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产生的原因:分工是第二位的。
前面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劳动啊、谷物啊,和银子的话题,也不过是茶楼酒肆常听到的东西,俗话俚语,没有人当回事的。但是,如果遇到会概括的人就不一样了。有个叫亚当·斯密的人,就是个会概括的人,把他听到见到的东西,概括为“财富的性质”。而且,他还研究了财富产生的原因,分工什么的。
分工当然好,但是没分工之前,财富是从哪来的呢?这个问题,没听亚当·斯密说过。还是一个乡间老头告诉我的。
故事是这样的:
这个老头跟别人借了些银子,拿给他的三个儿子看,叫他们去距离10里的地方打柴,对他们说,打柴多的多给银子,打柴少的少给银子。三个儿子屁颠屁颠地去了。
老大力气大,背着8捆柴就往回走,老二则不然,空手跟在老大的后面往回走。走啊走,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老大背不动了,于是扔掉2捆柴。老二暗喜,果然不出所料,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把老大扔掉的2捆柴背起来,继续在老大的后面走。又走了一段路,老大又背不动了,于是又扔下2捆柴,又被老二拾起来,背起来跟着老大走。
当老大背着4捆柴到达老头跟前的时候,老二也赶到了。老头一看两人都打了4捆柴禾,就每人给了1块银圆。
接着身体最弱的小三儿也到了,他的柴禾不是4捆而是8捆。结果他得了2块银圆。
老头奇怪,问小三怎么能打这许多柴禾?三儿说:顺河水放下来的。
老大看了看大家,自言自语,我太笨了。老头说,你不笨,你要是笨,就不会把散柴捆成捆,而且捆的那么好,背起来很舒服。
儿子们拿了老头给的银子,欢天喜的去酒馆了。
老头这边,蹲在地上抽着烟,1个银圆2捆柴,一会儿就把柴禾卖完了,得了8块银圆。去掉还给债主的4块,自家还剩4块,攒着给儿子娶媳妇。
故事说完了,财富的原因也就差不多找到了。对这个原因。我也试着概括一小把儿,就叫“动脑筋”。筋者,劲也。
故事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我把它篡改了,移到这里,算是借用。