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修文学士和理学士
文理双主修(最佳) > 跨学院双主修(也不错) > 修其他学系专业必修课(起码)
在国外先进的大学里面,他们把大学定位成一种全人的教育,大二开始他们才会开始分
系,比较慢找到方向的人,甚至在大三的时候才决定主修,也就是说基本上他们在之前
学的东西都是通识课(core curriculum), 所谓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你探索知识的
各个学门或取向,英文叫approach或discipline。在国内的话,对不起,这一切都是教
育部的错!各位大概在高二开始就分组了吧,在分组之后,所有的人就分成理组和文组
这两个部分,理组的这个部分他们讲究的是实验,然后他们讲的话和思考的方式会比较
精确,然后他们掌握的是这个世界的一些技术。而文组的人他们做研究的方法是比较偏
向论述方面的,那他们面对模煳的能力是比较好,像学理工的人他在这个环境就不是这
么舒适,然后他掌握这个世界的制度,然后台湾的高级知识份子就分为两个世界,这两
边的人永远无法去理解对方到底在干嘛,互相歧视。可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刚好横跨两
边,你有办法和两边的人沟通的话,你的眼界就比他们大一倍囉!这个也算是两种不同
的世界观,所以如果只有一种世界观的时候,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一半,一半的意
思是说不只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半而已,你连问问题的方法都只剩下一半。问问题
其实比解决问题重要多了,一但你问出了对的问题,你就知道要去找哪些专家学者组成
专桉小组来研究。有些问题是用理的方式,也就是科学的方式去问是比较好的,你不得
不用人文的方法去问,效果就差多了,或者是如果你是理工类组的你的状况就相反,明
明是一个人文问题你硬要把他搞成科学问题,就是用错办法。理组这边他们的专长是找
出问题之间的规则时比较有效率,而且比较精确,然后这个结论也是比较有效度(
validity),你把他讲成比较强有力好了,效度是什么东西各位以后去修研究法的时候
就会学到,你也可以用google大概找一下。文组的专长就是在模煳的环境里面他会觉得
很舒适,很多连定义都很难作的问题,文组的人仍然有办法可以处理。这个世界本来就
是模煳的,而理组的人碰到模煳的状况,不是觉得浑身不对劲就是完全乎略这些无法精
确定义的问题。
台湾受过高等教育一群人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两种人彼此没有办法沟通,或是说这
两种人之中能做为沟通媒介的那群人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就是这些沟通媒界之一的话
,两边的人都可以为你所用,因为只有你可以跟两边的人沟通。我真的是这样子强烈的
建议大家,就是说你修的那个系颁发的是bachelor of art,你就去选修bachelor of
science的这种系,反之亦然。那在选的时候,如果你是文组的,你能够选数学或资讯
以外的系是最好,因为数学跟资讯并不包含太多的实验在里面,也就是说你要做一些逻
辑论证或推导的时候,其实你是根据某些假设,那些假设不一定是真的,只有实验才能
去验证这样子的假设,所以最好的状况当然是去修物理之类的基础科学,可是对于高二
就没有读物理、化学、生物的人来说,痛苦应该蛮大的。当然我这样讲的文理互跨双主
修是最好的,不然也可以跨学院双主修,最起码你要去修一些外系大二、大三的必修课
。不过跨学院至少有一种例外,就是管理学院修经济系,就是这两种东西你可以说理论
和实务相结合,可是他的世界观是非常非常接近的,或者你可以这样讲,根本就是一样
的,那你就没有办法达到我刚讲的那种跨领域学习,开拓自己的世界观的效果。修的时
候你也不用去想说另外一个系热不热门,好不好找工作?最主要是要开你的眼界用的。
大学是奠定你一辈子世界观最重要的时光。如果你不在大学的时候建立好自己追求智慧
开阔而坚实的基础,离开大学之后再做会非常痛苦,应该讲说不可能,因为大学是型塑
你下半辈子价值观最重要的期间,像是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实验、计量分析和质性研究
