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留学 外语学习
3591 7
2010-05-26

小生看完此文觉得获益匪浅,转过来和大家分享

1)“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拖到deadline肯定是悲剧:没有时间去准备GRE,匆忙考了6G,悲剧了;10月下旬才开始准备材料(GRE出分晚,作文还重判了一次)。说一个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故事:

当10月大家还在忙着材料,忙着网申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位大牛的同学就已经开始陶瓷了。人家最后顺顺利利轻轻松松拿到了北美某牛校的CS PhD的Fellowship。

虽然这是PhD不是MS,但道理是一样的,Lead the Time。所以请10 Fall的同志们抓紧时间,一步一个脚印,早计划,早选校,早准备,早网申,早寄材料,早陶瓷。

2) MS/PhD/MS->PhD?

我之所以选择MS,是因为以后想读PhD。这话听起来有些矛盾,但其实就是第三条路MS->PhD。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学校,不大喜欢职场,所以MS不是终极目标;没有六年的决心,也不愿意拿了教授的钱却仅仅以Master走人,所以不选PhD;觉得自己背景不足能力有限,拿不到足够好的PhD,所以通过一个可进可退的写Thesis的MS提高自己,到时候如果决心够了能力强了就再申请,否则就直奔大公司。请在申请开始之前,就想清楚这些。如果你没有做过研究,那么去实验室,去做PRP;如果想感受朝九晚五的滋味,那么去实习;当你体验过两者之后,做比较,问自己更喜欢哪一个。

3)钱有多重要?

和一些同学一样,我在选择MS的时候就认清了一个事实,大部分MS是没有奖学金的,不管你写不写Thesis,做不做研究。在考虑到家庭状况之后,会觉得这几十万是“投资”,“稍微狠狠心就花了”。然而当你申请结果出来的时候,你会面临的抉择是多样的:有奖学金的好学校和没有奖学金的牛校,实习机会多而费用贵的学校和实习机会少费用也低的学校——你去哪里?更重要的是,申请能让你成长,让你看到更多的东西。你会想,花掉这么多钱值么,边际成本有多大?(特别是你以后想读PhD而非直接工作的情况下)现在国内有这么多的自费硕士,国外还有数量高速增长的本科直接在外国读的中国人,而经济情况又不明朗,你找得到工作么?把爸爸妈妈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的钱花掉,你安心么?

所以,请认清钱对你和你家庭的重要性。如果你真的可以放心花掉这几十万,那么恭喜你;如果你心有不安,请你评估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如果你不肯花钱,那么请找个攒钱的路子或者读PhD然后Master走人吧。

4)正确地评价自己

无论是GRE/TOEFL,还是GPA,还是经历,都不能和系里TOP 10的大牛们相比。于是我很没有信心地放弃了一堆很好的学校(譬如Toronto、UC系列等等,当然有很多是没赶上), 更没有信心地选了一堆保底的学校(譬如KAUST等等)。现在看来,丧失了很多机会,浪费了很多精力。如何评价自己是跟你的选择相关的。一般来说,硕士项目硬件很重要,GPA要高,GRE/TOEFL要好,科研经历反而不是很重要。而且,如果有出彩的实习经历,一封职业人士的推荐信,以及全面的个人能力,帮助是很大的。因为大部分MS,尤其是北美的MS,很多都是职业培训性质的,它需要你能找得到工作。所以如果你已经符合了公司选人的标准,那为什么不给你加分呢?

一个巨搓的GRE会不会是致命伤?我认为对硕士不是——你见过Verbal比我低的么?再次分享一个GRE很搓的故事:一位好友的Verbal比我多不了几十分,而且AW只有3.0,而且还考了两次G。但是人家的GPA,科研,实习都很好,最后快乐地从了Stanford。所以,请相信你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

5)选校

什么因素最重要?如果是工作,Location;如果是MS->PhD,兴趣和对硕士生的重视程度。关于工作的问题,可以看我转载的Walard的文章,谈PhD的就业,其中有MS的部分;而对硕士的重视程度,我觉得欧洲大陆、加拿大和香港都不错。请优先考虑加拿大:好学校多,英语环境,MS是PhD的必经之路(所以相对重视一些),MS奖学金丰厚,以及和美国名校交流密切,都给它加分。当然,你不忘记,美国大概是你的Final destination。另外,美国的MS能提供转校的机会,提供跟着导师直接转成PhD的机会。

排名怎么看?Times的排名,US News的排名,交大的排名都有很多细分的项目,你可以阅读他们的排名方法,引用其数据,按照自己对每个项目的权重,计算你自己的排名。

用哪个学校保底?很赞同前日发CS.Master总结的iCode(某大牛的马甲)的说法,USC是一定一定一定会给你AD的。说一个USC的AD的故事:某同学的女朋友是某名不见经传的二本学校的,学积分80出头,家里有足够的钱,开了一张数目巨大的财产证明,然后轻松USC的AD。所以不如USC而且不给钱的项目就没必要申了,除非你特别喜欢某个地方。而且你也没有必要选4~5个保底的学校,2~3个足矣。

背景不行选差一点的学校?不见得牛校和次一点的学校在给你打分上会差多少。如果你有Dream School,就申点吧;尽量多申你认为自己应该去的档次的学校,以及比它稍微好点的学校。分享一个故事,虽然这是PhD:一位挚友所在的专业是全国第一,但是本科基本没人出国。他虽然是鹤立鸡群的人物,但是用他导师的话来说:上一个跟你一样优秀的学生出国成功是在10年前了。但是他依然申了,并且申了30个学校。最后的结果是: Offer: Yale, Columbia, Penn, JUH, UT Austin, PSU, OSU;Rej – Harvard, Stanford, Berkeley, MIT, Caltech + 无数你认为远远比不上前面这几个学校,甚至比不上OSU的学校,而且原因不是Overqualified。

6)其他|纯粹个人观点,请带着怀疑阅读

板上大多数人出国,都是投奔了美利坚。但我相信美国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而且你可以考虑的因素很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买手机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外观、是否功能全面、娱乐性好不好、售后服务等等;用的时候,最常用的还是打电话发短信。可是会有人会因为某个他很少用到的功能,譬如相机像素,选择了某一款手机,而忽略了常用的功能。用行为经济学的话来说: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是多向的,想考虑尽可能多的因素;在使用的时候是单效的,仅仅关心某一因素。用到申请上,我们在选校的时候考虑了无数因素做了千翻比较,然而最后去到某一学校,得到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对我来说,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用考虑必要条件:学术声誉足够好和经济上能支撑,以及充分条件:一份难忘的经历。是的,我最看重的是经历。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做些一辈子想起来都快乐的事情。美国是很好,机会是会多很多,但是我更欣赏欧洲的生活方式。我喜欢安逸的生活,喜欢沉淀的状态,喜欢旅游,喜欢einsteinliu学长笔下的慕尼黑(见Deutsch板),喜欢再学一门外语,喜欢中国人稍微少一点的地方。我迟早要去美国,而不见的能去欧洲,那为什么不选一个不同地方感受一次?当然,这种喜欢的背后,有很多代价,但是我并不在乎。生活不是写程序——你要考虑一切,你能预测结果;生活不是赌局——你要孤注一掷,你输不起。我觉得快乐就好。

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27 17:25:46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8 10:47:45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23:44:01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全部都是我的问题~ 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1 19:58:05
呵呵,很高兴能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迪~~~ 4# yanziyi4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 18:47:17
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 很正确 今年美国一些门槛不是很高的学校到了三月四月2010fall也都招满了 很多实力不错的申请的晚的同学进入了waiting lis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