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6-6 12:13:53
货币发行制度是什么样的?以美国为例,他靠国债作为抵押实现基础货币发行,你生产率下降,还死命发行货币,结果就是国债没人认购,或者死守固定汇率的对手国家的外汇储备贬值。均衡最后是要被实现的。现在欧洲国家从某种角度看就是这个问题。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因为债务信用度的下降常常是长期积累、突然爆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3:12:3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4:07:07
由市场来决定汇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4:07:36
楼主说的是微观上的问题,这没有什么问题。你所讲的情况都是些非常明显的现实问题,这个相信很多人都想的明白,但任何一个因果关系的推理都要建立在特定假设之上,周老师的推理是在宏观和一些特定前提下做的,换句化说,你所谈的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4:31:47
现实不断变化。各种影响汇率的不同因素交错影响着汇率。汇率固定不还是一个无稽之谈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4:50:07
wangruibest1988 发表于 2010-6-5 11:29
注:周本文想论证的是固定汇率不可守,可守不可守这个问题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今天我想说的是生产率进步快是否一定会导致货币升值?本文的讨论不是仅仅是周其仁的《守不住的固定汇率》这一篇文章,更多的是联系到他关于人民币问题的建议。
       周其仁《守不住的固定汇率》一文中提到两国之间汇率变化过程,首先以“天下统一货币”简单情况推出生产率进步快的国家“交易筹码”增加,这无疑是对的。之后降到不同货币情况,他分析道“再复杂一点,两国生产率变化的步伐有异,又使用两种不同的货币,情形将如何?推来算去,我得到的结果是生产率进步神速国家之货币,相对于生产率进步较慢国家的货币,挡也挡不住地一定升值。我们不妨一起来走三步。第一,进步神速国家同样的货币因生产率进步而可以购得更多的商品,就是说其货币币值提升;第二,进步慢国家的货币币值因生产率进步较慢而相对贬值;第三,拿前一种货币与后一种货币“换汇”,汇率当然升值。
       我认为这种分析不可能对。其一,两国不同币,单位币值的决定在货币供应量不变或者两国之间货币供应增长率相对不变的时候,上述分析一般是成立的。但是,各国货币发行量不同,单位不同货币的比价即汇率又怎么只有生产率决定呢?其二,现实中的经济太复杂,美元发行很多但对其币值影响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流通到国外很多被国外的央行(如咱们)弄成外汇储备了,沉淀下来了。而对于人民币,国外没市场,发行之后除去准备金之类一般直接进入国内流通市场,发行过多很容易通胀吧。
所以,以上分析说明即使现阶段中国生产率增产的块,人民币也不一定应该去升值。更何况,中国“两头在外”加工贸易是的央行积累美元是必然,“交易筹码”是增加了,但这种“筹码”沉淀下来了,而被动增加人民币供应量。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周还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开篇说到“即便人民币算是盯住了美元,但因为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浮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又哪里固定得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已经不是固定汇率制了,但后来又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把固定汇率当作一项认真的建议拿出来兜售,世人究竟该作何种评价?”这后一句话里面的建议并不是固定汇率,而是盯美元,而他又说过盯美元不是固定汇率了。周的建议是一次性升值到位,那我问一句升值后是固定还是浮动??升值多少是到位??
      事情到现在,我觉得争论什么固定汇率,什么浮动汇率都是扯淡的。。。盯美元是有很多问题,而汇改后的参考一篮子其实就是缓慢升值问题多多(周也这么认为),而一次性大幅(或者适度幅度)升值,长三角、珠三角的小型外贸企业都别活了(我亲身调查过,有发言权)。。。
       我不是反对汇率改革,我只是觉得怎么改才会变得好都么没弄清楚,就去改未免对中国那些频临倒闭的外贸企业所雇用的工人来说不公平,他们能受苦,为什么连一个机会也不给他们。继续盯美元有那么大压力吗??我从经济方面看不到。
      汇改出路迷茫,当下我觉得适度的降低关税是正道。。
      我只想限于学术上的争论,不是人身攻击,我还很敬佩周所奉承的“真实世界经济学”的,不故弄玄虚,客观又实用。
“重点就是一句话:守不住币值稳定,休想守住汇率的固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5:42:47
人民币升值肯定使中国企业元气大伤,美国佬就爽了,沾大光了,不仅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而且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都要破产了,进而大量工人下岗待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5:50:52
yanyingdao 发表于 2010-6-6 08:36
难道lz没读完周氏的文章?周氏在此文中还提到:除了生产率的变动率各国有异,另外一个引发货币币值不稳定的原因,是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迫于财政、经济和社会的各类压力,通过货币供应的控制或主动或被动地人为造成货币币值的不稳定。请读完再评论。
周的逻辑没问题,你的关于浮动的也没问题,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具体的我不赘述。
质疑是好的,可一定要先仔细阅读认真体会。
BiShi楼上的回答,什么都不懂就什么随便留几个字,分明是为了赚经验,哎,论坛的悲哀。
同意你的分析。

