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09 4
2006-04-10

“牛”“羊”之变恒源祥

大约十年前,恒源祥开始在电视台投放电视剧贴片广告,当时最小广告投放单位是一次15秒。恒源祥的老总刘瑞旗找来几块纸板,剪了代表恒源祥形象的小囡头和“恒源祥,羊、羊、羊!”六个字,制作成简单的动画,每5秒可以读两遍“恒源祥,羊、羊、羊!”,一部电视剧播下来重复了六遍。后来,恒源祥在央视如法炮制5秒广告,获得巨大成功。正是因为广告的简单重复,使得恒源祥品牌深入人心,并迅速成为国内毛线行业的第一品牌。

而在十年后,2005年12月22日,在恒源祥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之际,其广告语“恒源祥,羊、羊、羊!”的童音摇身变成了“恒源祥,牛、牛、牛!”, 这件事在整个消费者及经销商层面上引起不小反响,也在中国营销圈内引起一阵热议。

就改变其标志性的广告语一事,恒源祥品牌总监丁秀伟解释,老字号恒源祥正面临着广告语迅速老化的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源祥原来的定位以及品牌的概念已经陈旧了。喜新厌旧是人之本性,为了挽回年轻客户,“恒源祥,牛、牛、牛”是把目标客户锁定在20岁~40岁之间的年轻一族,其品牌主题展现的也是这一时代人的潇洒。

丁秀伟的说法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他们对恒源祥广告变脸感到可惜,认为广告语与企业关联度不大,给消费者的感觉不好,可能使恒源祥数十年的广告积累效应因此丧失。

但也有一些人士认为,中国市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从十几年前打拼出来的中国本土品牌,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人群、如何塑造新的品牌形象的问题,恒源祥这次无疑是一次尝试,值得肯定。

纵观全球,不少知名品牌都做过类似的尝试,包括去年麦当劳全球口号从“更多欢笑、更多麦当劳”变成“我就喜欢!”。品牌形象的转变中总是不乏成功者,但淹死在转型中的也有很多,恒源祥这次会是哪个?大家不妨来预测一下,这种变化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怎样?

甚至,有这样的传言:恒源祥广告变脸正是恒源祥自己策划的一次事件营销,在签约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之际,成功吸引到众人的眼球。果真如此吗?这个代价是否太大?毕竟美誉度与知名度是不同的。

如果讨论得更深入一点,那么,对于同样面临品牌革新问题的本土企业,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10 17:28:00

哪些情况企业应考虑品牌重塑与再造

一、品牌识别力低下,或正在弱化

理论依据:影响品牌识别力的因素很多,诸如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社会文化、消费习性等方面,而这些因素是变化的,这就决定品牌也必须不断地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创新,墨守成规必然导致品牌老化而被淘汰。

相关案例:每隔一段时间,可口可乐就会对全球消费者进行一至两年的跟踪调查,了解对其口味和可口可乐包装的需求,最终决定是否换包装,走品牌形象亲民路线。

例如在2003年,可口可乐和雪碧就先后“变脸”。可口可乐新的标识在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弧形线,整体的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透视效果;新的斯宾塞字体更清晰、简明;新“波浪形飘带”由原来单一的飘带图案演变为多层次、多颜色的设计;新可口可乐弧形瓶改为设计独特的“气泡弧形瓶”。雪碧改变了于1993年开始在全球使用原来的视觉标识“水纹”,原有的“水纹”设计被新的“S”形状的气泡流设计所取代。“S”恰好是“Sprite”的第一个字母,使雪碧的包装更加醒目。

二、品牌遭遇危机而受重创

理论依据:品牌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危机史,即使百年品牌(如可口可乐)在其发展史上也遭遇多次危机,如“二恶英事件”,以及麦当劳在中国武汉、长春等地曝出“毒油事件”。

因此,在企业遭遇危机之后品牌重塑与再造就成为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相关案例:在我国,三株口服液、南京冠生园在遭遇危机后一蹶不振甚至倒下,而农夫山泉尽管遭遇南京“蛆虫事件”,但经过品牌运作如今旺势依然。

“1:1:1”的金龙鱼在受到质疑后,对广告进行局部调整,放大金龙鱼外包装上的“0.27∶1∶1”的字号,以与“1:1:1”划清界限,并整体改变了广告口号与宣传点。

