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10 0
2010-06-08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的凄美神话,可在这个凄美神话的背后,却有着
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箭射九日、为民造福的大英雄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之药,后
羿的徒弟逢蒙嫉妒师傅的箭术,也想得到灵药,就趁后羿出去打猎之机,逼美丽善良的师
娘嫦娥交出宝物,嫦娥情急之下将药吞下,谁知竟身轻如燕,飘上云霄。嫦娥眷恋丈夫,
就选择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面落了脚。在这个传说中,嫦娥还只是为了不使灵药被坏人
拿走而本能地将其吞下,成仙也只是偶然。

    还有一种传说。远古时候,有一个穷国的国王叫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弄得
天下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就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天药。此事被美丽善良的妻子嫦
娥得知,为使百姓免受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趁机把天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成
了月神,后人也称她为太阴娘娘。在这个故事里,嫦娥则成了深明大义,关爱民生的王后
,成仙也就成了必然。

    而在明末清初小说《有夏志传》里,嫦娥又成了一个鄙视荣华富贵,捍卫独立人格的
勇敢女性。据载,夏朝国王太康,见后羿之妻嫦娥美艳绝伦,便想用幽州之地来换取嫦娥
,后羿因贪图财富,竟然应允。嫦娥悲愤不已,便偷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不死灵药
,毅然抛开无情的郎君,飞奔月宫。

    但在另一些古文献的记载中,嫦娥的形象却大相径庭。

    最早记载嫦娥奔月神话的是约成书于战国初年的卜筮古书《归藏》,原书已佚失。《
文选》李善的注释中曾两次引用该书,一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一曰:“昔常
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现在能看到的、保存完整的关于嫦娥的神话,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中:“羿请
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说:“姮娥,羿妻也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窃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范晔《后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张衡《灵宪》云:“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
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
,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常娥、姮娥既是嫦娥。在这些古文献里,嫦娥则又成了一个偷食丈夫不死灵药而化为
蟾蜍、成为月精的不良妇人。

    传说也好,文献也罢,自古及今,嫦娥都多以孤寂、清冷、幽怨、凄美的月亮女神的
形象被后人传说着、描绘着、咏叹着、遐想着。

    解读嫦娥奔月神话的关键在于“不死之药”。在上面的记述中,嫦娥对“不死之药”
有五种吃法:一是情急之吃,二是大义之吃,三是绝情之吃,四是窃食之吃,五是占卜之
吃。无论何种吃法,都造成了一个共性的结果:家庭破裂,夫妻分居。如果后羿不从西王
母那里获取“不死之药”带回家中,蓬蒙就不会来逼取,嫦娥也不会去窃食,这故事便无
从展开,这结果也就不会是这样。都是灵药惹的祸。难怪老子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啊!

    今日,如“不死之药”的“难得之货”也不外乎显赫的权势和贵重的财物,世人皆争
之,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祸患。身陷囹圄、夫妻反目、子孙遭祸、小偷光顾、劫匪绑票、凶
徒灭门,这些祸端,在现实生活中,由权力和财物等“难得之货”引起的不胜枚举。想来
也许酸儒们的话有几分道理:家有财物,不如腹有诗书啊。

    我又想起《西游记》中八戒调戏嫦娥的事儿。吴承恩老先生为什么要安排猪八戒去调
戏嫦娥呢?是同情嫦娥,想帮助她排遣孤独、寂寞和苦闷吗?还是在暗示:孤寂离家的女
人更容易遭到骚扰,而且骚扰者往往还都是猪八戒式的男人。

    在世人眼里,嫦娥在月宫上的生活孤寂而清苦。李商隐有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白也同情地问:“白兔捣药秋
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杜甫则关切地说:“斟酌嫦娥寡,天寒耐九秋”。

    我想,嫦娥如果能够读到这些诗句的话,恐怕也要流着眼泪感叹:唉!高处不胜寒,
还是平常日子好,还是自己的家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