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411 6
2010-05-25
2009年1月7号《经济参考报》称,美国200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预估将在10%以上,成为1948年开始调查失业率以来最高纪录。占美国约65%-85%的人口的中产阶级大量背负的原本风险较低的优级贷出现大量违约,2009年第三季度,缴款逾期60日以上的优质房贷已经比前一年增至83.8万户。可见,随着实体经济的衰退,2008以后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状况并未像一些经济学家所宣称的一样在好转,而是仍在不断恶化。    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明斯基—马克思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他认为,融资行为主体的收入-负债关系可以分为3类:套利融资(hedge finance) 、投机融资(speculative finance) 、庞氏融资( Ponzi finance)。套利融资指行为主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现金流入即已超过预计的现金流出。经济主体的负债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越大,越可能是套利融资。投机融资指行为主体取得的现金流入超过因日常支付及偿付应付利息而发生的预计现金流出,但尚不足以支付到期应付债务的本金。庞氏融资指行为主体取得的正常现金流入尚不足支付日常性现金支付及债务利息,经济主体需要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或出售资产,这降低了资产净值,也降低了其债务持有人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
    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资本利益集团用货币资本G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作为生产资本P,通过创造剩余价值获得商品W,将商品卖出后获得货币形式的大于最初投入的G,这个过程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水平亦随之不断提高。此时,经济活动中的融资主要是套利形式。然而,由于资本积累依赖于工人的购买力,工人创造的价值要高于工资,而资本利益集团阶级追求的是资本积累本身,这样就无法通过消费来弥补缺口,因此,生产过剩必然发生。为了解决生产过剩并维持资本积累,资本利益集团阶级通过利率等手段刺激消费者增加借贷来暂时地缓解生产过剩。此时,虚拟经济迅速扩张,融资活动中出现了投机融资形式和庞氏融资形式。由于生产过剩并没有得到解决,利润率下降使得生产活动变得越来越无利可图,过剩的资本不断转化为虚拟资本,资产价值的虚高进一步刺激信贷,债务余额越滚越多,生产却停滞不前,庞氏融资形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整个经济活动逐渐变成了一种货币资本的庞氏游戏。
    马克思说过,“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像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只要信用在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就会出现对资产价值虚高的恐慌。随之发生的信用紧缩,企业的破产加剧,失业的日趋扩大,使生产过剩的形势更加恶化。由于回报率下滑,生产的利润降得更低,生产投资下降,工人工资下降,从而导致总需求的持续萎靡。这更加恶化了货币资本危机,如此循环不已,整个经济逐渐萧条。我们可以将这种类型的危机称为明斯基-马克思危机,以与直接导火索源于生产环节上的信用链断裂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相区别。
    生产过剩条件下的金融垄断资本的全球化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在苏联等社会主义集团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竞争的外部压力下,资本利益集团不得不接受妥协,工会迅速壮大,逐渐形成工会对资本的制衡力量。工会将工人们组织起来与资本利益集团进行集体谈判,强大的工会使得工人工资与福利逐渐上升,套上黄金锁链的工人们温顺地接受了被剥削的地位与福特制。在这种情况下,福特制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超额剩余价值向所有的社会阶层重新分配,尤其偏向于劳工阶层。收入分配向工资的倾斜,日益提高的购买力水平逐渐转化为市场有效需求,暂时克服了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政策与福利制度,则不断熨平经济周期性。
    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特制、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制度逐渐瓦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或新保守主义的资本全球化与虚拟化逆流回归。逐渐形成了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正如热拉尔·迪蒙在《新自由主义与第二个金融霸权时期》一文中指出的:企业上层工薪人员以及自主就业的中产阶级也加入到这个对资本所有者有利的新经济进程之中,因为这些阶级也通过直接或间接(即持有基金)方式持有证券,分享了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在这一复杂的阶级关系模式中,金融资本支配着其他组成部分。金融资本在上述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它支配着一个更大的集团,而这个集团又支配着社会的其余部分。金融霸权则是指最富有的资本所有者和金融机构对整个经济行使着权威和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于欠发达国家相对稀缺的资本来说,近乎无限的劳动力涌入市场,严重压低了全球劳工平均收入水平。如英美等发达国家纺织行业非熟练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中印这样的国家毫无竞争力,而非熟练劳动力以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难以转换行业,从而造成发达国家的工人收入降低。不仅如此,像中国、印度这样劳动力供给近乎无限的国家还给诸如印尼、菲律宾、越南到墨西哥等欠发达国家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国、印度工人进入世界劳动力市场加剧了各国劳工之间的竞争,并迫使其它欠发达国家降低它们的工资标准。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竞劣”(Race to the bottom),即竞争越激烈,结果越糟糕。