三、企业并购重组或分立

理论依据:由于并购重组或分立的企业之间,存在不同业务领域、经营定位、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差异,决定了企业间品牌策略的差异化,因此并购重组时“同化”品牌和分立时“异化”品牌就成为司空见惯的市场现象。

相关案例:台湾明基以新品牌“Benq”替代老品牌“Acer”,实行品牌再造,就是在明基从宏基独立出来并且在业务领域定位出现差异时(宏基围绕网络通信与数字多媒体概念的设备制造,明基则向电子商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新品牌。

四、品牌面临市场国际化

理论依据: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企业走出国门的需求下,这是众多企业品牌“变脸”最根本动机,诸如联想、奥康、华旗等企业都是这种情况。

相关案例:早在联想注册“Legend”英文标识之前,联想“Legend”英文标识在国外至少已有十几家公司注册,联想国际品牌推广线路因此受阻,这对于急于“走出去”的联想无疑是一副枷锁,于是“变脸”为“Lenovo”;中文标识“联想”不变。新标识中的“Le”取自原来的“Legend”,继承传奇的意思;“novo”是一个拉丁词根,代表创新之意。“Lenovo”寓意为“创新的联想”。

同时,也有国际巨头为适应中国品牌本土化战略而改变的例子。当初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贯彻它的“以公司运营的所在地为家——成为一家真正本地化的跨国公司”的理念,于2001年4月在中国启用了新标识,为了体现联合利华重视中国市场,关爱中国家庭的初衷,在新的标识里面加入了中国人非常重视的“家”元素,新标识的口号是“有家,就有联合利华”,新标识中增添了小房子的形象。

从2004年7月1日起,全球联合利华所有的子公司又同时启用更新的公司标识。更新的标识为一个由25个小图案拼接成的“U”字,该字下面为联合利华的英语名字“UNILEVER”,在中国使用的标识还在英文字母下方增加了中文“联合利华”字样,以体现品牌的本土化战略。

五、品牌进行再定位

理论依据:这里再定位可以包括经营领域再定位、产品再定位、市场再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再定位等方面。之所以要再定位,是因为出现了以下问题:原来品牌定位是错误的;原来定位阻碍企业开拓新市场;原有定位削弱品牌竞争力;消费者消费需求或偏好发生了变化。

相关案例:2003年9月2日,麦当劳居然冒险地放弃了其坚持了近50年的品牌定位,在全球范围内更新了品牌口号。由原来的“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变为“我就喜欢(I'm lovin'it)”,并将用了几十年的红色标志改成了黑色。

麦当劳更新品牌口号主要是因为,之前它一直以小孩以及家庭作为主要目标人群,因此其标识以温馨的黄色和鲜艳的红色为主,应该说在当时是很成功的。但是由于市场的变化,目标消费者也发生了调整,麦当劳将市场营销的重点从过去的小孩及家庭集中到时尚、活力、另类的年轻一代消费者身上。

六、把产品或服务纳入其他品牌

理论依据:产品或服务是品牌的载体,品牌不能脱离产品或服务单独存在,产品或服务也需要更有优势的品牌支持。当一个老品牌面临更有优势的新品牌时,自然要“让贤”。

相关案例:2003年,英国电信公司(BT)实行了国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首次品牌重组计划:弃用旗下的互联网服务品牌“BTOpenWorld”,根据和雅虎(Yahoo)公司达成的协议,BTOpenWorld将被并入两家公司新推出的服务品牌“BTYahoo!宽带”中。

七、企业升级所致的品牌“变脸”

理论依据:企业升级包括规模扩大、产业扩张、技术升级等方面,这时原有品牌在理念上和形象上可能已滞后于企业发展,因此必须“变脸”。

相关案例:在2003年3月25日,UPS沿用了40多年的著名的“盾牌”标识正式变脸。新标识取消了盾牌上方带蝴蝶结的包裹图案,增加了标识的空间感以表示UPS当今诸多的业务项目。在UPS的货运飞机及递送车的设计图案中还增添了“实现全球商业同步化”的词句,新的广告词中也增加了“实现同步化商业”的主题,以提醒客户UPS是一个提供广泛经营项目的公司。UPS换标识的背后,其实包含着UPS整体业务的升级,即由单一的货运快递服务提供商转向供应链管理提供商,实现贸易的三大要素——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无缝衔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19:33:00
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成功,我们需要自己的品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22:36:00
说不定公司是以此为引起宣传的效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22:38:00
媒体炒的越很其越有轰动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