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时候,中国银联还没有自己的标准,于是,各家银行均采用了国际卡组织的技术发卡。
特别是早期的时候,建行发卡均需要过7天才能发的,卡背面有VE标志。这就是在02年中国银联成立前,银行设备只能识别自己的卡。后来成立了银联,推行联网通用技术,发的卡是银联人民币卡,但采用了v/m的技术,这样万一v/m开放网络,银联卡立即可以在v/m全球网络使用。但后来谈不来,v/m就是不开放网络给银联,而且交易费v/m还可以抽水,于是银联下定决心,要搞自己的标准。
后来就有了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为了尽量将银联利益最大化,银联不断向各银行施压,要求将4、5开头的visa,master标准的储蓄卡更换成62开头的,交易就完全抛开v/m了。再跟着向各银行施压,要求发行人民币单币银联标准卡,于是去年7月,招行推出了62开头的卡,08年2月28日广发推出了银联标准信用卡。不过这些银行都对这卡很不积极,主推还是双币卡。
取消双币卡,更正确的说法是将双币卡“一拆二”,如果都是单币种卡,在办卡时客户就会注意到VISA卡或者万事达卡只能在国外使用,毕竟不是所有银行客户都会天天出国,申请银联卡更符合需求,那么申请银联卡的比例就会高很多。即使是出国,由于银联技术、网络的趋向成熟,将会越来越方便。银联恢复单币种卡,有利于为中国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产品。双币卡年费一般都要高出rmb卡一倍,虽然不用visa线路,费用还是收了,银行还要给v,m品牌费,bin号使用费等等。银联标准卡还是必须推行的,问题是这么多换卡费,不知谁来埋单。。。
VISA等跨国公司通过强化对其成员机构的品牌管理和业务管理,与银联争夺跨行转接业务。尽管大多数VISA4字头BIN号卡带有“银联”标识,但是VISA凭借其对4字头BIN所有权的控制,正式向香港和内地的银行发函,要求所有列入其BIN表的VISA4字头BIN号卡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VISA网络转接。最后银联总裁万建华和他们摊牌"在中国封杀visa",最后v妥协了。。。(落后就要挨打啊,老毛说的多经典)
银行合作方面,VISA和万事达卡给发卡行各种培训和补贴,有时直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根据银行发卡数量的不同,按每张卡4到10美元不等进行返还。VISA甚至为收单银行扩展外卡收单商户提供大笔资金支持。而银联这方面什么都没有。关于品牌服务费,银联方面虽然也向银行返还,但力度比VISA和万事达小得多(银联哪能跟人家发展了几十年的国际卡组织比财力呢),人家财大气粗,先亏小钱,到时候干掉了银联,他们就可以水涨船高了,所以国内银行比较短视,但是我们最为知识青年一代,要擦亮眼睛啊!
其实,几乎双币卡的年费和单币卡都是一样的,挂失费也基本相同,这是对绝大多数银行讲。
我觉得还是尊重市场的选择,我一张工行双币卡,通行内地和香港,在国内用人民币,在香港用港币,简直就是绝配。要知道,单申请港币卡,未必所有银行都同意你办,但是如果申请双币卡,几乎所有银行都同意。
银联要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不要动不动都推动央行出台规定,作不正当的竞争。你网络完善,服务好,大家都会用你的。但是只有银联标准卡,出境使用的话,遇到失卡坏卡,需要紧急服务,银联却不提供的。而visa/master他们提供紧急取现和补卡服务。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