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可促藏性的农副品大蒜为例,当然会有前提条件:1.不起眼的农副品,不能是大米小麦类,国家开始不会进行干预2.产量大量下跌的时候,这个其实很容易做到,一般来说,就是间隔一年。
具体步骤:1.抓住低价机会大举建仓,一般来说地方商业银行的储蓄会被清仓,个人感觉农村信用社会有所作为吧。
2.控制中下游。所以他们会有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等,整个产业链要做到步调一致,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但是游资绝对很会做这件事情,无非是送礼吃饭之类吧,个人这样认为。
3.炒概念。这个媒体的作用毋庸置疑,很多时候媒体会被利用,或者是暗渡陈仓,大蒜为例,借着甲硫等疫情宣传大蒜的特效。
4.对敲。对敲,金融类术语吧,很简单,大体意思就是,拿出20%存货,派人买,自己卖,炒高价格。
针对不可储藏的农副品绿色蔬菜类吧,这行业存在三种人,一.小菜饭,个人资本估计在3-5万左右。二.大点的承包经销商,资本200-500万 三.游资,炒资商,资本5000万以上
具体步骤:1.打掉第二类竞争对手,假设市场上是2元一斤,他们财大气粗,出1.5元,这足以打垮他们。
2.跟菜农磋商。市场上是1.5.我们给你2元,菜农很高兴,当然有附加条件,完全购买,并且什么时候出菜,由他们说了算
3.就这样,他们就可以买5元,再买7元,工商局什么部门来查,就变成5元,3元,之后再涨。
农民根本得不到利益,国家自然会给予该行业补贴,但是补贴只会流向游资的。这场游戏就变得没有规则性,以前贫富差距不均,农民拿一元,你拿9元,现在没有规则之后,农民还是一元,而他们可以拿20更或是90元,无形之中,在盘剥着农民,盘剥着消费者。价格低,伤及农民,价格高,伤及农民和消费者,ZF发现时候已经晚了,这无疑贫富差距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