一般来说,汇率由实际购买力的对比决定,在货币一定条件下,由生产力决定,在生产力一定条件下,与货币发行量负相关,综合两个方面是货币发行量相对与GDP增长量决定的。就是弗里德曼的观点,要使货值稳定,货币相对于GDP增长保持一个相对固定值。周其仁是同意弗里德曼的观点的。楼主是没读明白周其仁的观点,周的观点明确一致,没问题。

问下,你对张五常货币发行量钩住一蓝子可交易物品指数的观点怎么样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7:10:55
感谢楼主的回复!
个人浅见,“盯住美元”大约是一种联系汇率,就像人民币和黄金挂钩,黄金充当等价物,而对各国的汇价则依据该国黄金的货币价进行换算。“浮动汇率”相对于拿人民币买各国货币,但价格放开。原则上买日元和美元价格是独立计算的。两种的含义确实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7:16:28
自相矛盾的地方总是有,关键爱你是看它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7:58:38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8:15:24
没读过周的文章, 不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8:40:15
其实  这些人  真的不怎么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8:43:36
对啊对啊啊  周其仁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9:03:48
最终积累那么多外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是为了出口而出口,让我想到一个荒岛的故事 几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几个人中国人终日劳动来生产供那个美国人消费,积累了美国人打的白条......中国人耗费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如果为了保住外贸出口企业的利益,只能导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等哪天你发现当你周围的环境资源不能承受这种模式时,你手里的白条是救不了你的 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淘汰那些仅仅是依靠币值低估生存的企业 释放他们占用的资源,这就需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资源价格领域的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19:26:49
支持自由的学术辩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0:39:05
一般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0:57:25
第一,如果周讲的是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那么周的分析就是可能对的(张五常偏好的称法),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可以得出周的结论,即有以下逻辑:生产率进步---本币购买力增加---实际汇率升值或汇率下降(以本币表示外币),同意楼主把货币发行量因素考虑进去,如果经济中货币发行量增加,就会平抑生产率进步增加本币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第二、周认为固定汇率应成为历史,倾向于浮动汇率。他的分析蕴含了现阶段我国货币升值的合理性,这是可能对的,即我国货币可以或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升值或贬值(周文并未明确提出变动名义汇率)。是否可以或要变动名义汇率,还要考虑楼主提到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三,为什么在货币本可以或应该(慎用)升值时我国一些出口导向的企业无法承受,关键在于这些企业缺乏定价权,即郎咸平讲的“6+1”我们只掌握了生产环节的1,并不是我国的生产率进步未达到该水平,是国外的企业通过手中掌握的定价权减弱了我国一些出口导向企业的承受力。不是国外的企业强势,而是我们太弱,问题在于我国的企业。经济发展有路径依赖,但不管过程多漫长,难度多大,我们必须要逐步改变缺乏定价权的局面,这是我国企业应该努力而且必须要做的事,是当务之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1:45:05
汇率问题不简单,不能照搬书本理论,多思考,多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1:50:10
讲的从一方面看是有道理和依据的,但也是有局限性的,理论都有合理和局限性的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1:56:39
周谈到的是固定汇率是脆弱的,不可能固守的。
他的意思是说,即使单位货币购买力一样(周文中的例子是金本位制时,美元英镑其实就是黄金的另一种说法)
货币供给量的初始值一样,随着生产力增长速度不同,经济增长速度就不同,经济发展规模就不同,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不同。进而要么最后的货币供给量不同,要么单位货币购买力不同。总之最后汇率会发生变化。这是在没有考虑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货币供给量,造成通胀或通缩。 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固定汇率更不可取。

