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前两个分别是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并于2010年5月7日获国务院通过。
两江新区的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的范围包括江北区的江北中心区、江溉片区、唐家沱-寸滩片区与鱼嘴-复胜片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地区、木耳-古路片区以及龙兴-石船片区;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总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新区将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继续发挥北部新区内各类国家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则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合理配置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和监管设施,确保有效监管。两江新区的通过,势必带动该区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并改变重庆本地产业空壳的现状,使之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的战略高地。
两江新区规划:
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薄熙来确立了把重庆打造为西部开放高地的目标,其中“两江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平台。其功能在于,在国家层面形成一个政策的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优势集聚。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外经贸委所拟定的“两江新区”的核心材料中,“两江新区”总占地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拟设区域主要由重庆市嘉陵江长江环抱的大片北部区域以及北碚区的蔡家镇构成。包括江北区大佛寺大桥以东的寸滩、鱼嘴、复盛等地,渝北两路组团和龙兴镇、石船、木耳、古路四镇,以及北碚蔡家组团和水土、复兴两镇。
2009年年底成立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亦在新区范围,是“两江新区”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李世蓉称,保税港区年底将封关运作,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因为危机,建设成本大为降低。
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分期目标:
“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
2011-2012年是“两江新区”的中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计划到2012年,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
2013-2020年则为全面提升阶段。这一时期,“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中央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带动意义
据重庆市政府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可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与西部市场协作加强,50%左右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嘉兴滨海新区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长三角的南翼,是嘉兴市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是嘉兴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锦州滨海新区正在规划中,未来的锦州滨海新区将建成临港工业发达、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和谐宜居城区。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九大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九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港工业区、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滨海旅游区、临港工业区、中新天津生态城
十大战役:“十大战役”涉及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加快南港区域建设,打造世界级重石化工业基地和我国北方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
二、加快临港工业区建设,打造我国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加快核心城区建设,打造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区;
四、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打造于家堡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响螺湾商务商业聚集区;
五、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
六、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保税港区;
七、加快滨海旅游区建设,打造我国北方知名的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闲区;
八、加快北塘区域建设,打造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小镇特色的国内外会议举办地和小企业总部聚集区;
九、加快西部区域建设,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企业总部经济区;
十、加快中心渔港建设,打造我国北方水产品加工物流产业中心和游艇产业发展基地。
【“十一五”的发展】
在“十一五”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2006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十一五”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将随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之后,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三个发展极。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因地处浦江之东而得名,作为地理范畴包括浦东新区、原南汇区、闵行区浦东部分、奉贤区东部等地,近代以来“浦东”又称作“江东”(高桥地区)、“浦左”,广义上还包括浦江中上游段以南地(涉及松金奉三区)。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万。经济 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东开发始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功能不断得到显著的提升,特别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浦东还荟萃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来临,5.28平方公里的场馆区有3/4位于浦东,浦东作为其主场馆的所在地,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文精神提升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