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47401 470
2010-05-18
这一年多的考研时光,我是这样走过来的…(一)

从对本专业失去兴趣,到决定跨专业考金融研究生,到艰苦复习,到初试成绩390,到最后复试失败,这一年多我是这样过来的...

     选择考研
从上大学之前我就不喜欢学工科专业,但是迫于家里面的压力,高考后选择了一个工科专业。虽然我所读的是一个很好就业的专业——通信工程,但是我确实没什么热情去学。到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已经差不多放弃了学好本专业的计划,开始寻求转变。我发现我自己比较喜欢文科的东西,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呵呵,从小就喜欢看这些书,经过比较,我觉得学金融既符合兴趣也能使以后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所以从这时有了跨考的想法。                 

   基础复习      
虽然决定了要跨考,但是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况且名校金融专业考研竞争之激烈我早有耳闻,同时本校的这个专业实力不强,所以之前都没选学校,只是提前复习,这样才能胜算大一点。大概09年过年之前就做了些往年的英语试卷,感觉还不错,于是自信增加不少。从那时一直到09年的五月份主要是基础性的复习。由于专业课都没学过所以提前看,另外就是数学英语越早开始越好的,所以就看看高数教材背背英语单词。复习的时候发现确实自己对经济学的知识很感兴趣,所以虽然没学过但是书看的很快而且并不觉得很难反倒是觉得很多地方都很有趣的。英语单词和高数书就明显没有这种快感了,高数书我基本是边看边对照参考书做课后习题,但是看了几章回过头来发现以前做过的居然还是不会,顿时遭到严重心理打击。英语也是,单词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收效甚微。

    后来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人以往的经验,还有就是听了考研班的免费公开讲座(考研班的免费讲座永远比交钱后的课讲的好),对复习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改变,效果好了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单词,我每天不强迫自己背多少,而是做了一个表,把所有单词分成四十个单元,每天熟读一个单元,然后回顾昨天,三天前,十天前,二十天前….的内容,这样循环往复,几遍下来,所有的单词基本都有印象了,虽然很多还背不下来,但是阅读的单词要求就达到了。
除了每天背单词外,当时英语还做阅读,有时候不想做阅读,也要看看英文杂志,很多阅读辅导书上选的文章超纲词太多,提问方式也不像真题,所以我买的基本阅读资料都半途而废,没有做完的,后来干脆直接读英文杂志。个人认为这时候主要是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英文背景知识的了解,做题能力先不着急培养,我感觉到暑假之前我阅读文章的速度和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已经有很大提高了。
数学复习我改成做题为主看书为辅了,这样做利弊都很明显,因为每天做题可以让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不会像看书那么枯燥,但是有很多概念和细节都不是掌握的那么仔细,而考研数学恰恰喜欢在这些地方做文章。好在强化阶段我在我们自己学校老师开的辅导班上对这些地方进行了弥补,要不然后面的问题肯定更多。

    到五月份的时候我已经比较倾向于报考参加金融联考的学校,但当时读过的专业课教材都是西方经济学的(几个版本都读过了,感觉基础已经不错),而联考要求的科目有五科,所以开始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和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经济金融学的知识逐步的丰满起来,自己也觉得确实收获不少(到复试时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底蕴是多么浅薄,要学好一个专业只读这么点书是远远不够的)。
基础复习阶段我有三个月时间(三月——五月)住在外面,这是因为之前一直睡眠不好,让我颇为苦恼,而且在寝室总是上网,有时候一玩就是一下午加以晚上,所以就找了个同班的研友搬到外面去住了。但是我住的地方确实不怎么样,晴天热的很,下雨天又会漏雨,有一天晚上还听到隔壁屋的夫妻在吵架,男人被女人骂的痛哭失声在加上经济条件有限,三个月后就没住了。感觉在外面住的话主要是图个安静的环境,那段时间我每天睡前都看书,起来就去自习,不像在寝室里,就算自己不玩游戏,也要跑去看别人玩,所以还是节约下来不少时间。建议如果考研的同学想出来住,且经济条件允许,最好住那种套间,比如教工宿舍,跟性格相近的研友相处,应该还是对考研有好处的。
这就是我在基础复习时期的大概情况,本专业的课能不上就不上,到09年五月份的时候我感觉英语的阅读水平和单词量已经大为提升,数学已经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专业课基础也已经打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18 22:38:41

这一年多的考研时光,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一年多的考研时光,我是这样走过来的...(二)

从对本专业失去兴趣,到决定跨考金融专业,到艰苦复习,到初试390,一直到最后复试失败,这一年,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强化复习
五月份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好像私事比较多,有些事搞得自己也比较累,而且本专业的很多课程要考试或者做实验,所以大概又半个月的时间几乎没复习。忙完了那一段,就开始进入复习的强化阶段了。