我是这样理解的。 虽然在周是汇率升值的支持者,但这个系列的评论目前尚未谈到对中国汇率的看法。当然目前来看肯定是反对盯住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做法,应该是更为灵活的市场化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2:02:24
有想法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2:07:28
逻辑混乱是国内经济学者的普遍毛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2:43:55
看来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2:59:42
不明白lz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3:06:23
我先去找找那篇文章看,不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3:24:52
you xiexu daol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6 23:58:19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简单很说清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7 01:01:59
56# sunying1019vx
似乎在CCER网页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7 09:21:06
le2005 发表于 2010-6-6 09:04
(1)看了周的原文,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此文是写给经济学外行/普通人看的,能够写成这个样子,所谓举重若轻,已实属难得。LZ的两三个质疑,个人以为,从专业的角度看,或不成其为质疑。
(2)个人以为,货币作为极其特殊的商品,具有三种以上的属性,对内的支付属性,对外的保值/中介属性,以及独特的金融属性;不同的属性,所扮演的经济角色,所承担的经济功能,应有所不同。
(3)个人还以为,“其二~现实中的经济太复杂~沉淀下来了~”是典型的静态分析,这个尤其不赞同。货币作为金融手段,具有中介属性,具有跨期保值功能;在短期和中长期对于“锚定真实价值”的效应显然不同!而通货膨胀,亦有“跨期改变价值(货币内在价值/财富价值锚定)”的类似效果。在短期和中长期,两者的变动方向及幅度尚不确定(个人研究能力实在有限[shy],虽读过萨缪尔森的相关主题文章,但老实说,一则没有读透其系统性框架,二则该文是“两代”而非“N代跨期模型”,觉得一般性方面可能~不太有把握,因此不敢放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内部市场要素流动(大国经济)和外部市场要素流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如此充分的情况下,“沉淀下来”似乎不太可能。以中国的实证看(在10个月~36个月之内以不同方式传导),应会以某种方式在经济体内部,以及向经济体外部(国际经济体系)传导吧。。。
(4)另,还是觉得,“其一”的逻辑起点有问题。“其一,两国不同币,单位币值的决定在货币供应量不变或者两国之间货币供应增长率相对不变的时候,上述分析一般是成立的。但是,各国货币发行量不同,单位不同货币的比价即汇率又怎么只有生产率决定呢?”——我想他所提出的“一切逻辑推导”都是基于不同经济体就内部(国内经济范畴)的商品本位而言相对均衡的一个货币发行量或者货币发行量增长率“。可能这个稳定或相对稳定的前提,是隐含的;概因是写给缺乏专业知识的所谓普通人民群众看的科普性文章,是以无法就讨论的逻辑前提而一一仔细界定吧。
(5)最后,还是觉得,周关于升值方式如何升值的建议都有一定道理;且,据传,貌似有/关/部/门/已在考虑接受他的建议了。(其实,此前,个人很少有机会认同“CCER派系”的某些政策主张和理论观点,很多都觉得和中国当前的经济现实有距离,而其所设定的政策目标往往又过于“高远”,呵呵。。。)
结合前后几篇文章,我觉得周其仁先生的意思很清楚,说的就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即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上升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注意,不是名义汇率的升值),这种实际汇率的升值既可以表现为名义汇率的上升,也可能表现为通货膨胀。这个结论实际上是不需要假定“币量如何如何”的。

进一步考虑到非贸易品或者说交易费用的模型是瑞典学派的斯堪的那维亚模型。对上述说法的中国数据北大的施建准教授做过很好的实证,结论非常支持这一理论。

TO楼主:周的终极目标看来是清洁的浮动汇率,他根本认为盯住美元是一个虚假的锚。所以我觉得楼主的问题根本不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