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8日 09:43 来源:重庆日报 【字体:↑大 ↓小】
张启华
在四川巴中沙溪镇有一座桥梁,1995年建成,1997年被鉴定为危桥,一直到现在,该桥就这么在镇区中心“危”了13年,死人无数。因为镇政府发了危桥通告,所以镇领导说因过桥而摔死者都是“自愿的”。(5月10日《中国青年报》)此言一出,引来无数质疑之声。
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乡镇,一座桥梁对广大百姓而言,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担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据报道,这座桥常年有1.7万人过桥。然而,这么重要的一座桥却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处于危险的境地,不管什么原因,为官一任(或是几任)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当媒体记者采访时,该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副主席杜福兴是这样说的:“有事故,那是老百姓自愿,自觉自愿要过的。如果政府围了护栏,允许群众大量通行,出了问题,我们担不起这个责任,不好交待。”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三春寒。百姓因过桥而受到伤害甚至丧命,绝对是一件极其不幸的事。而当地“父母官”却把之归罪于百姓的“自觉自愿”,并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确实让人心里冰凉冰凉的。
生命的珍贵谁都知道。每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从危桥上走过,是为了生活而到彼岸去劳作或从事其他活动,那是出于无奈而不得不过之,谁也不愿意因此就走上不归路。官员称那是百姓自愿的,无论是从道理上、还是道义上,都是一种极其可怕的言语,哪里还有一点“当官要为百姓谋福祉”的意思,就更谈不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了,让人感到是“事不关己”的冷酷无情。
一座桥“危”了13年,作为地方官员,就没有一点责任?也许有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因素,但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拖了这么多年而还在烂下去,说当地官员的不作为,恐怕是不为过的。再深究一下,这座建成两年就成为危桥的幕后有没有什么猫腻?也是值得关注的。要知道,这座桥可是当地百姓你一元、我十块地集资80万元建起来的,为何花百姓的钱却修成危桥的事,13年都没人来查一下,给百姓一个说法?上级部门是真的不知情或另有隐情?这也让公众百思不得其解。
这座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烂尾桥”实在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而官员冷漠的言语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就好比你家里遭了灾,已经很不幸了,可领导不仅没有安慰的举措或言语,反而说是你自找的,潜台词就是活该,那肯定会让你觉得犹如被当头泼了一瓢冷水。掌权者的冷酷,实在是比那冷冰冰的危桥更让人寒心,因为大伙儿的生死大事就这样被漠视,能不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