英语继续保持了基础学习阶段那种学习方法,看文章,背单词,但是增加了背新概念的环节,早上如果不下雨,就拿一本新概念四出来读,最开始是希望自己能背下一些文章,后来觉得自己记性着实太差,背书很浪费时间,所以就改成熟读。这样读了一两个月,效果就出来了,以前每次说要写英语作文时我都是挤牙膏一样,读了一段时间我就发现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套新概念里的句子或是句型。呵呵,果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数学的话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做李永乐(以下简称老李)的复习全书,常听有人争论老李的书和陈文登的书的优劣,我觉得对于一个基础不错或是以前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教材的人来说,差别不会很大的,实际上,我之所以选老李的书,和他的价钱相对较低有关系,嘿嘿。专业课的复习还是在不断的读教材,总的来说还是在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所以还是没觉得枯燥。

记得那段时间武汉天气很热,我的寝室里每天晚上都热的让人辗转反侧。当时我自习的地方在鉴一教学楼的顶楼,每到下午就酷热难受,有时候我出来上厕所时发现整层楼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复习,心中的情绪很复杂,想想心中的憧憬和现实的困难,就会有一种使命感来督促自己。有时候我这人会很奇怪,别人都在复习的时候我可能会偷懒,别人该休息了我反倒觉得该是努力的时候了,好像这样有一种万人皆睡我独醒的感觉。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七月份我们去外地实习,实习总共十天,但我还跑去找了些同学,又回了趟家。在外面的时候经历了好多事情,心情跌宕起伏,有些事可能一辈子都不忘,所以都不可能复习。总之当我从外地回到武汉,已是八月中旬,才慢慢静下心来,又开始复习。
这时候我发现好多以前没有复习的同学都已经开始复习了,知道大家都开始发力了。

回来首先是自己找来09年的考研数学试卷,规定三个小时做了一遍发现很多题还是不会,最多能打90多分,当时心里觉得有点沮丧,感觉都复习这么久了,还是个刚及格的水平。最后上了个数学辅导班,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办的,比外面都便宜,而且老师讲的很细致,把每条概念都讲的清清楚楚,感觉像是回到了大一的高数课堂。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所以半个月的课程下来,发现确实有所提高。上课之前我还没看完老李的复习全书,所以上完课了之后我还在看那个,直到一遍看完,又去做了遍660题,感觉大多数题目都能动笔了,即使不能得全分也能做个七八成,就又选了几张往年考研数三试卷来走,普遍能做到110——120左右,心里也就比较放心了。这并不是说上个辅导班有多大作用,而是辅导班解决了我之前复习中的一些问题,帮我把很多知识串起来了,而这些知识都是以前自己看书得来的。事实上,很多同学没有复习直接上辅导班都听不懂,更不要谈效果了。


这段时间复习数学的时间最多,专业课已经看完了一遍,但是有些课程比较难的,要反复看几遍,特别是我这种跨专业的没有老师讲解,全凭自己一点一点的理解,所以处于一个加深学习教材的阶段。分到英语的时间久更少了,每天最多看看单词和阅读,新概念没什么时间读。有不少研友暑期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上政治强化班,我觉得不太值得,因为暑期是学习数学和专业课最好的时间,如果去上政治班,不但身心俱疲,而且这个星期的时间也基本就没有了,对于其他更重要的课程复习不利,而且政治的内容复习太早效果也不好,总之,我不认为暑期就应该复习政治。英语重在积累,所以辅导班不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为了为辅导班打广告,总是宣称有什么解题方法,其实都是扯淡,我对此表示鄙视。我感觉解题方法对成绩的影响在数学中大概占50%,在政治中大概占20%30%,在英语中最多10%。所以如果真的觉得英语底子薄,要上辅导班,也要上一个重在打基础,提高能力的辅导班,而不是去学什么所谓的“技巧”。

综合阶段
十月份的时候我又因为私事回家了一个礼拜,又发生了一些事情,搞得心情跌宕起伏,好像09年对我来说必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似的。回到学校了还常常想起一些事来就心中叹息,也是隔了一段时间才进入学校状态。到这时离考研初试还有100多天了,报名时间到了,不得不在各个学校之间做选择,其实之前也考虑很久了,肯定就是在参加金融联考的各校之间选的,这些学校多是名校,考哪一个都风险很大,当时考虑复旦太难考,中山每年起伏不定风险太高,而且那时候觉得中山的金融实力未必很强,不如厦大和南开,而南开又退出了联考,同时还考虑了一些私人原因,最后选定了厦大。报名的时候要选择专业,我原本以为选到金融学就可以了,没想到要分方向选,当时我以为这些都不重要,等复试时自然会调整,只要报金融就可以了,于是就在各方向中随便选了投资学。现在想起来,当时的错误选择对后来的失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果当时谨慎一点,或是仔细查查,发现投资学历来是竞争最激烈的方向,我换一个方向可能结果完全不同,而且南开退出联考使得大量考生都涌向水平接近的厦大,造成厦大报考人数过千,竞争较往年更激烈,也是我最终杯具的一个原因。


