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913 1
2010-05-26



Jean——金浩芳,宝洁中国区联系+ 发展部门(下称联发)经理,北京大学物理化学博士。按照她的说法,她领导着一个即使在宝洁也算稀有的团队,团队成员全都是博士,这群年轻人来自北大、北师大、南开,还有牛津。Jean 的老公也是北大物理化学博士,夫妻俩曾经沟通过女儿的未来,我老公认为,或许她将来不用做个博士。”Jean 笑说。

  这样的人员构成,让人想到最近的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4 个在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的年轻科学家,在生活琐事里演绎着啼笑皆非的故事,不擅交际,醉心研究和电玩,用科学理论硬解人情世故,而Jean和她的团队则告诉我们,这种看法不过是人们对博士、对科学家的夸张想象。我们的生活不是每天公式、符号,甚至于我们的工作也不是这样。联发部门不仅需要深厚的学术背景,更重要的是与外部沟通、交际的能力。”Jean 说。

  说到联发部门的工作,由乔治克鲁尼主演的一部电影应该是一个很酷的参照,
片名叫做《Michael Claydon》。Michael Claydon 是一家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不做刑事诉讼、不做民事诉讼,也不打破产官司,然而每当有重要客户需要解决法律事务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他的工作就是为这名重要客户推荐一位事务所里最擅长处理这一问题的律师。联发部门的部分工作和这有点类似,当宝洁某个业务部门提出要求,他们会在全球的大学、研究机构、供应商中寻找最好的技术、生产条件,在内部需求与外部资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这是宝洁开放式创新的一部分。


  Jean 和同事都有科研背景,而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有点不安于室的想法,想要更开放的环境,尝试不同的可能。他们游离出按部就班的轨道,用新玩法玩创新。

  Jean 在北京大学学习了9 年,从本科化学,到后来被导师看中,免试硕博连读,以及作为交换生留学德国,这是条成为科学家的道路。其实,我并没有想过做个科学家。读书的时候文理都不错,我对文科还比较偏爱。不过是受到当年学好数理化那种思想的影响,我最后选择了理科。”Jean 说。Jean来自于浙江嘉兴,那儿民间有浓郁的文学氛围,Jean 的父亲就是位民间文人,自己组织了诗文社,经常与三五好友在家中吟诗作赋。
在宝洁的前5 年,Jean 换了四五个部门,做过分析、配方、技术、高校合作,这样的工作是有既定的轨道的,你的思维比较固定,互动的人之间想法的同质化是一种局限。你可以钻得很深,但是你不能摆脱这样的局限性,特别是在IT 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最后Jean 进入了联发部门。在宝洁也有很多研究者一直专攻某一方面的研究,最终成为宝洁乃至全球的权威。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了解自己的个性,我不想安于研究室,我想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Jean 说。


全文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27 07:28:31
1# 096001


延伸阅读:

fgq5910:宝洁:从“研发”转向“联发”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16274&page=1&from^^uid=114116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