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学习行为金融,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提问,请大家指教。
1990年由De Long, Shleifer, Sunners, Waldmann发表的噪声交易模把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区分为两类:信息交易者(information trader)和噪声交易者(noise trader), 并假设信息交易者根据真实信息对资产理性定价,而噪声交易者因受虚假信息干扰或理性分析能力不足而对资产价值作出过于乐观或悲观的判断。具体的数学模型这里不加引用,只大略说明一下基本思想。由于信息交易者必须考虑噪声交易者风险(the noise trader risk), 使得套利行为不能充分展开,其结果是资产的价格将长期偏离于价值,噪声交易者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能有效存在并具有普遍性。因而噪声交易者不会如Friedman(1953)和Fama(1965)所预言的那样被市场的自发选择而清除出去。
我的问题是,Shleifer在 Inefficient Markets: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2000) 中提到在EMH下,如果只有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而没有事关基本价值的消息变化,证券的价格就不会发生变动。而由噪声交易者的错误定价产生的证券供求变化显然在DSSW模型中是长期存在的,那么这种供求状况是否要纳入决定证券基本价值因素中来呢?即,供求状况是否影响到了证券的基本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7 11:29: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