但在当时,我只知道每个学校都难考,所以只能加紧复习。最后一百天其实过起来也是好长一段日子,我和我寝室一个考清华的研友一起复习,每天早起读书,然后一天自习,当然有时会堕落,甚至会堕落好几天,但是还是可以调整回来。数学复习我开始大量做题,主要是历年真题和老李的400题,这套400题初做起来确实难,但是做到后面发现其实除了计算量大其他的也不过如此。英语也在做历年真题,并且另外加练了好多作文,翻译和完形,由于前期基础打的好,完形和翻译都没什么太大问题,因为这两者最终是看阅读和词汇能力。我自己写的作文自己都有改过,还找我之前的英语老师来改,每改一次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那时候每天还要看单词,早上由于要读政治也就没读新概念了。专业课在那段时间一直看了好些参考书,做了很多题目,应该说都是在重复加深五本书的内容,越学越觉得内容其实有限,真是叫做书越读越薄。只是这段时间没有之前那种不断得到新知识的感觉了,有时候也感叹中国的考试制度把快乐的学习变成了枯燥的重复,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重复让我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


政治我是从9月开始复习的,由于之前说政治考试改革变化很大,所以我干脆也就不看了,最多只是作为课外读物去看看马哲和政经里我感兴趣的部分。直到红宝书出来了,我的复习才正式开始,本来准备先把红宝书看一遍,没想到那书密密麻麻,看的头疼眼疼,只好作罢,上淘宝买了个政治辅导班的视频回来每天看几个小时,边听老师讲边做笔记,就划在红宝书上,等看完视频了在回来看红宝书,这时候由于已经有划过重点,所以详略得当,看起来舒服多了。呵呵,这样才花了几十块钱,恐怕比有些同学花几百报现场辅导班现场要好。后来又买了几本习题集,没事就做,只做选择题,所以很快就做了一本2000题(其实这书很不怎么样)。我感觉今年改革后增加离很多历史背景,并且更强调分析,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少,所以对那些真正对政治历史感兴趣,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同学更有利。比如说我,很讨厌背书,但是之前出于兴趣看过很多将历史政治的书,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觉得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最后效果也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8 22:43:27

这一年多的考研时光,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一年多的考研时光,我是这样走过来的...(三)

从对本专业失去兴趣,到决定跨考金融专业,到艰苦复习,到初试390,一直到最后复试失败,这一年,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冲刺阶段
大家对冲刺阶段定义大概都不一样,就我来说,我的数学和英语由于复习的早,所以进入冲刺也比较早。大概十二月份之后英语政治就是不停的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很多人都强调真题的重要性,这是对的,但是有人说要搞七八遍,我觉得还是夸张了,就我的感觉搞三遍就很多了,重要的是每次不是做完对完答案就算了,而是要彻底搞透。例如英语试卷中的阅读,除了单词要记住,句子最好能逐句翻译,文章结构看的清楚,作者立场态度更是早就要知道的,最后是出题人出题的意图,这个东西只做一遍确实感受不出来,多做几遍,每遍把题目和其在文中的对应部分结合起来看,就会逐渐看出端倪,发现出题人居心何在。此外就是准备了一个作文模板,是我自己根据我练习过的作文以及很多范文编的,考试时真的用上了。最后这段时间做数学感觉已经是体力活了,分数一般也都在130以上,属于每隔一天模拟考一次找感觉的情况了。


政治到最后20天还有好多资料出来,当时一天有一半的时候背政治,实在不想背了就总结回答答题的方法,我和我的研友发现,每个题尽量以伟人的名言来写,比政治老师归纳的那些条条更有用,呵呵,政治老师也不敢比他们牛啊。所以我们又准备了很多老毛老邓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我记得考试时有一道题我就写了好多老邓的话上去。另外政治老师押的题真是可笑,无论那些资料上如何宣称他们年年押的准,实际上最后都没有押到的,但是背了一些东西好歹是有些套话写上试卷了。


专业课的复习我在最后十五天时忽然发现了一本资料,是一套模拟题,翻看了一下发现好难,而且要30块钱,当时想算了应该不会考这么难,而且时间不多不看算了。回来想了下不放心,就又跑去买回来完整的做了一遍,应该说还好做了这个资料,因为今年的联考是最后一年,考的偏难,如果之前不练习下这种难度的题目肯定会不适应的。题目做完了还跑去经济学院找了高手帮我指点了几个难点,有个题正好就考到了,看来确实到最后一段时间都还是有进步空间的。