    泡沫终归会破灭
    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最终依赖于以工资收入为基础的消费需求。与工人的消费倾向相比,资本利益集团阶级的消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工人实际工资的停滞和下降,公共支出与福利的削减,限制了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所谓生产过剩并非真正地达到无人愿意购买的程度,关键在于具有购买意愿的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全球工资总收入比全球GDP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资本回报则越来越高。工资总收入降低意味着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而资本积累的相对过剩,使得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即资本的技术构成越来越高,于是产生了资本过剩,从而利润率必定会趋于下降。
    为了消化全球生产过剩,美国消费信贷日趋高涨。数据表明,美国消费支出的增长远高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1994年-2004年,个人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例从67%上升到了70%。消费借贷总额与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75年的62%增加到了2005年的127%。目前美国家庭的总负债比上世纪90年代高出4.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3.按照美国目前的储蓄率计算,美国家庭债务收入比回到90%的水平,需历时50年。
    同时,在生产投资上利润率的下降使得大量过剩的资本从生产领域流入金融领域。在利润的刺激下,金融机构甚至一些制造业企业都积极从事于各种形式的信贷扩张。再次,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货币主义低利率政策使得廉价信贷易于获得。这些因素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虚拟化过程,形成各种极其复杂的信用衍生产品,比如,在住房信贷证券化(ABS)的虚拟过程中,形成了债权结构十分复杂的债务抵押债券。
    当2007年达到明斯基-马克思经济危机临界点时,直接导火索为金融衍生品信用链断裂的金融危机便发生了。资产价值开始迅猛下跌,根据“庇古效应”(财富效应),资产价值的下跌预期造成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债务人出售资产偿还债务导致资产价格下降,资产价格下降意味着必须支付更高的货币价值才能偿还未清偿债务。这将导致更多的债务拖欠、更低的资产价格水平的恶性循环。同时,金融危机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全球失业率日趋攀升,企业破产加剧。经济衰退一波接着一波地袭来,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形影相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加剧,这就是目前全球的明斯基-马克思危机逐渐深化的现状。
    因此,资本虚拟化对生产过剩的暂时缓解却造成未来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并且加剧了经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当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的经济泡沫破裂之后,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作者:知名财经作家 余治国 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1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6 16:48:54
虽然明斯基和马克思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内生的,不可避免的。
但是将他们两者的理论相提并论是完全不正确的,无论是分析的基础还是框架,都没有任何可比性。
这一点,明斯基在75年所著的《John.Meynard.Keynes》一书中也有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23:22:42
进来看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4 16:16:39
这种过剩是要素配置失衡而非资本本身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9 01:08:57
受益匪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2 16:21:37
其实任何一种经济危机学说,在交换经济条件下都无法脱离总体生产相对于总体需求的严重过剩。
这种过剩是通过马克思的生产主导还是通过其它经济学者那里的信贷主导,结论都是一样的,循环模式也是一样的。而且信贷——金融主导的所谓危机无法脱离生产而独立存在。
经济,只要还是市场为主导,周期性危机就不可避免。
马克思的理论完备性表现在他通过假设共产主义社会,所有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成功避开了资源配置矛盾。他非常准确地看到,一切经济理论的困境必然随着个人自利企图的上升而趋于严重,所以提出回到公有制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