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速人才国际化   光明日报 2010-06-01 第2版  记者 曹继军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新兴能源展区,有一个展项叫做模块定日阵聚焦光热系统,是“聚衔焦光热”技术的重大突破。这项成果属于上海引进人才、科学家项晓东领衔的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许许多多项晓东这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正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力量。 
  据了解目前有8.5万名留学人员在上海工作和创业,10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9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主动出击,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上海抓住时机集聚国际高层次金融人才,先后两次组团赴海外招聘。2008年底,“赴英、美招聘中高端紧缺金融人才工作团”,率领27家金融机构,在伦敦、芝加哥、纽约举办了三场大型招聘会,共收到应聘个人材料7486份次,初步达成意向的有840余人次,共录用了66名海外金融人才,其中,有5位海外金融人才入选2009年中央“千人计划”。2009年底,海外招聘团再次出发,18家金融机构携带116个岗位,在纽约、多伦多和新加坡的人才招聘会现场吸引2000余人前来应聘,并与231人达成初步意向。 
  筑巢引凤,优化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在上海,有一个《〈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它由上海市委组织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在《实施意见》中,有16类40项服务内容。在上海,职能部门设立了为海外人才办事的专窗、绿色通道,对海外人才的居留、出入境、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通关、子女就学等需求,“点对点、一对一”精细服务。  
  《上海市居住证》B证制度规定,凡来上海创业、工作、居住半年以上的海外人才,包括加入外籍的留学人才,可申领上海市居住证B证,在社会保险、子女就学、购置房产、办理贷款、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创办高新企业享受减免税政策等方面,原则上获得与本市市民同等待遇,解除了海外人才在沪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为了鼓励海外人才来沪工作、创业,上海陆续出台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出国留学人员来上海投资兴办企业的有关规定》等文件,切实解决海外留学人员在工作、创业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海外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初期启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设立“浦江人才计划”,每年出资4000万元资助新近来沪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5年多来,累计资助1099个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资助总额为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