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702 0
2010-05-28
蕴量了很久都不敢动笔,不知不觉一年就又这么过去了。终究,这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又要开始了。这是一些个人的絮语,一点个人的感悟,一点个人的经验。
    一、快乐守恒定律
    一次,我们帮一个客户安排完集团统保之后一起吃饭,饭桌上那个主管保险的财务主任提出了这样的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觉得很新鲜。他说:人的一生,所有的快乐和所有的痛苦应该是相等的。我把它称为“快乐守恒定律”。后来,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个主题。人的所有快乐和所有痛苦是相等的吗?从量上来说,或者说从快乐或痛苦的时间上来说还是从达到的效果来说?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快乐守恒定律目前为止还不是很适用,至少从两者的时间量上。快乐的时候少,痛苦的时候多,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但是从快乐与痛苦对人的客观效果来看,我觉得快乐守恒定律是适用的:虽然快乐的时候少,可能要经历过很多的很长时间的痛苦才能换来短暂而深刻的快乐,也可能有的人用尽一生的艰辛和痛苦都在追求短暂的却又永恒的快乐,比如康熙王朝里康熙他奶奶在临死前说的那样,累了一辈子了,终于可以一个人清净一下了。那这种所谓的清净就是她的永恒的一刹那的快乐,这种快乐的价值可以抵得上所有的痛苦。这里的痛苦,不是贬义词,应该是个中性词。
    那次饭桌上,有我们一位资深的老先生。他是个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物,一辈子几乎去过了所有的国家,却有20多年时间没有回过家。也许,环游世界是快乐,但对家人无尽的思念却是痛苦,这样的快乐和这样的痛苦在有的人看来也许是相等的,但是在他看来却不是。也许,环游世界的快乐对老先生的价值和影响远远不能抵消掉思念的痛苦。也许,有些痛苦造成的创伤和影响,需要更多的快乐来填补;又或许有些快乐就可以抵得上无尽的辛劳与痛苦。不好说快乐守恒定律到底成不成立,这取决于你对快乐和痛苦的态度。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过,相比于喜剧,我还是更喜欢悲剧的东西一点。我总觉得,只有悲剧的东西才能永恒,才能震撼人心。真正的喜剧其实都是悲剧。但从整个民族或国家的兴亡史来看,快乐和痛苦是永远守恒的,周期性轮回的。和平一时,战乱一时;衰亡一时,兴盛一时。
    二、斗争之道
    曾经有一个学习语言学的朋友这么总结过,说中国人就是爱斗,永远内耗不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处处都有这种内耗的东西,一点也不和谐。比如说:清华和北大隔着一条街在不停地对骂;北方人和南方人互存偏见,你吃面条我吃米饭,很难搞到一起去;崇洋的和不崇洋的对骂;甚至是喜欢郭德刚的和不喜欢郭德刚的对骂,喜欢小沈阳的和不喜欢小沈阳的对骂,就连相声,也是一门关于说学斗唱的艺术.....他们很容易随时随地为随便某个东西将自己分成两个阵营,然后开战,毫不犹豫地耗死另一方,即使一时半会耗不死你,也要让你非常不爽。这就是中国人的斗争之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只有在斗中,你才能体会到乐处。甚至只有在斗中,你才能成长,才能成熟,才能独当一面,才能称王称霸,否则,你就是无能的平庸之辈,或者是出世者。
    尤其是男人,你必须学会战斗。综观历史,一般历代王朝最先成王的人一定是那个最善于斗争的人,他摆平了所有异党,排除了所有异己,最终称王,然后宦官、大臣、皇子再斗他,或者互相斗。如果碰运气这个成王的人他不仅能用他的斗争之道惩恶,还能扬善,那么他就会是圣君,比如康熙那样的千古一帝。
    自古都是成王败寇。自古都分甲方乙方。这是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游戏,它有很多规则,你必须首先设法让自己参与其中,你必须要对这场游戏充满兴趣和热情,并时刻琢磨着如何能玩好它。如果你不是很热衷于战斗,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那你就会被别人裹挟着前进,失去人生的主动性。至于结果,和个人的天赋有关,因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一样的,只是游戏规则。
    三、力量的源泉
    既然谈到了斗争,就要讲到力量,以及获取力量的源泉。
    我们常说,要参与游戏,手上必须要有牌;要参与战斗,必须要有武器。这里所说的牌或者武器,就是力量。力量的表现方式有很多,这跟人的不同个性有关。
    我观察到,很多人的很多种力量都很有杀伤力,或者很让我感动或震撼,这些力量大部分是我所不具备的。沉默不语是一种力量,而且在有的时候比任何力量都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那种冰冷无情也是一种力量,他让你无法靠近;死缠乱打的坚韧也是一种力量,而且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力量;斩钉截铁的果敢是一种力量,在危机时刻能拯救我们;一条路走到底的坚持也是一种力量,从一而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动声色也是一种力量,他让你不知道何时才能采取应对行动,摸不着头脑;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也是一种力量,毫不要脸或死皮癞脸有时侯真的能让你束手无策,哭笑不得......
    我不知道哪种力量最厉害。但我认为有几种力量对战斗胜利的取得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智慧,比如说善良,比如说对这个世界和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的理解,比如说内心的坚定与强大。有些人机关算尽,最后下场不见得有多好,有的人纵其一生都处于攻势,而有的人一生都以守为攻。有一种说法说圣经的旧约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被人打了一嘴巴反过来要还他两嘴巴;而新约则是教人被人打了左脸,然后要把右脸转过去再给他打。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同样地深入人心。
    我曾经和一位朋友探讨过在中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可行性。那家伙很干脆地说,不合作就杀呗,反正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呵呵。这就象降龙十八掌与太极拳。
    四、人仅仅有智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鼓精神
    这是老毛的名言,对于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真的是一掷千金,鼓舞人心;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正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点。他们不仅拥有智慧和天赋,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股精神,没有这种不顾一切的精神,很多事是永远也办不成的。
    这股精神是个看不到的东西,他却能让人在你身上看到希望。他就像引燃火种的那颗火苗,让你的潜力发挥出来,让你的小宇宙爆发出来。这是一种生命的原始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如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东风不来也是白搭。况且总是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不可能万事具备。所以,还得想好了就做。
         
    五、中庸之道与平衡术
    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常常会拿起我们敬爱的陈准民校长2006-2008连续三年给毕业生的演讲,第一篇是“实践happy medium, 拥有幸福人生”,第二篇是“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丢”,第三篇是“有求无欲,快乐永续”。给我们07届毕业生的那一片赤子之心最好理解,快乐中道和有求无欲就有些费解了,这里面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尤其是中庸之道。
    有的时候,中庸之道就像是一个最完美的模型,你必须考虑到几乎所有的直接影响因素,然后进行综合的权重分析,取一个最平衡的点。我觉得这几乎是一种终极智慧,非常非常难。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09437&page=1&from^^uid=13357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