这三块,那什么东西都可以做质性研究,能够做实验的东西很少,但只有实验能断定因
果关系,其他方法都不能,量化研究他的研究速度和导出结论的速度会比质性研究好。
只有你大学所学知识是三种并重,你才知道面临什么情境时要怎样问问题,在大学的时
候你要尽量追求人文和科学并进的教育,既然教育部提供给你的制度不是这样子,你就
要自力救济。人文教育能够帮助你面对混沌,科学教育可以帮助你克服复杂,文理双修
的话,你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连结在两者之中的美丽小世界,没有反应的人,代表
你书店逛的太少啰。
三、尽量少修商管课程、少看商管书报杂志
接下来就是请大家在学校尽量少修管理学院的课。念到管理学院的系的同学比较幸运的
一点就是,你的同学相对于文组的其他学生是比教聪明的,你的想法比起法律系的学生
又比较灵活。可是大学部的商学教育并不算是基本功当中的基本功,那对于建立你比较
完整的世界观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在国外的经验更是会和你强调说,有工作经验之后你
去学管理,你才会知道这修东西到底该怎么用,少修的意思不是叫你不要修,如果你基
于各种考量,譬如想接近心仪对象的话,我求你修!真的!
不过没有工作经验下的管理学教育没有意义,甚至于大学部的管理学教育对研究管理学
(如读商博)也没有帮助,大学该做的事情是筑基,而商学的三门基本功是数量方法、经
济学和决策科学。这可不是我乱盖的,Stanford和Insead商学院博士班有所谓的院定必
修,是不管你主修什么都应该要会的。大学时应该好好学习的是管理学的根本,就是个
体经济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学、计量方法、社会心理学、决策心理学。而不是一大
堆乱七八xx管理。商管学院的特别注意到啦:given你已经有一大堆必修课都是管理/金
融课程了,你再选修自己院系里面课程的边际效用又再更低,所以,千万别执迷呀!算
我求你。至于管院某系双修管院另一系更是头壳坏去(你不要对我辩说会计和资管差很
多)。
醒来吧,同志们!外面的花花世界正在等着你们。然后,跟少修管理学院的课一样重要
的事情,就是要少看商管类型的杂志跟书。商管类书报杂志依内容99%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一天之后就是垃圾,
第二类一週之后就是垃圾,
第三类一季之后就是垃圾。
如果你把宝贵的生命花在这些事情上,连续数十年,你怎么能期待自己能够脱颖而出,
进而出类拔萃?今天高手和平凡人会有差异,不在于吃喝玩乐或是做一些庶务性工作的
时候,你吃饭高手也要吃饭啊,你睡觉高手也要睡觉,你嗑牙高手一样也会,你玩MSN
高手照玩啊。会有差距是在高手和平凡人自以为在精进的时候,做了不同的选择。而这
些时间,一年可能只有五百小时,一天只有一小时多一点。五百小时/年能够制造多大
的差异呢?平凡人选的是书店里最畅销的管理大师新作品,精读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而
高手选的是经过十年、百年、千年岁月洗炼后人类智慧的精华。久而久之,高手全身上
下挂满千年神器,信手拈来就是上古神兵。然而,平凡人永远不知道,读那些死人骨头
到底有什么用?(商管类的书也不是全部都烂啦,杜拉克、科特勒或是巴菲特这些老鬼
早就通过不知道多少个十年的考验了。不过你一定要读足够人类的经典并且有深刻体会
,你才能去预测,哪些商管类新书里面写的东西十年之后依然很有用。)四、研究罗马史
接下来最后的部分是基于上面的基础之上,你去培养驾驭constraint的能力,第一个你要学的东西就是历史。有句话说:「愚者以自己的经验学习、智者由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自己的经验当然是无法取代的,问题是你每次跌倒受伤能成长多少,和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多少非常有关。读历史有点像是做大量的case study,从当中去归纳出一些道理出来,建立自己的史观,以做为日后决策的基础。那你要学怎么样的历史呢?最重要就是罗马史。
理由有三:
