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73 6
2010-05-27
最近《求是》杂志刊登了农业部原副部长万宝瑞关于《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根本途径》的文章,这是难得的权威声音。文中包括了作为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的他,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思考。  第一,为什么中国大豆市场需求旺盛,而国产大豆却发展受阻?中国是世界大豆原产地,也是世界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为什么如今却成为进口大国,在世界市场丧失了话语权。为什么大豆主产区的农民经营惨淡,大豆主产区的企业停工待料,国库豆满为患,而美国大豆却乘虚而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洋大豆的涌入,我们应该思考在国际化条件下,国家、大豆产业和主产区加工企业该做什么?
  我研究过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史,政府的扶持政策对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该学习美国抓农业的经验了。美国的大豆产业协会、大豆产业基金会、大豆出口协会在大豆产业开拓国外市场中发挥了纽带作用。中粮当年以出口国产大豆为主业,曾经是中国大豆出口的龙头,而今却成为进口洋大豆最多的企业。“一盘散沙”的农户,“孤军奋战”的主产区加工企业,只能成为垄断粮商的牺牲品。
  第二,“四化”反映了中国大豆产业现代化的客观走势。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与产品、企业对企业的争斗,而是国家之间产业链与产业链的抗衡。中洋大豆之争,不再是数量的对比,也不是中外加工企业竞争,而是两个国家大豆产业链之间的抗衡。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政府的责任不只在于“催种催收”,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国际化趋势整合、强化中国的大豆产业链。中国悠久的大豆生产经验,优良的大豆品种,勤劳的农民,艰苦奋斗的加工企业,强大的国家储备,都是中国大豆产业重新崛起的最宝贵财富。
  第三,关于主产区加工企业联合采购和加工国产大豆配额,只是民族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极有必要又切实可行,亟待政府部门拿出具体政策。任何时候,企业的联合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政府要关心民族产业的兴衰。贸易是国家之间利益的博弈,只有自信、自主的国家才能恰当地利用国际贸易原则保护本国利益。贸易原则是为进口国家捍卫本国产业服务的,不是“软骨病人”的滋补品。
  关于联合采购需要国家出台进口大豆的贷款、结算和物流的配套政策,关于配额,关键在价格,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应该和美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相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9 11:34:19
中国大豆全军覆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1 21:30:20
不仅大豆没有定价话语权,还有很多东西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1 23:01:51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1 23:51:15
这个必须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2 16:12:16
悲衰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