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来了,带着由46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和“五年出口翻番”的目标,来华消解贸易分歧,并推销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
5月18日,在骆家辉抵达上海当天,美国商务部却宣布,将对中国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实施“双反”制裁,征收高达42.97%-193.55%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以及8.85%-45.85%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
鲜明的对比,让遭遇美方密集“双反”的中国出口企业颇为不爽,尤其是身处重灾区的钢铁业——从油井管到管线管,从无缝钢管到钢丝层板,从石油钻杆到钢绞线……
“现在,绝大部分的中国输美钢铁产品,都遭遇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5月18日,国内一家大型钢管厂商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很难理解,美国商务部在到中国寻找商机的同时,却在对中国的产品出口进行不公正的贸易案件调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钢企的不满,不仅在于美方对各类产品的“全面封堵”,更在于其制裁前提和调查方法的“牵强”。
5月1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2009年,美国对于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有23起,案件数增长了53%,案值占到了中国在全球受贸易救济调查资金规模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