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Nicholas Mercuro, Steven G. Medema, Economics and Law: From Posner to Post-Modernism, Pir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P3。
[12]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前言),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年中文版。
[13]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二版序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14] 关于贝克尔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论述请参阅Douglas G. Bari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 Looking Forward”,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Fall 1997。
[15] Werner Z. Hirsch, Law and 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Analysis (3rd ed.), Academic Press 1999,P1。
[16]罗宾·保罗·麦乐怡:《法与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译本,第2页。
[17]关于方法论问题的详细论述可参阅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中《中文版译者序言》。
[18] Hens- Peter Schwintowski在阐述法律的经济分析问题时也曾十分明确地指出,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现代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假定之基础,其基本内涵是社会的所有决策都必须建立在个人基础之上(参见Hens- Peter Schwintowski, “An Economic Theory of Law”, 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Economics, 2000, Vol.12, Pp1-6)。
[19]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文版,第13页。
[20]转引自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文版译者序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第15页。
[21] 有关这一问题可参阅Herbert Hovenkamp, “Law and Econom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brief historical survey”,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9, 331-352。
[22]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参考拙作《财产、合同和侵权行为的经济理论》,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1期)。
[23]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25页。
[24]同上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36页。
[25]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译本,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