(一)罗马时代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原形
(二)罗马人在智力、体力和商业能力都不如对手,却能一一打败他们
(三)罗马史是现代西方国家上流社会教养子弟的必备课程
(一) 罗马时代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原形
比方说是法律vs.神的戒律、共和制vs.帝制(比较接近现代的总统制vs.内阁制)、同化败者或是强化胜败者之间的差异、男女地位的转变、各种税制等等,全部都在罗马时代上演过,也一一显现出结果。读罗马史可以让你了解在现代社会里,如果施行某些制度(constraint)会有什么结果。
(二) 罗马人在智力、体力和商业能力都不如对手,却能一一打败他们
如果今天罗马人比对手聪明、强壮而且更具经营管理的本事,最后能在地中海四週称霸,那……我们也没什么好研究的啦。但真是太神奇了!今天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罗马人optimization的天赋比对手差多了)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为什么?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他们选择奉行某些和他们对手不一样的游戏规则(constraint),使得他们和其他民族的命运大不相同。到底是哪些呢?比方说「同化败者」就是很重要的其中一项,其他的……各位用心钻研吧。
(三) 罗马史是现代西方国家上流社会教养子弟的必备课程
之前我在看许多大头,不管是公领域的或是私部门的,传记、报导文学的时候发现一件事,就是有让人吃惊的高比例都说爱德华、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影响他们最深,也是他们一生不断重读的书。世界上的书有多少本啊?一些在不同领域的翘楚都读过同一套书的机率有多少呢?这是不是应该好好追究呢?这到底是什么武林密笈可以让一堆大侠推崇至此?为什么真强者都是吃这个长大的呢?那......要怎么学习罗马史呢?第一就是书店找一本薄薄的小书,叫做「关于罗马人的二十个问题」盐野七生著、三民出版。这本小册可以让你对罗马史能够有一个最迅速而全面的鸟瞰。第二呢:上机实习。由三国志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打电动是学习历史最快的方式。这个游戏的名称是「罗马:全军破敌」松岗出品。请大家支持原版啊,啊,一千多很便宜啦。藉由本游戏加深你对罗马史的了解与兴趣,对你人生的加值最少从一千万起跳,不盖你,真的。最起码玩个一遍之后,你对地中海週遭的地图会倒背如流,这对你以后研读罗马史有极大的帮助。第三,把盐野七生着的「罗马人的故事」(一样是三民出版)全部精读。现在中译本已经出到十一集了,预计出满十五集。听名字就知道这作者是日本人。她写的罗马人的故事有几个特点:
1、够新。换句话说她可以综合、比较前人所写罗马史的优点,并加入一些最新的史料,汇整到她的着作中。
2、她不是基督徒。基督徒认为他们被罗马「迫害」过,所以在面对罗马史时带有一种特殊的情绪,比方说,基督徒史学家可能会认为迫害基督徒比较用力的那几个罗马皇帝有关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其实也许根本没这回事。也就是说盐野七生能从比较超然的角度看罗马史。
3、以往的罗马相关历史、小说或是影集处理的不好的部份,在她手下一样精采。像是奥古斯都(屋大维)或是几个有名的昏君在她手下一样精采。
4、她虽然是哲学系毕业的,可是写出来的作品却带有经济学的味道,处处带有机会成本和资源分配的观念。
5、她的文笔非常好,写出来的东西已经有经典的条件,经常能写出让人震撼许久的句子和段落。不过呢,你不见得要照顺序看。你可以先看最精采第四、五、六三集,讲的是凯撒和奥古斯都的故事。最后当然是把爱德华,吉朋所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好好地读一读。各位实在太幸运了,万众期待的繁体中文完整译本竟然有人翻出来了,我那天在诚品看到的时候,兴奋地立刻打电话通知期货社的骨灰哩!联经出版。一共有六卷,目前已经出到第三卷了。
3# bystander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