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408 11
2005-01-03
作者:lizhiyuan ,CENET 一些感受 不要说自己的老师有多烂,知识多陈旧.学会把他当作世界上最好的学者看待, 记住他说的每一句话, 在他面前显得虔诚.这样,你才能拿A,毕业的时候才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GPA才是四年本科最重要的积累.

不要问怎么学好经济学, 学好经济学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国, 记住,就是唯一,在国内怎么学都没用, 也许比别人强个一丁半点,别人到美国呆一年就比你强了.武大光华ccer之类的, 除了帮你出国之外, 不要说把你教成一个一流的经济学家, 即使一个入流的经济学家也没戏. 不要幻想闭门造车能写出让外国教授眼睛一亮的文章,能够练成对于好文章的品味就不错了.

不要说数学重要或不重要, 你的数学比绝大多数美国人强的太多. 之所以还是看不懂paper, 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把数学和经济学相联系,或者没有学过相关的方法,这是老师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学动态规划2个小时也就够了, 不过, 没人教的话, 95%的宏观论文你就是看不懂.就算你把数学系的课全上一遍,还是看不懂.

不要因为读不懂mwg而郁闷, 读懂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因为这只是一种假相, 如果不作大量的习题, 你第二天就会忘记你读了什么. 那些长长的书单论文集什么的, 只能使你貌似很牛,第一, 没人真正去看,第二,看了也看不懂,第三,看懂也没什么用,只能用来吓人.

不需要去数学系上课, 除了为了使成绩单更漂亮,或者你确定自己能拿到offer. 如果有空的话, 把wooldridge的书看看熟, 玩玩stata, 就算把excel的统计功能搞通,也算真正学到一点东西. 英语远远比数学重要,英语不好一切免谈.

凡是号称能拿诺贝尔奖或者被人吹捧能拿诺贝尔奖的,写的文章里都夹杂大量误导人的东西. 如果举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20个中国人, 那几个人都不包括在内.如果举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200个人, 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包括在内.不过,那几个人确实聪明, 所以, 读他们的东西还是蛮有趣的.

经济学最适合进行通才教育, 最牛的高手基本都是通才,这一点是经济学和别的学科最大的区别. 通才最大的特点是聪明, 而且是那种四通八达的聪明. 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地方, 在于很少造就这样的聪明人, 因为它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很大缺陷. 这样的聪明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需要自我造就,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去弥补这样的缺陷, 需要在学习有很强的主动性,而这样的人往往太有个性, 往往拿不到好的成绩出国学习.所以, 经济学是中国人表现最烂的学科之一, 比土耳其都差的太远.

对于本科生, 什么都不重要, 个人素质和学习动力才是唯一重要的. 但是对于中国的学生, GPA才真正重要. 有了好的GPA, 才能出国, 出了国, 再谈其他.一个聪明人, 应该懂的其中的利害: 最后真正比的是个性, 在中国的时候, 要知道能屈能伸, 出不了国, 再有个性也没用. 不要幻想在国内练成高手,根据历史经验,这是不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3 21:09:00
要出国,就要去牛校,很难,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然而,该学的还是得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3 21:47:00
不要绝对,奋斗就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3 21:57:00

可能中国的大多数学科也这样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5 22:58:00
我也觉得在中国搞纯经济理论没戏,我想大家讨论一下,学习国外的理论,搞些结合实际问题的政策研究是否有戏,是否还能混碗饭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9 11:29:00

不知道是真是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