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moo 发表于 2010-6-6 17:19 
桂花树下 发表于 2010-6-6 16:59
是不是说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还要继续生产哪怕面临销售不佳的局面?
简单说,你这里指的是“向下刚性”,我前面指的是“向上刚性”。
谢谢指点。由此我也有一些想法。
1、 在滞胀时期商品价格高企,但企业却没有扩大再生产的冲动,因为这时候边际利润已近为零。所以这时期企业手中会积累大量闲散资金,这些资金会有寻求回报的冲动,应此而进入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导致资产价格高企,反而助推了通货膨胀;
2、消费者在经济发展停滞的时候为什么还有这么强的消费力来支撑商品价格呢?难道他们没有收入停滞不前的预期么?我想可能的解释是消费者对收入停滞不前的反应比较迟缓,往往几年后才体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居民的福利使得他们敢于继续消费;这种消费假象引导企业产能过剩;也是这种消费假象使得滞胀持续较长时间。
3、正如你所说,滞胀是在一定资源和生产力的限制下社会总产出达到最大了;但为什么生产力很难进一步提高呢?不是有大量信贷么?很多企业不也还有很多闲散资金么?我的想法是技术创新是个风险很高但利润很高的活动;如果一方面存在预期的高风险,另一方面又由于通货膨胀、利率高企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很高,结果是就算出现创新的萌芽,也会因为由于高风险和高成本而很难维持。因此需要社会商品价格下降、资产价格下降、资本成本下降以给技术创新提供低成本的环境。但现在的国家都担心经济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给技术创新提供扶持的办法,包括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等等,来鼓励技术创新。
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比较通俗的想法,但不知道从专业的观点来看是不是正确。从经济理论上来考虑应该如何解释呢?
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