产品为原料办乡镇企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向这类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不仅能够缓解农业生产劳动力过剩的压力,而且能够降低乡村办工业的成本,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五、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除、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增无减的背景下,政府应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科学利用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剩余劳动力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姜作培,季建林.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2]王培根,龙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互动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6,(4).
  [3]邵明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师,2006,(5).
  [4]刘中芳,彭珍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作者:李玉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9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3 20:48:21
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4 13:50:50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23 16:02:20
农村的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扩大生产规模。将农田集中起来统一生产,向农村模式发展。二是:提高农产品的等级。改变传统的初级农产品出售的销售形式!而这两者必须相互相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