其实在这些复习阶段中,我觉得最差的就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复习了那么久我真是烦了,有时候安排时间是模拟考数学的,结果做一半就不想做玩去了,最后一段时间一直很浮躁,这也是我失败的一个原因。有一天我想放松一下,就玩了游戏,结果第二天就更想玩,那时候已经是最后十几天了,连续几天都玩了游戏,自己都懊悔不已,又静不下心,确实可恨。

考试的时候十分寒冷,我穿着最厚的衣服,但是每考完一场都还是感觉双腿麻木,我们那间考场有16人都是报的厦大金融系,其中不乏武大华科的同学,强敌环伺,心中暗自给自己打气。第一天英语政治大家都说难,也就不知道好坏,只是我由于没带表所以政治大题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有的答得多,有的答得少。英语很难,最后写作文时已经时间不够了,还好我准备了模板,最后写出来自己一读还觉得不错,就马上交卷了。第二天上午考数学居然有题目不会做,心情受到打击,因为我都好久没有碰到动不了笔的数学题目了,但是出来别人跟我说那题是二维正态分布的题,非常偏的题,想想我连公式都没背,确实没复习到,也就没放心上了。最后一门是专业课,感觉有点难,但是很多题目都有所准备,于是心中窃喜,看看旁边武大华科的同学很多都没写完,所以还是很有信心的。


复试阶段
初试完了之后都不想对答案,就只想玩,疯玩,然后过年一个寒假也没看书,没出成绩也没心情看书。大概是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成绩出来了,当时和朋友在外面玩,立马跑到网吧上网,一查考了390,朋友和我自己都很高兴,很激动,也就没仔细分析。后来回到家静下来一想,政治78,英语72,专业课123都是相当满意的,但是数学只有117却是太低了,虽说是有个题目不会,但我当时估分还是估了130。当时估计自己能进复试,但是已经听说今年竞争非常残酷,所以别人说我考的好时我都不敢答应,后来证明这是对的,要不然丢脸丢的更大了。


等到三月份来学校了才知道自己不该放纵,只好又找书复习,同时每天听听英文资料,准备复试。由于玩的久了,看书都不如去年坐的住了,但是底子都在,所以感觉没问题。复试名单出来后,我排在投资学方向的倒数第五,考400分的人太多了!但我当时觉得大家都这么高分了,应该不会刷了吧,这种大意也是失败的前兆。


复试我是飞到厦门的,到了之后除了体检也不敢去玩,有时间还是看书休息。厦大的复试搞的程序很多也很正规,每一步感觉都不是走过场。复试笔试只考投资学的内容,且都是需要计算器的,我居然都不知道!厦大的研究生都是三年我也不知道!还傻傻准备了很多别的内容,又没带计算器,当时心里都气自己怎么这么大意,没做好准备,连考什么都不知道。复试之前厦大经院开会说今年研究生招生改革,分成教科类和应用类,教科类以后主要是向老师方向培养,每年有论文的任务,而应用类是向就业方向发展,有现在已经在外面工作的人回来当辅导老师。我都读那么多年书了,当然只想读完研就业。虽然我知道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应用类竞争更大,但是自己是倒数第五,不至于刷到我,所以还是选了应用类,这成为我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来我知道有人比我初试成绩低因为选了教科类留下来了,而选应用类留下来的同学初试分数都比我高。

但当时我都不知道已经失败了,还在厦门玩了好几天,心情很好,去广东亲戚和朋友那里接着玩,就在这时接到了经济学院的电话,说我不能被录取,当时脑袋里都空白了,像做梦一样,揪自己想把自己揪醒,却是真的失败了


极度压抑,亲戚朋友都是安慰,让我找调剂,但当时都已经晚了,并且自己也不是真的很热心去找,只是不甘心失败,回去之后就跟家里说想再考一年,家里人希望我考虑清楚,其实是担心我又会失败,且年轻时一年光阴多么可贵


有个研友问我是怎么失败的,我说败则败矣,何须多言?他竖起拇指说顶你这样的湖南人,其实我就是不想说而已,不想像祥林嫂那样搞得像是要别人同情一样。

现在我决定在考一年,但同时我问家里借了些钱准备跟朋友开一个网店,卖女装,这样可以稍微缓解一下我的经济压力。有时候失败不一定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在失败中能有所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写出我的考研历程,居然有7000多字,感觉还有很多东西都没写全,和那些一起奋斗的人们共勉,今年我还是你们的研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8 22:47:44
lz很不容易  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8 22:52:16
写的挺好的,其实你的实力也挺强的。。。加油吧。。。。还有,武大华科的同学大部分都没你分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8 22:53:51
加油 支持你 顶你
一路同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