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3-8-14 15:27:28
才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7 10:52:48
楼主好像犯了一个教条主义的错误,过度关注数字而忽视了问题的内容。所以只能说你的统计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在结果的解析上不可取。而且存在误导的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中国的自杀率是 22人/年·十万人(95年发布的官方数字,根据ZF的一贯做法,一个数字实际上只会多不会少)。而富士康作为巨型生产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0万,所以从比例上讲,连续跳楼数其实还是低于中国社会平均值的。

从自杀本身的人口学规律来讲,青少年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之一。而富士康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3岁,也就是说大多数员工正处于这个高危时期,所以发生自杀事件本身并不稀奇(即使是充满了天之骄子的211大学里,不也每年都会发生自杀或自杀企图的事件吗)。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单调的生活、重复的劳动、以及高压式的管理,的确容易引发人的抑郁情绪。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情绪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整,进行适应和纾解的。只有部分本身在性格上就有自杀素质的人,才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而楼主所说的,自杀的发生频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也可以用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对高危人群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来解释。简单地说,就是对连续自杀事件的报道和流言,加重了那些有自杀素质的人的压力,推动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呼吁厂方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对高危人群组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他们在行为或情绪上的异动,把惨事终止在发生以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8 15:18:59
有点道理,但好像深度不够啊,哈哈。支持下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30 16:09:47
高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