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5761 3
2006-04-07

刚刚学习行为金融,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提问,请大家指教。

1990年由De Long, Shleifer, Sunners, Waldmann发表的噪声交易模把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区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information trader)和噪声交易者(noise trader), 并假设信息交易者根据真实信息对资产理性定价,而噪声交易者因受虚假信息干扰或理性分析能力不足而对资产价值作出过于乐观或悲观的判断。具体的数学模型这里不加引用,只大略说明一下基本思想。由于信息交易者必须考虑噪声交易者风险(the noise trader risk), 使得套利行为不能充分展开,其结果是资产的价格将长期偏离于价值,噪声交易者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能有效存在并具有普遍性。因而噪声交易者不会如Friedman(1953)和Fama(1965)所预言的那样被市场的自发选择而清除出去。

我的问题是,Shleifer在 Inefficient Markets: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2000) 中提到在EMH下,如果只有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而没有事关基本价值的消息变化,证券的价格就不会发生变动。而由噪声交易者的错误定价产生的证券供求变化显然在DSSW模型中是长期存在的,那么这种供求状况是否要纳入决定证券基本价值因素中来呢?即,供求状况是否影响到了证券的基本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7 11:29: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4 17:46:00

    市场有效性的定义的提出,最为关键的点在于“反映时滞”,即这种价格是否随信息波动的有效性定义避开了关于股票的“真实价值”的讨论。从现实的情况说,我们并不能给出一支股票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我们只能去做一些估计。股票的真实价值是否存在,是否是隐藏在每日波动的交易价格背后仍然是一个不能回答的问题。譬如,一只在熊市时只有1美元的网络股,在互联网股票发生泡沫的期间,可能出现交易价格达到100美元的程度,而在这个时段,没有人会觉得这个价格低于其真实的价格。这支股票的“真实价格”到底是多少,是1美元还是100美元?是无法回答的。有效市场的定义避开了以往对“股票的真实价格到底是多少”这种无法实证的伪命题的无尽争论,其在实质上就等于承认了股票的价格完全是由需求决定的(股票的供给是由监管者控制的)。一种股票不管其背后的公司业绩如何,不管其将来能得到的分红回报是多少,其价格在进行交易时都是合理的。进一步从反面说,股票是没有真实价值的,1美元与100美元都是正确的。

    而前人对交易成本与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并没有认识这一点,因此,从出发点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DSSW  model以及在这个模型上进行改进的Gu & Hitt model 都假设了股票有一个真实的价值,而机构知道股票的价值大小,这种假设相当于回到了对“真实价值”命题的讨论上,实质上就是默认了市场是完全有效的。不管其模型最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都是与原假设背离的反证过程。而这也是为什么有关交易成本与市场效率的关系研究一般无法与常规的对某个市场的有效性程度的实证检验相联系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1 20:57:00
EMH最核心的是股票的价格反应了其基本价值,任何人不能获得超额收益!那么建立在股票价格反应了其基本价值的假设之上的显然是可取的,就是说我们先认定你的结论或者实质是对的,这种假设显然是可取的!而从结论辩驳我们的假设是错的,这样是跟本没有问题的,再者理性交易者以机构作为代表也是可取的,我觉得DSSW没有问题!也不觉得这个市场是有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1 21:00:00

供求状况是否影响到了证券的基本价值
从EMH角度来说不影响

但从BF来说会偏离

我的回答,大家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