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开启市场时机理论的讨论挺好的,可以说选了一个挺好的时机!呵呵!因为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小弟无知,不知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BAKER AND WURGLER的文章的确开启了关于资本结构的一个较为新的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之先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继而亦有一些相关文章出来。针对BAKER AND WURGLER的研究假设或者验证结果予以应用上检验,似乎得出了一些与BAKER AND WURGLER不一样的结论。
比如最近看了两篇在BAKER AND WURGLER(2002)基础上的文章,分别是:Aydogan Alt(2003)的How persisitent is the impact of market timing on capital structure?和Armen Hovakimian(working paper)的Are observed capital structures determined by equity market timing?
前文作者认为,BAKER AND WURGLER文章体提及的累计影响可以长达10年不符合实际,作者发现公司发行股票在“热发”(Hot-market)状况下比“冷发”(Cold-market)状况下发行得多,而这个差异才是真正的市场时机影响,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发行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公司将会因为债券发现或者举债而使的杠杆将会迅速上升。持久性的影响在两年后就已经消失了。
后文作者认为,对杠杆的回归中,历史的M/B数据不是公司进行股权融资时机选择的因素,同时亦对资本结构不具有显著的持久影响。
或许我们会认为可能是上述两位作者研究时的前提差异,造成了与BAKER AND WURGLER文章结论的不一致的地方,当然我们相信这也是客观存在。但是在这里我想与楼主讨论的是:
如果我们把该理论引进过来验证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的话,我们应该怎样修正里面的假设?
或者我们应该如何将我国特色的东西考虑进去?
比如现阶段的股权分置状况会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起作用吗?
在我国决定融资方式选择的是管理层还是大股东?在回归分析的时候要不要考虑这些变量?
……
呵呵,只是胡乱的将一些想法贴在上面,可能没有说清楚,希望论坛里的诸位能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点看法!
希望有兴趣的同仁能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ps:
1.如果各位需要我提及的几篇文章的话,乐意送上!
2.当然,现阶段已经有两篇文章将BAKER AND WURGLER的研究框架拿过来研究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的时机问题,但是主要还是拿来主义的哦!
119813.rar
大小:(890.94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1(Baker and Wurgler)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printed).pdf
- 11Are Observed Capital Structures Determined by equity market timing(printed).pdf
- 11How Persistent Is the Impact of Market Timing on Capital structure(printed).pdf
最近有好友想要这三篇文章,特放这里,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4 10:47: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